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上面几位的排列组合,你们的顺序各有各的道理和理由,都可成立。
如果我来排列(当然时代背景还是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顺序会跟自强不息兄的排列一致。理由是我说的为了引起大家去听演讲的兴趣,应该将演讲者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身份放在首位。而伍大希先生众多头衔里,只有《最后一次演讲》的亲笔记录者才是他身上独一无二的。因为闻一多先生当年走出演讲会场后,就被特务暗杀了。试想如果没有他等人的当场记录,那《最后一次演讲》就没法流传下来,我们就无法读到他那拍案而起,慷慨激昂的质问了,也就不会有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里对他的高度评价了。而这篇文章是几十年的中学教材,大学生都学了这篇课文的,因此我以为他们感兴趣的当是《最后一次演讲》的记录者。
伍大希先生身上的其他几项都可与别人重合。西南联大毕业生也好、牧马人也好、教授也罢,这些在别人身上也可具有的。因为“西南联大毕业生”在海报里出现的频率不高,因此我的排列中也就略去了这项。楚风的“五七年‘阳谋’的受伤者”一句,在那个年代还不这样说的。《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是当时根据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命运而拍成的电影,曾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和同情。而伍大希先生正是因为被打成右派后,弄得妻离子散,自己被迫下放或许也去放过马(我也读过他的回忆文章),其经历我想与那两部电影的主人公有相重合之处,因此他老先生拿这两部电影片名作喻,并非只是作了“噱头”。不过讲是《天云山传奇》的原型,可能还是过了。
还记得湖知网上的文章,记下了网友天要下雨先生在参加湖知网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情景。他在讲到当年接到父亲(伍大希)拍来寥寥几字的平反电报时,顿时在会场上哽咽失声。
演讲者:伍大希
《最后一次演讲》的亲笔记录者,
闻一多先生的弟子,
(西南联大的毕业生),
《天云山传奇》的原型,
真正的“牧马人”,
湖南教育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