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嘉古村落(2)—芙蓉村
乐 乎
芙蓉村始建于唐朝末年,重建于元顺帝年间,为陈姓聚居之地。村西南有山,三峰突起,色白透红,状若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名芙蓉峰。村中有一半亩方池,傍晚时分芙蓉峰倒映水中,芙蓉村便由此得名。
芙蓉村位于永嘉岩头镇以南约两公里,顺便提一句,在岩头镇周围有有好几个古村,游览非常方便,我们在永嘉游览的第一个古村就是芙蓉村。芙蓉村是永嘉唯一要收费的村落,不贵也不便宜——20元,还算是物有所值吧。60岁的老年人免费,我掏出身份证“冲关”,但却被告知,60周岁才免费,我的年份到了,月份还差几个月,不行,要免费,欢迎过半年再来。
天空不作美,淅淅小雨下个不停,鞋子也打湿了。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可能是天气的缘故,游人稀少,偌大的一座村落,只有我们夫妻两个游客,可以从容悠闲地东看看西瞧瞧,看累了坐一下,喝口水再走,非常惬意。
芙蓉村的正门是东门,紫气东来的意思,离公路不到100米,当地人称为溪门。此门并不是防卫森严的石劵门形式,而是一座三开间歇山式两层楼阁建筑,中辟往来进出之过道,原设有门板,两次间设吴王靠,供村民檐下休憩。村民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楠溪江200多个村落中最繁丽的门楼,当年百官进村,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门楼的柱子上刻有对联,曰:刁恶权奸俯首入门忧吊胆,忠贞义侠昂头履阈不惊心。
由东门步入芙蓉村,右边便是陈氏大宗祠,由门堂、享堂、天井、戏台、侧廊组成。芙蓉村有大小宗祠18座,规模最大,最为气派的就是陈氏大宗祠。陈家历代人才辈出,曾出过28位进士和一位状元,仅南宋就出了18位京官,其中陈夷行官至南宋左宰相。祠堂大厅有石砌神龛,悬挂了他们的画像。古戏台为元代所建,戏台两侧挂有木刻对联:“是真是假假里演出真情,非实非虚虚中更有实意,”横匾“可以观”,颇含深意。每年的二月初二,戏台要为陈姓祖宗演三天三夜的大戏,平时便晾些豆干咸菜等物。
出大宗祠,眼前是一条长长的街,这就是主街如意街。如意街比门面的地面略高一点,五个台阶上去,意喻“五子登科”,中间以青砖铺地,谐音喻“金转铺地。”沿如意街西行不远但见十字路口一鉴方塘之中,亭亭玉立一座亭阁,倩影倒映水中,犹如出水莲花,这就是芙蓉亭了。
芙蓉亭位于村中心,所在的方塘曰芙蓉池,恰好位于南北与东西主要村道的交汇处。由如意街的巷道至此,空间豁然开朗,四周民家屋舍环绕,方池群鸭游弋。池中芙蓉亭,南北各有石板与村道相连。小亭重檐歇山,几位老人在美人靠上或坐或卧,安享平静时光。微雨滴皱一池春水,黑瓦白墙的人家,处处桃红柳绿,美景令人陶醉。
由芙蓉亭一路南行,便可至村子南门。南门高起寨墙,中辟劵门,卵石墙头覆盖浓密藤草。出南门,门外一道清流绕墙而走,流水清冽,其声潺潺。溪边立一方亭,供村民驻足小憩。寨门、溪水、方亭、石墙与周围的田野、山峦组成一出美妙的乡土景观。
如意街尽头往右,有一口古井,位于土星位,建于晚唐,很有些年代了,至今仍可饮用。再过去就是清朝雍正奉直大夫兼司马陈有佐的旧宅,称为“司马第”。司马第坐西向东,占地20余亩,由三座四合院组成,但如今周围残垣断壁,荒芜已久,原先高墙环绕的前庭,一片片青石板已湮没在荒草之中,两座孤立的青石门框似乎仍在述说当年的威风和豪华气派。
司马第内住着一对老夫妻,男的是退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85岁了,仍穿着一身军装,中气十足,声如洪钟。老人自称有一绝招——点痣,四周的柱子上到处都有他写的的广告词:点面痣复员军人陈光舒在此,很有意思。老人一再留我们吃饭,并说免费为我点痣,我倒是有几粒痣,但不痛不痒,无需点掉,遂感谢老人的好意,告辞而去。
由司马第往西,便到了村子的西寨墙。墙外绿野平畴,远处秀美奇异的芙蓉峰卓然玉立,朦朦胧胧,令人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