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荣
中华文化自古就主张和谐,而音乐自身独特审美本质又与和谐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古人就很看重音乐与和谐的关系,经常用音乐比喻和谐,如《诗经·棠棣》中“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魏·曹植《浮萍篇》中“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如果当时有这么多中西乐器,估计传下来妙句格言会更加丰富。 古人论音乐与和谐,大部分是张扬音乐在构建和谐中的作用的。如《礼记》中:“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定。”晋·陈寿《三国志》中:“韵乐九成,虞宾以和。”《荀子》中:“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汉·班固《汉书》中: “阐谐媪易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奋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正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和顺之音作,而民慈爱”等。 古人论音乐与和谐,也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我。论人与人和谐的有《礼记》中:“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魏·曹植《种葛篇》中:“窃慕棠棣篇,好乐如瑟琴。”论人与社会和谐的有《尚书·舜典》中:“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荀子·乐论》中:“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樱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一至上矣。”范晔《后汉书》中:“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者天地之和,不可久废”等;论人与自然和谐的有《吕氏春秋》中:“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汉·司马迁《史记》中:“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魏晋·阮籍《乐论》中: “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运物来集。”论自我和谐的有《吕氏春秋》中:“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宋·范仲淹《今乐犹古乐赋》中“曾不惑于郑卫,自能和于天地”等。 音乐可以安慰人的心灵,使人精神和谐,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古今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