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你认为哪个头衔放在第一为佳

             你认为哪个头衔放在第一为佳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校园里经常会举行各种讲座,其中也邀请一些老前辈来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及去听演讲的兴趣,举办者常常会将演讲者身上的各种头衔在海报上标注出来。

    我注意到那些年,经常被请来演讲的一位老先生,其身上冠有好几个吸引人眼球的头衔,而每次的海报给其安放的头衔排列顺序还不一致,这只是某次组织者的意愿。在我的记忆里没有一次将我认为应该排第一的头衔放在第一位。我觉得事实上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放在前面,以提起大家去听演讲的兴趣。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住了这些。

   下面我将这些头衔不分顺序写出来,有兴趣者,不妨跟帖排出你觉得排列合适的顺序。然后我也会将我认为恰当的排列顺序也写出来,同时讲出我的理由。

   演讲者:湖南教育学院教授伍大希,西南联大的毕业生,闻一多先生的弟子,《最后一次演讲》的亲笔记录者,《天云山传奇》的原型,真正的“牧马人”等。

   

说明:没有标准顺序答案,站的角度不同,认识不同,排列的顺序也就不同。

 

演讲者:《最后一次演讲》的亲笔记录者,闻一多先生的弟子,西南联大的毕业生,《天云山传奇》的原型,真正的“牧马人” 湖南教育学院教授伍大希。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TOP

演讲者:《 天云山传奇》的原型、真正的“ 牧马人”排前,记录者、闻一多的弟子居中,大学教授排尾。

TOP

     伍大希先生我认识,我现在手中还有他的一本回忆录。

     假如由我来写这个广告:原西南联大学生、闻一多先生高足、《最后一次演讲》的现场笔录,五七年“阳谋”的受伤者、现实生活中的“牧马人”,今湖南教育学院教授伍大希来我院讲述他的坎坷经历与心路历程。

    “《天云山传奇》的生活原型”一句不够准确,伍先生与该片的主人公生活轨迹重合点不多。这样宣扬无非是为了吊起听众的猎奇心理。

TOP

先写上《天云山传奇》的原型,真正的“牧马人”颇符合当时普通观众的猎奇心理。
比健康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态。

TOP

    谢谢上面几位的排列组合,你们的顺序各有各的道理和理由,都可成立。

    如果我来排列(当然时代背景还是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顺序会跟自强不息兄的排列一致。理由是我说的为了引起大家去听演讲的兴趣,应该将演讲者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身份放在首位。而伍大希先生众多头衔里,只有《最后一次演讲》的亲笔记录者才是他身上独一无二的。因为闻一多先生当年走出演讲会场后,就被特务暗杀了。试想如果没有他等人的当场记录,那《最后一次演讲》就没法流传下来,我们就无法读到他那拍案而起,慷慨激昂的质问了,也就不会有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里对他的高度评价了。而这篇文章是几十年的中学教材,大学生都学了这篇课文的,因此我以为他们感兴趣的当是《最后一次演讲》的记录者。

    伍大希先生身上的其他几项都可与别人重合。西南联大毕业生也好、牧马人也好、教授也罢,这些在别人身上也可具有的。因为“西南联大毕业生”在海报里出现的频率不高,因此我的排列中也就略去了这项。楚风的“五七年‘阳谋’的受伤者”一句,在那个年代还不这样说的。《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是当时根据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命运而拍成的电影,曾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和同情。而伍大希先生正是因为被打成右派后,弄得妻离子散,自己被迫下放或许也去放过马(我也读过他的回忆文章),其经历我想与那两部电影的主人公有相重合之处,因此他老先生拿这两部电影片名作喻,并非只是作了“噱头”。不过讲是《天云山传奇》的原型,可能还是过了。

   还记得湖知网上的文章,记下了网友天要下雨先生在参加湖知网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情景。他在讲到当年接到父亲(伍大希)拍来寥寥几字的平反电报时,顿时在会场上哽咽失声。

 

            演讲者:伍大希

           《最后一次演讲》的亲笔记录者,

            闻一多先生的弟子,

           (西南联大的毕业生),

           《天云山传奇》的原型,

            真正的“牧马人”,

            湖南教育学院教授。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