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生童志锋认为,因“海水污染”谣言而产生的抢购食盐风波看起来十分荒唐,但说明当前社会大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敏感和紧张心理。如何避免群众因对污染问题的“不正确认知”而造成社会公共事件,是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博士认为,谣言有其发生的社会基础,近期关于某些海域被污染的传闻可能是产生食盐要涨价谣言的原因。谣言也是集体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人为了某种利益,散布一些谣言,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可能对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跟风,造成恐慌。
“谣言会引发商业恐慌,市民担心物价会上涨,想尽量规避经济损失,从而引起抢购风潮。”甘满堂说,市场供应信息不充分,消费者对市场信息不了解也容易造成恐慌。
他建议,消费者应从官方渠道获取真实信息,作出理性判断。其实食用盐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经济意义不是很大,通过囤积的方式来规避涨价,实际意义不大。作为消费者个人,通过抢购的方式也无法对抗涨价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