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追忆知青历史的奋斗足迹

追忆知青历史的奋斗足迹fficeffice" />

             

  

岁月如歌,岁月如梦,一晃也就过去四十年了,我们青春的岁月,我们人生的起航,是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走过的,是在艰苦的农村实践段炼中磨练出来的,是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在世生还的,也都是年过花甲、年过半辈的人.追寻那年轻的岁月,曾经也有过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宿愿,许多的期待和等候,在广阔的农村,我们曾干过艰苦的农活、脏活和体力活,走过不知人晓的风雨历程,流淌过不知多少如雨一般的劳动汗水.在由冷缓缓变暖的春天,我们赤着脚在冷水田头育种、耕地、撒粪、抢插.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战高温,光着膀子干双抢.干旱无雨的秋季,我们抽水抗旱,翻地种菜,挖薯喂猪,挑水拨菜.在寒茫茫的冬天,我们上山割草,担塘挑泥,杀虫防病.如今追忆,像梦像云又像雾,一代知青现正慢慢地在消逝离去,上山下乡、风花雪月、北风那个吹、的知青,现在人们已渐渐淡忘了你的记忆。

知青运动是党和国家治理经济的一项策略.1968,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处于革命运动的高潮,正处水深火热之中,正处于你死我活的胜负战火中,工厂停工,机关关门,学生停课,只有农民在生产闹革命,在这个时候,国务院作出大中学毕业生分配实行四个面向即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厂,面向基层。然而工厂不招工,部队不征兵,基层不招干,四个面向只剩农村了。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就是当年的1222日,毛泽东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已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1969121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毕业生应当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服从革命需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数以百万的城镇中学生,响应主席号召,响应党的号召,脱下学生服,换上粗布衣,背起行装,佩带大红花,喊着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告别生我养我的父母,告别我亲爱的姐妹,告别我的亲人和朋友,告别我美丽可爱的家乡。奔赴广阔的天地农村,奔赴遥远的边疆,奔赴到最艰难、最困难的地方去。消灭中国旧社会带来的污秽,消灭和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和工农差别。据统计,到1978年全国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知青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不断演绎着自已人生.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历史大舞台的轮回中,在这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哲理中,在这条披满荆刺坎可的道路中,同一个历史时代,在不同的地方,知识青年们都在演绎着自已各自的人生,有一些人,经不起艰苦卓绝的磨练而回城,有些人因道德败坏而沦丧,有些人因身缠疾病而消失他乡。在这条路上,他们把宝贵美丽的青春荒废,把美好的理想前程破灭,把自已生存生活的信心动摇。却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抛向遥远的地方。这些人必竟甚少,但绝大多数知识青年在广阔的天地留下了奋斗者的脚印,在国家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他们同当地人民一道,用自已的勤劳、汗水和智慧,为支撑着共和国建设大夏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有的已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之一,有的成为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的高官,有的担任省地市县政府官职,在商界,在民营企业界,在文艺界,在影视圈,都有知识青年的行动影子,都有他们感恩的现场,有他们成名的脚步,这此都有凝聚着知青岁月的辉煌,在历史的史册上他们的名字永远留存.

知青在市场经济中失去最痛爱的人.当我们精疲力尽地回到繁华喧闹的城市,知青这个庞大的群体立即湮灭在各行各业茫茫人海之中。知青只剩下一个符号,不再引起社会关注;一切是那么陌生,一切需要从头来过,我们几乎与新生代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激情已经燃烧完毕,苦难造就的精神财富却不能支撑我们未来的生存.当我们刚刚立足站稳,市场经济的浪潮就毫不留情地袭来。没有人同情我们过去的遭遇,没有人关注起点和过程,有过知青经历的一代人,有的便悄悄地走向地球的各个地方以个人存在的方式出现在众多的国家里,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处处都有知青当年的足迹,有的在南非,还有的在柬埔寨当过游击队员,还有的在哈曼敦做生意,期间达到最远的是北大荒知青出身记者兼作家陈可雄.在知识青年的人流中,经过岁月的流逝,历时的轮回,取得功臣名就的,披上耀眼光环的,在社会上有地位的,必竟甚至甚少,而大多数属于社会最普通的人,还有部分人在经济地位上,处于社会最底层,甚至是最悲惨的人,他们的经济状况低于任何一个年龄段人群的平均水平,其中最突出的是那些县属企业下岗和内退的工人.几年前,一位国情失业专家在分析中国失业问题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有两次失业高峰,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第二次在90年代后期,其中利益受到最大\最直接伤害的,是那些曾经有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的下岗职工,回到城市的大多数知识青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边沿化了,他们在自已的故土成了外人,看着大街上奔驰的私人轿车,看着拔地而起的新型住宅高楼,看着绿红酒肉的宾馆,他们既无奈,又无助.民间流传着一首关于知青的民谣,该长身体的时候挨饿,该长知识的时候下乡.他妈生孩子的时候节育.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下岗,真使我们这一代知青哭笑不得,这一代知青的拚博奋斗、苦难历程、忍受饥饿,不能引起人民的同情和政府的关怀重视吗?

 

 

      

楼主的“追忆知青历史的奋斗足迹”概括得还是蛮全面的;知青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会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写自己的经历、写自己的故事;这是知青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能看到关于你们自己的故事……

TOP

谢谢版主关注和点评,你的点评是对我的最大鼓励和鞭策。我在本网原创散文栏里有一篇《永不消逝的岁月》是写的我们知青自已的故事。

TOP

楼主的“追忆知青历史的奋斗足迹”概括得还是蛮全面的;知青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会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写自己的经历、写自己的故事;这是知青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能看到关于你们自己的故事……

 

隐士安 你讲得好呀

TOP

回复 4# 笑对人生

 

       谢谢你的关注、你的点评。你的关注和点评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