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影视城其实就是赤坎镇沿河而建的一条半边街,街的一边是铺面,一边是河,铺子高三层,极个别也有四层的。中西合璧的结构整齐划一,窗户、屋顶象西式,铺面又是中式,外观好看,做生意又实用。
这条铺面街长约里余,清一色民国初期前后所建,距今百来年历史,以现在的眼光审视,依然是富丽堂皇,气势恢弘。你无论在铺子的哪一层都能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地享受河中景色。我们从小河对面过桥到影视城,正好一叶轻舟从下游徐徐而来,摇船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在沿河也就是沿街卖鱼。小河下面两里许连通大河,这条小舟一定是从大河来的渔舟,是来卖新鲜鱼的。鲜美的鱼与“出没烟波里”的风险是并存的,没有烟波里的风险就没有鱼的鲜美。我们在生意场上滚打同样也是如此,风险与利润往往成正比,利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藏龙》、《敌营十八年》、《秘密图纸》《等着你回来》、《风雨西关》、《醉拳》、《瑞连》、《东山飘雨西关晴》、《秋喜》、《东方卡萨布兰卡》……都是在这拍摄的。这里最能表现那个年代时代特征,原汁原味的,全国没有比这更好的第二地了。国内众多名星在这里成名,香港巨星成龙、周润发也在这里有非常好的表演。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聪明的人类最会把握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利用身边的资源见效快,方便,容易。影视城的居民利用拍电影伴生而来的旅游资源,向剧组人员和游客们推销他们的手工艺制品,地方特色的小吃。特别是来这里旅游观光的游客们,既然来这里旅游过,离不了要吃点东西,买点什么的,好对这个地方有个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印相,我也如此。
我对卖芝麻糊老板摊挡旁那古味的石磨很有兴趣,尤其是喜欢嗅那从石磨里磨出的芝麻粉,花生仁粉的香气。芝麻花生仁都是炒熟的,磨成的粉香气四溢,直往人鼻子灌,勾起了人的馋涎。我要了一碗芝麻糊,价五元,比平时在其它地方消费要贵一倍多,但是来吃食的游客是不在乎这点钱的,游客们吃的是情感,是乐趣。我趁摊主煮糊糊的空儿,推了几圈磨,借此追忆曾经的儿时岁月。五十多年前,十来岁的少时我也推过磨,那时候因为吃不饱,常常把大米磨成粉煮米糊糊吃。当年少小体弱力微,觉的推磨是件苦差,很不愿意推,但是为了让有限的大米做出来的东西变的多一点,肚皮得到饱一下的享受,只得费力气去推磨换来。这次推磨的感觉当然非昔日可比,现在是玩,少时是劳动,目的不同,感觉也不同。那时感觉是累,现在感觉是好玩,一时还沉浸在依稀的往昔中。
人怕出名猪怕壮,影视城自然而然成了旅游热点。给当地人提供了不少赚钱的机会,也吸引了一些外地来的淘金者。其中最多是营销各地土产的,也看到一些手艺人。我还看到一位米刻民间艺术家在这里摆摊。雕刻家在一粒大米上刻字刻画,根本无法用眼睛看到,俗称意刻。雕刻家全凭心中的印象工作,手艺的优劣只能在刻好后用放大镜来鉴别,真让人不可思议。这种民间绝艺在明、清朝代曾流行过,解放后基本绝迹,没想到现在又青春焕发,重回人间了。
我们这次来赤坎恰逢一剧组在影视城内拍戏,游客被挡在城外,谢绝参观,真是人生遗憾偏多,很多事是没办法预料的。城内的景观只有放飞想象,随意遐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