国内影视城动辄投资数亿百亿 仅有5%能赚取微利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城80%亏损,15%收支持平,仅有5%能够赚取微利,然而,在国内众多地区的文化产业规划中,“影视城”“影视基地”仍然被列为龙头项目,投资额动辄数亿甚至上百亿……一边是市场的冷遇,一边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热情,“影视城”缘何遭遇如此冰火两重天?近日,记者就国内影视城的建设、发展现状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
针对各地掀起的一股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热,文化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严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数量,坚决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各地正在兴建或已经出台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中,大多包含着“影视城”“影视基地”这样的项目,且投资额动辄数亿甚至上百亿。
耗资巨大的影视城建设,在本世纪初就曾几度被批过多过滥,如今却已然改头换面,戴着“振兴文化产业”的大红花,堂而皇之地登上“龙头项目”的宝座,着实令人意想不到。
记者进一步调查得出的结果更加令人意外,在国内现有影视城80%亏损的状况下,全国仍有多达上百个地市有建设影视城的打算。
老课题 新热度
“现在影视基地每个省都有,但成型的不多,能够正常运作的只有十四五家,还有十几家不成规模,但已经立项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有110多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赵小玲正在带领一个课题组,对国内影视城的现状进行调研。她告诉记者,国内影视城现状堪忧,但更加令她担忧的是,居然仍有相当多的地市有上马影视城项目的热切构想。
“我们在基层调研文化产业时发现,全国各地大到省会城市,小到地方县区,凡是搞文化产业园区的,几乎都有建设影视城的设想,并且有的已经立项通过审批了。”赵小玲说。
仅举几例,就可领略全国各地“影视城”纷纷上马的轰轰烈烈景象——
2008年,江苏开始动工兴建前期投资为80亿元的江苏盐都影视城,总规划面积600余亩,号称“亚洲最豪华”,要“叫板美国好莱坞”。
2009年初,安徽黄山市黟县总投资9000万元的宏村影视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徽州古街在宏村秀里破土动工。2009年12月29日,计划投资6亿元、打造万亩影视基地的河南“许昌三国文化苑”项目正式签约。也是在2009年年底,本山传媒副董事长肇恒玉证实,本山传媒海南公司已经与海南博鳌当地政府签订协议,买下800亩地用于本山影视基地的建设,其中,仅基地酒店建设就可能花去15亿元。
今年初,重庆忠县又放出消息称,有浙商将投资百亿在当地建设一座军事题材影视基地,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中国的迪斯尼”,此外,忠县还拟开办一所影视学院……
一个令人咂舌的数据是,有95%的影视基地投资过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影视基地总投资至今或已接近400亿元。然而,在地方官员与投资人举杯同庆自己的影视城项目获批时,在大笔大笔的资金即将流入影视基地建设时,我们却不能不再度面对那些老问题的新考量:这些巨额资金到底何时能够回收?这大块大块的土地到底能否得到有效利用?这一个大过一个的影视城,到底靠什么盈利?
老影视基地只有5%盈利
或许我们应该将目光收回到那些早年间耗巨资建成的影视城。
有相关调研数据表明,央视投资建设的五大影视基地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勉力维持;河南焦作影视城建立以来更是拖欠工程款上亿元,只能寻求经营权整体出让;而云南天龙八部基地建成后仅接待过几个剧组。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影视基地勉强持平,仅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做到微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的陈强,既是研究者,又是电影人,对影视行业了解颇多。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只有浙江的横店影视城、宁夏的西部影视城以及北京怀柔影视城等运转较为良好,大部分影视城,少有剧组进驻,游人也寥寥无几。“像重庆某地前几年一个民营资本开发的影视城,在山区,交通不便,开始还靠人脉拉去几个剧组,后来没人去,打不开局面,就废弃了,很可惜。”
“横店等几家都建得早,有品牌优势,设施、服务也完善。怀柔离北京主城区近,而且大部分的影视制作公司都在北京,有地理优势。”分析起影视城冷热不均的原因,陈强谈道。
代表横店影视城接受采访的横店影视旅游杂志社总编辑曾毓琳,同样表达了对目前各地仍纷纷上马影视城的担忧。据横店影视城统计,目前在横店拍戏的剧组为全国最多,近期共有20多个,今年4月份最多时一天有36个剧组进驻,而同一时间在全国其他地方拍摄的剧组加起来还不到36个。由此可见,目前影视城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影视拍摄的需要。
靠剧组赚钱?难!
据了解,目前国内影视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影视剧外景拍摄的场租、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剧组食宿消费,二是旅游收入。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影视城却遭遇“剧组不足、旅游不旺”的“冷遇”。
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影视从业者均表示,目前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高度市场化的影视产业链,近年来拍摄的大多数电影电视都难以收回投资,而类似于影视城这样的下游产业,就更加难以盈利。
“一般的小成本电影,为了节约成本,是不会选择影视城进行拍摄的;而名导演们拍摄的那些大制作,大都愿意自己搭景,即便去影视城,也就选几个景拍拍。因此,驻扎在影视城里拍摄的大都是中等规模投资的电视剧,其中又以历史戏、古装戏居多。”陈强告诉记者,之前广电总局限制古装戏拍摄,许多影视基地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气候也是影响影视基地收入的一大因素。“一般剧组都是开春建组,尽量避开特别热特别冷的时候,所以好的影视城一年四季都有剧组,而其他的就是一阵子。”陈强说。
想靠剧组赚钱,难!曾毓琳证实了这一点:“横店总收入里占比重大的还是旅游。虽然在影视拍摄上,我们每年也会有几千万的收入,但仅修复剧组拍摄时破坏的外景建筑,一年就得好几千万,影视方面的收入,连维修费都还不够。”
尽管如此,横店却依然坚守不向任何拍摄剧组征收场景使用费的承诺。这不仅是因为横店的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更是由于影视城在横店集团的产业格局中只占很小的份额。“我们主要倚重的是我们的工业。”曾毓琳说。
学美国建电影主题公园?
在国外,影视基地主要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影视主题娱乐公园,即围绕品牌及电影、卡通人物开发多功能体验式大型游乐项目及衍生产品,如迪斯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等;二是影视产业功能聚合中心,即将电影筹拍、后期制作、出品等影视专业功能聚合在一起的产业中心,如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等。
国内目前的影视基地大多呈现一种中间状态,即外景地拍摄加旅游观光,与国外相比,建设得既不专业也不“专一”。许多影视城在吸引不来剧组的情况下,只得转投旅游产业,然而,大量的人造景观、单一的观赏模式又很难吸引游客,最终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困局。
当然,也不乏尝试学习国外经验、尝试新模式者。2005年建成的长影世纪城,便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借鉴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游乐园,打造的中国首家电影主题公园,汇聚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种类比较齐全的特效电影,如4D 特效电影、立体水幕电影、激光悬浮电影、动感球幕电影等,游客不仅能体验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特效电影,还能参与电影特技制作。此外,长影世纪城还开创了一些延展性项目,如玛雅古城历险、“神舟号”过山车等特色娱乐产品,将动态体验和静态观赏结合起来。今年6月29日,长影电影博物馆和长影世纪城二期项目启动仪式又在长春举行。
可惜的是,这种开先河之举似乎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截至目前,长影世纪城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仅有300多万人次,离收回投资再到实现赢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创意虽好,只是在长春这样一个半年为冬季,也算不上热门旅游城市的地方,建立投资如此巨大的影视主题公园,似乎有些“偏题”。除去地域因素外,在中国电影业“软实力”尚弱之时,缺乏文化支撑、内容积累,也成为中国式影视主题公园难以逾越的鸿沟。
靠完整产业链才有胜算
横店模式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为成功的影视产业发展模式。截至今年6月,已有影视制作、节目购销、设备与服装道具租赁、电影院线与多厅影院等361家企业入驻,去年一年入区企业营业收入达20.23亿元。到目前为止,已有700余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1999年,在影视基地不景气的情况下,横店推出免收场租费的策略,立即从众多的影视基地中脱颖而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下辖13个拍摄区、2座大型现代化摄影棚,外景建筑风格纵贯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剧组都愿意去横店,没场租,服务也全面,租道具、服装,找群众演员都方便。”举家从事电视剧制作的左佳称,在横店拍摄的影视作品成本可以节省10%—15%。
如今横店影视城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以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投资吸引剧组,并通过打造知名影视制作,吸引游客、追星族、群体演员、演艺人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进而又带动了会展业、演艺培训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对于许多来横店取经后萌生建设影视基地想法者,曾毓琳称:“横店做到今天,有自己多年积累的过程,影视产业环节中的生产要素在横店都很齐全,这种积累出来的软实力是其他地方不可能相比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复制出来的模式。”
这或许也是长影世纪城未能一炮打响,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怀柔在严谨调研之后做出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决策,显然更为科学、合理。
中国的影视产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虽然影视城诸多,但缺少一个专业功能聚合性的国家级影视基地。地处首都半小时经济圈内、自然风光优美宜居、中影集团和中央电视台的整体东迁以及怀柔本身生态涵养区的定位,为这样一个影视基地最终花落怀柔提供了可能性。
怀柔并未像许多地方一样,一开始便打出总投资多少个亿的吓人旗号,而是强调一种“聚合”理念。不同于主打外景拍摄与影视旅游的传统方式,怀柔将打造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作为目标。聚合优秀制作人、精英企业加盟更是其产业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一个占地430亩、可容纳500家影视制作及配套服务公司的“制片人总部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目前,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正以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为核心,积极建设涵盖影视后期制作、专业技术服务、拍摄、展示与传播、版权交易、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制片公司集聚、影视旅游九大功能的国家级影视产业集聚区。
早在1995年,怀柔就已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以明清风格为主的飞腾影视城(现名为星美小镇),《大宅门》、《京华烟云》、《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一系列名作皆出于此,而自中影基地一期2008年正式落成后,怀柔更迎来了《建国大业》、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南京!南京!》、《赤壁》、《梅兰芳》等一系列大制作。
在中影基地的带动下,红楼梦古都文化园和西游记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也先后入驻怀柔。前者以影视外景拍摄、人才培训和影视旅游、会议会展为主要功能,后者则希望借《西游记》为背景,打造美猴王王国主题游乐园。
如今,基地的产业聚合效应日益凸显。据中国(怀柔)影视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铁瑛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全区就承接影视制作139部,同比增长39%;新增影视企业48家,同比增长71.4%,进驻的影视文化企业累计已达237家。
缔造“中国影都”,怀柔雄心勃勃。这并非没有可能,北京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后期制作单位,而中影基地则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后期制作设备和最大、最集中的摄影棚群——已经建成的中影基地一期,拥有16个现代化摄影棚,其中5000平方米的11号棚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摄影棚(好莱坞最大的为3750平方米),在基地的二期规划中,还将建成一个8000平方米,顶棚可以开合的巨型摄影棚。
条件不具备千万别建
有热情建设影视城的地市有许多,但像怀柔这样具有先天性地缘优势的却不多见。尽管建设影视城存在耗资巨大,收效甚微等难题,但地方政府仍乐此不疲,原因何在?
“大多数是想借影视这种途径,打造城市名片,带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当然,还有一些是为政绩,搞面子工程。”一位业内人士慨叹。而在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影视基地,据有关人士分析,是因为项目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影视行业影响大、传播迅速,相对易于招商引资。
据某调查报告显示,95%的影视基地是为了推动地方旅游经济而跟风兴建的,缺乏产业核心需求分析和长期发展规划。在带动效应的高期望值下,许多地方政府甚至不惜以“零地价”出让土地来建设影视基地。建成后,为了争剧组、争人气,又“零场租”免费使用,根本无法盈利,同时,雷同的人工造景也易使游客审美疲劳,对地方旅游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于是,一个轰轰烈烈建起的影视基地便就此陷入困局。
赵小玲告诉记者,在基层调研时,每每听到某地要建影视基地,她就会尽可能地劝阻。“一个影视基地,不是几千万、一个亿就能建起来的,后期新建景观、置换设备、维护的费用也很高,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哪家企业,哪个地方政府拍拍脑袋,想建就建的,即便要建,也该看看条件具备不具备。”
赵小玲认为,建设影视基地,除资金、土地、自然景观、独特风情等必要条件外,还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要有与国际接轨、熟知影视产业的运作团队,不然,即便建设起来,也只能是个空壳。“我们能理解,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希望借这种方式来改变自身,带动旅游和就业,但打造城市名片并非只能借助修建影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