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万水千山》观后感fficeffice" />
走进湖南大剧院,观看《万水千山》,由湖南省话剧团演出。观众席坐满了近千名观众。观看这场话剧,让我浮想联翩……
早在1956年湖南省话剧团就上演过《万水千山》。可是我手头上没有一份当年演出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我的发小,苏艺兄电话告诉我,他的岳父是一位湖南省话剧团的忠实观众,保存有一份当年长沙将上演《万水千山》的宣传广告。苏艺兄用电子邮件将这份资料发给我,原文只有几行字:“本团下期上演 六幕八场革命历史剧《万水千山》 编剧 陈其通 导演 刘高林”。比照今天我在剧场大厅拿到的新说明书,编剧仍旧是陈其通,导演是陈嘉陡。导演是编剧的儿子。
1956年,我刚一周岁。母亲一定怀抱着我到看过《万水千山》的排练或者演出。毕竟年纪太幼小,我没有留下一丝印象。
对于1956年版的话剧《万水千山》的了解,我是听父亲口述的。
时间拨到1972年春,父母从长沙下放到靖县农村,劳动改造。接到通知全县的下放干部集中到县城办学习班。当年我在长沙,收到父亲的来信。大意是这样:
“这次学习班结束后,将要清洗一批干部,取销工资和口粮,到农村当农民,自食其力。我可以在生产队出工,养活自己。但是你母亲从来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如果真的被清洗,你母亲将会失去生活来源。当你还有一口饭吃时,一定不要忘记母亲。”
读完这封家书,悲戚之情从心底涌出。我也刚参加工作,学徒工,每月工资18元。一份沉甸甸的家书犹如压在我肩头的重担,我能承担得起吗!
事态没有朝恶化的方向发展。学习班后期,紧张的政治气氛有所缓和。据说是“副统帅”的飞机坠毁在蒙古国温都而汗后,京城的高层人事变动,对下放干部的政策有所改变。下放在靖县的干部全部安排了工作。
父亲接通知,到靖县二中报到。校长与他谈话,问及学历,父亲如实作答:三年私塾。校长愁云满面,叹了一口气。安排父亲教小学五年级手工课(当年小学是五年制,靖县二中办有小学五年级班)。
父亲当老师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手工课,没有教材,时间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没内容讲,学生也不当会事。每堂课45分钟好难熬。面对数十双纯真的眼睛,父亲觉得惭愧,误人子弟啊!
父亲想发挥讲故事的长处。讲什么呢?“文革”期间,钳制思想,头上原本就戴有右派帽子的他,“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能不能讲一个既有感人情节,又不会犯“政治错误”的故事呢?
父亲想起了1956年演出过的话剧《万水千山》。当年演员都要求背诵剧本,他对剧情非常熟悉。经过梳理,他把小红军长征的故事突显出来,淡化党内斗争。编成了《万水千山》故事版。上台用普通话一讲,佐以话剧的型体表演,效果极佳!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个个睁大双眼,听这个下放干部讲故事。手工课每周只有一节,四个五年班的学生天天盼望着听这堂课。校方也知道了,时常有其他班的老师站在窗外听故事。
第二个学期开学时,校长找到我父亲,说:你去教高中语文吧。
我是这时才知道父亲在1956年演过《万水千山》。从那时起,我一直想在剧场观看一场话剧《万水千山》。
时间一晃就是四十年,当我从红网上获悉湖南省话剧团将上演《万水千山》,我立即找朋友要了戏票,走进了湖南大剧院,观看这场话剧,了却心中的宿愿。
我拿着说明书,反复看了几遍。演职员中只认识一个人,海贝。我俩是发小。散戏后,我在台上找到了海贝,合影留念。我们的父辈曾经参与过《万水千山》的演出,他们已经离开我们了。今天海贝还能登上舞台扮演一个角色,而我只能当观众。我带了相机,拍了一组照片,记录这部我盼望了四十年的话剧——《万水千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