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nzb.com/bbs/dispbbs.asp?boardid=87&replyID=411772&ID=55717&skin=1
9月27日上午九时,广州白云山上、鸣春谷附近旗帜招展,腰鼓喧天,数百名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如今的阿叔阿姨,集聚在新落成的知青亭周围,庆贺“永远的情怀”知青大型浮雕揭幕。国庆节前夕,白云林海喜添新景点,市民登山又有新去处。 揭幕仪式由粤海农垦知青网站主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原副书记蔡东士,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及二十多名厅、局领导到场同贺并为浮雕揭幕剪彩。网站负责人霍东龄回顾了这一建筑物的来龙去脉,认为知青亭不仅是市民和游人的歇脚处,还和“永远的情怀”知青大型浮雕一起,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蕴含着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深情。蔡东士寓意深刻的简短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结束前的几句话更是发人深省:“……如果,我们的历史能够昭示未来,我们的磨难能够减少后人风雨,那么,知青浮雕就成一面镜子,知青亭就是风雨亭。——她们都无愧于白云山”。白云山管理局党委张岳炎书记在讲话中表示,要让知青亭和知青浮雕这一新景点,成为白云山上美丽的风景线。老知青们心情激动,思绪万千。他们挥动着当年农场的旗帜,载歌载舞,欢声震天。 这个新景点的建筑有一段来由。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广州市政府为加强文化建设,造福广大市民,投资在山上建立了新歌台以及活动场地,多年来群众在此唱歌、锻炼,其中不乏老知青。可惜附近没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登山者时有不便。为完善新歌台的配套设施,经知青提议,粤海知青网站牵头,发动知青们捐款建亭,短时间内3000多名知青慷慨解囊,共筹款124万。在白云山管理处和市园林局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知青亭于今年4月15日奠基开工。 “知青亭”建在白云山林园唱歌台左侧山坡。站在亭子两边舒展的长廊,可远眺广州东部城区美景。与知青亭遥相对应一幅长15米、高2米题为“永远的情怀”大型铜制知青浮雕尤为感人,浮雕以“告别亲人、激情岁月、情怀不老”三组内容,记载着知青这一代人的历史和心历路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段起来是当年下乡到海南岛的知青,他亲自操刀精心创作了“永远的情怀”知青浮雕,据悉这是目前全国同一题材浮雕中面积最大、内容丰富、很有南国特色的作品。浮雕依山而建,不仅仅是美术作品,还有挡土固基、防止山泥滑坡作用。 如《知青亭记》所言:“无论风雨阴晴,登临纵目,其亭廊敞怀,昂然矗立,和云山珠水同在,与南粤大地共存,以回眸昨日,以告慰今天,以启示未来。”
泱泱五羊城,美哉白云山。四季皆苍翠,树茂百花繁。
公元二0一0年九月,此山添一新景,曰“知青亭”。
“知青”,为“知识青年”简称,乃中国二十世纪上山下乡运**动之主体。该运动可追溯到1955年,于1968年达到高潮,延续至1970年代末期。全国各地先后有将近一千八百万知识青年卷入其中,包括广东的97.32万人。他们的青春足迹,遍及全国的穷乡僻壤,边疆荒原,以及海南岛、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国营农场和南粤广阔的农村。
上山下乡的共同经历,成为一代人最难忘的生命历程;“知识青年”的共同名字,铸造了他们永远的知青情怀。坎坷磨难将知青锤炼,改革开放令知青重生。知青这一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平实里奉献,于坚韧中奋发!
值新中国诞生六十周年之际,在白云山管理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经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站发起,广东各地知青踊跃响应,不论职位,不分富贫,积极捐资献策,在此处建起“知青亭”。自此,无论风雨阴晴,登临纵目,其亭廊敞怀,昂然矗立,和云山珠水同在,与南粤大地共存,以回眸昨日,以告慰今天,以启示未来。
巍巍知青亭,属我亦属你,载入千秋史,留下永世情。
是为记。
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站 公元二0一0年九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