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月亮 于 2011-1-4 10:17 编辑
16,三尺讲台 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转眼已到了第四年春,正是桃红柳绿时节,苏文凝望着窗外灿烂的桃花,触景生情,不觉高声吟起了唐朝崔护的诗句: “去年三月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正在唏嘘不已之时,段宏志校长突然来到知青楼,打破了苏文的沉思。 “身在茅庐,还有如此雅兴?”忽见苏文一脸悲戚,知是思念故人,又忙劝解道: “唉,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何必还在伤感中沉沦?来,告诉你一件喜事。” “命苦之人,何喜之有?” “公社为了提高后代受教育的层次,号召凡是有条件的大队都可以开办初中教学。我力举你来担任初中班教学,大队支部展开了反复的研究。我急得冲着干部们说,苏文是个难得的人才,是个教书的好材料,你们政治上又查不出问题,何不让他为大山作点贡献,为你们子孙造点福?大队最后决定同意了我的意见,在学校开办初中班,并请你重新出山,这不是大喜事吗?” 苏文并不高兴:“终究是一个被利用之工具,要菩萨请菩萨,不要菩萨丢菩萨。” 段校长急了:“算了,运动总算过去了,大队决定启用你,就意味你已解放,你若不干,别人还会以为在受管制呢。山民大多没文化,对教师还是蛮尊敬的。我早已帮你安排好,当初中民办老师,队上每天给你记十分工,每月还有十元钱的补贴,比队上干农活强多了,何乐而不为?” “运动总是高一阵低一阵,以后又有个风吹草动怎么办?” “放心吧,有我在,包你没事。” “汪涛也是高三毕业生,他也可以教初中,能否让他一起去?”苏文也不忍心把汪涛甩在知青楼。 “算了吧,指标有限,我对你知根知底,为争取你来学校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加一个指标,大队也负担不起。何况他问题严重,你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不必管那么宽”。 苏文无奈地答应了段校长的恳求,出任初中班的数理化教学,段校长教语文。在段校长的鼓励下,苏文激情又来了,废寝忘食,努力钻研教学业务,又决心在教育战线上大干一场。他是个不甘落后之人,凡事不干则已,一干就要干出点名堂。要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来改变自己受歧视,受委屈的地位。 此时偏坡学校学生已达140多人,段校长是公办老师,其余一男三女全是知青民办老师。大山中能上初中的不多,学生娃大多小学毕业了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挣工分,与邻近大队合并也招不到二十人。不过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便于老师个别辅导。由于小学毕业质量太差,初中班一开始还要花大精力帮这些学生补习小学知识。段校长非常关注学生安全,讲究卫生,常常默默把教室学校收拾得干干净净。 苏文以段宏志为榜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一方面抓知识教学,一方面注重励志教育,也给他们讲“游子病危”的故事,启发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这些学生进步很快。为了上好数理化课,在当时物质匮乏的条件下,苏文千方百计从各处收集教学仪器和材料,自制教具,努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数学中的三角测量,化学试纸的变色、石灰水的浑浊、化合反应中沉淀的产生和消失,物理中的虹吸现象、凸透镜的聚焦、灯泡在串联和并列电路中的变化等等。这些简单的演示都给山里娃带来格外的惊奇,把他们的思维带进一个神秘、全新的境界。 当时农村都缺粮,苏文口粮并不宽裕。当看到一些学生家中早已断粮仍来坚持读书,他鼻子一酸,眼泪也快出来了,立即将自己碗中的饭食分一半给孩子们。有次段校长老婆也来信说,家中已揭不开锅了。救人如救火,苏文二话没说立即送给他一担白米。饱经风霜的段校长顿时感动得热泪融眶,双腿竟要下跪,苏文连忙用双手扶住他: “不要这样,你还是一校之长呢,别人看见影响多不好。况且我们还是知心朋友,解囊相助,理所应当,完全不必这样。还是赶快送回家吧,别让孩子们饿坏了。” 当苏文目送着为人师表的段校长弓腰驼背、肩挑重担,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远行时,边走边还不停地用手拭泪,苏文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齐心协力,偏坡学校初中班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全县组织的统一测评监考中,偏坡初中班数学人平成绩62.6分,居然获得了公社第一,全县第二的好名次。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当段校长兴高采烈地捧着奖牌回校时,全校师生轰动了。学校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在庆祝大会上,苏文一时兴起,在台上竟还当众表演了几个小魔术,把台下农民和学生看得目瞪口呆。大家都称苏老师有“魔力”,会“施法”,是个“神人”。苏文此时才感到又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接踵而至的是公社教育系统到偏坡学校的学习、观摩、取经,处在大山中的偏坡学校一时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学校。当老师们向苏文索求提高教学质量的诀窍时,苏文淡然一笑:“这有什么诀窍可言?山里娃老实,肯学,老师尽职尽责,肯教,学习成绩自然不就上去了?”在那“读书无用”的时代,一句简单不过的话语,倒还引起不少老师的感慨。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第二年,段校长因受不住别人的排挤,又被调到更加边远的山村任教去了。苏文心中非常纳闷:象段宏志这样忠于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理应受到重用才对,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然而,现实终归是现实,段校长临行前反而安慰苏文道: “年轻人,好好干,不要泄气,人生在世碰到不按常规,不论是非,甚至黑白颠倒的现象也要学会忍受。”这到底是知识分子的坚韧?还是知识分子的悲哀?苏文很久都没有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