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新化两地游纪略
3月31日至4月8日,我们到沅陵、新化两地游了一趟,行程如下:31日到常德,与同学王君会合,住一晚;4月1号到沅陵金花殿村,住一晚;2号上午回到江溪口村,下午动身到沅陵,再赶到怀化,住一晚;3号与王同学分手,赶到新化,和安乡版块的八位弟兄会合,到紫鹊界,住两晚;5号和弟兄们分手,往冷水江去,途中两次下车,分别参观了水车镇古民居和文田镇罗家祠堂,下午到冷江东,和同学孙君会合,住两晚,游梅山龙宫;7号到娄底,一无可观,同学会面而已,住2晚;9号下午坐城际列车,4点抵长。
到沅陵,是感恩之行,75年到76年,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曾在沅陵郑家村公社工作过一年,对此地有很深的感情,旧地重游,是我多年的愿望,所以同学一邀,我马上就答应了。当年,从县城到大队,有百十里的崎岖山路,爬山涉水,要走一天半,现在坐车,一个多钟头就到了。公路的修通,使村民的生活稍有改善,但也使漫山没有了合抱粗的树木、山谷没有了清澈透底的溪流、溪边没有了咿呀作响的水车和水碾。现代文明和自然生态这对矛盾,要解决真是个难题啊。
到新化,主要是去看紫鹊界的梯田。资料上介绍,紫鹊界的梯田起自秦代,故被称为秦人梯田,我想,此梯田的时代,可能远比秦代早。理由一,其地理形势决定了梯田为此地最合适的耕种形式,进入农耕社会后,只要有先民在此地生活,梯田耕作的形式就必然会产生,而农耕社会的产生与先民在此地生活远在秦代以前。理由二,据古书记载,远古时有一九黎部落叫蚩尤,主要活动在山西一带,后来被黄帝部落打败,族裔四散,这就是现代黎族的祖先。新化县为古梅山之地,号称蚩尤故里,也许,蚩尤曾有一支族裔逃遁至此,所以才会有“故里”之称。紫鹊界也是其居住地之一,他们是农耕部落,梯田的开凿肯定就与之有关。此传说中所讲的时代也远比秦代早。无论紫鹊界梯田起于何时,但其壮观无比却是公认的,我们运气不太好,遇着了大雾,遇着了小雨,看梯田总有点隐隐绰绰,不清澈,如能碰上好天气,肯定另是一番景象。
梅山龙宫是个溶洞,在新化油溪村,我们在里边看了一个多钟头,很不错,硬要和大家熟悉的张家界黄龙洞比较的话,空旷雄壮或稍逊一筹,但其钟乳石的瑰丽奇秀,远超黄龙洞,相形之下,像桂林的芦笛岩之类,就根本不值一提。不过,票价贵了点,80元一人,听说,此洞是由一个私营公司经营的,所以,有这种杀鸡取卵之举也就不奇怪了。
这就是当年王同学所驻的生产队,这次我们在此住了一晚。
这是另一个生产队。
春耕已经开始,大家注意,此种木犁没有后边的把,握手的地方是在犁铧的上方,这大概是因为山里的田块较小,这种构造便于转弯掉头。
给婆婆照了一张。
这是队长娘子。当年,王同学就住在队长家里,老队长夫妇对他如同亲生儿子一般。如今老队长已经过世,只留下了86岁、身体还算健康的队长娘子。看望了队长娘子、替老队长上了坟,也算了了王同学一个心愿。
千丘白水绕青岚
这就是重重叠叠、自流灌溉的紫鹊界梯田。紫鹊界是高寒山区,只种一季,所以现在田里都灌了水。
水车镇的古民居
这是从槽门照进去的。槽门后是一块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地坪,地坪另一边是一列长达50米左右的正房,左右两边各有二三十米长的厢房,全部是木板房,你想象一下,就知道这座房子的气势有多雄伟。更奇特的是,旁边还有两组这样的建筑,规模略小,但格局完全相同。真没想到,这么偏僻的一个小镇上,竟然还有这种规格的房子。房子大都已经败落,空空落落的,住人不多。我问住户,你们家是地主吧?他们都笑着说:“是。”
这是文田镇的罗家祠堂。始建于顺治二年,因为解放后即没收做了国家粮库,故文革中都未遭毁坏,也算是因祸得福。大门围墙上还保存有“红透专深”四个大红字,这是58年所提的口号。92年祠堂被还给罗氏族人,稍稍作了整修。据整修的主持人罗承平说,大门左边“文魁”两字还是原物(右边为翻刻的),第二张照片上的石鱼也是原物。罗氏家族与鱼肯定有某种渊源,祠堂外墙的彩绘上也有很多鱼形图案,行色匆匆,究竟为何也未及细问。
梅山龙宫内的钟乳石
龙宫外的景色奇绝,青山碧水,秀丽异常。又给婆婆照了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