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汉语拼音是怎么出现的?(转)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的一个方案,从上个世纪的1958年公布正式施行至今,已经四十五个年头了。经过这几十年的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普遍认同,在帮助人们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应用面越来越广,例如计算机输入汉字技术的“拼音-汉字”转换方式,就离不开汉语拼音。汉语拼音问题是汉语专题课程的一个重点探讨的问题,有许多理论上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弄清楚。本文就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背景、制定经过、内容构成等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背景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说到汉语拼音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到有关历史问题,认清历史我们才能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优点。

  我们都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笔画繁多,字体结构非常复杂,所以不仅书写起来十分困难,而且认读也非常不方便。因为非拼音的汉字,从字形结构上不容易分析出字的读音来。虽然汉字中有90%以上的形声字,但是由于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本身的结构也很复杂,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由于语言的发展,声符与字音的变化非常不一致,声符与字音的差别越来越大,所以声符的表音作用在现代汉字中是十分有限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现代汉字系统中的形声字,声符与字音完全相同的形声字只有20%多一点,加上声符和字音声韵母相同的汉字,也就40%左右,可见,现代汉字的形声字表音率是相当低的。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那些不能表示字音的形声字,以今天严格的眼光看,已经不是形声字了。

  为了解决汉字的注音问题,我国古代曾经使用了多种注音方法,比如直音、读若、反切法等。直音、读若法虽然简易明了,然而如果没有同音字可注,或用来注音的字更加深僻、复杂时,就发挥不了作用。魏晋时发明的反切,较之以前的注音方法的确是一大进步,但是反切法的使用并不方便,因为反切上字、下字加起来也有上千个,所以首先得认识这一千来个汉字才能掌握反切方法,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加以汉字是整个儿表示一个音节,字形结构上分不出声母和韵母来,所以拼读上“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并不好掌握,对于初学者尤其困难。唐宋时期,在反切注音的基础上,人们又用汉字制定了三十六个声母,两百来个韵母,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局限性,它们最终没有发展成为汉字的注音符号。而给汉字注音,又迫切需要一套简便、实用的符号,以弥补各种传统注音方法的不足,满足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注音需求。

  十七世纪初,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始,西风东渐,西方文化凭借着西方经济方面的优势也开始传入中国。结构复杂且不表音的汉字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无疑是难解的天书,成为他们了解东方文化和进一步交流的拦路虎。出于多方面的需要,当时的一些西方传教士开始运用拉丁字母来拟定汉语拼音。

  最先拟定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是1605年在北京出版的《西字奇迹》,由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制定的。这个方案是有系统地用拉丁字母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开端。该方案首次引进了西方文字的音素制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拼写方式,突破了我国自魏晋以来一千多年使用汉字声韵双拼的旧框框,为汉字注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学的道路,从此开始了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历史,揭开了汉字注音拉丁化的序幕。尽管这个方案是为了方便外国人学习汉字和汉语而制订的,然而其注音方式以及应用的便利,给后来学者以很大影响和启迪。清代以后,中外许多学者,在研究和制订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时,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利玛窦方案的长处,如用撇点表示送气音,用双字母解决拉丁字母不够用的问题等等。据统计,利玛窦方案以后,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以前,我国编制并有一定影响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有三十来个,可以说都在是利玛窦方案上的发挥。所以说利玛窦方案是我国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始祖一点不为过。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我国在与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侵略战争中均处于战败国的地位,既割地又赔款,受尽了殖民帝国主义的侮辱,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这样国破家亡的政治形势,促使我国学者思考,希望找到一条强国的道路,他们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振兴科学与教育,而要振兴科教,就是要普及教育,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民众的识字问题,而汉字的繁难无疑是普及教育的拦路虎,于是他们认为,普及教育,振兴国家就要从改革汉字入手,制定简易的文字。这种观点后来进一步放大,走向了极端,汉字遭到了彻底否定,被认为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

  在这样的认识和思潮的影响下,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就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切音字运动,我国掀起了制订汉语拼音的热潮,各种拼音方案相继出台,拉丁字母式的,速记符号式的,汉字笔画式的,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其中,汉字笔画式的字母方案又成为这次切音字运动的主流,占所有方案的一半,如果把汉字速记式方案也算上,就更多了。

  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又由汉字笔画式转向了以拉丁字母为主流的方面,并由此开始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26年9月,国语统一筹备会拟订并通过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并于同年11月自行发表。1928年9月,由教育部公布,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方案的产生是我国拉丁化运动的新开端,拉丁化方案的制订成为汉字改革运动的主流。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积极支持并参与拉丁化文字运动,许多刊物载文或出专号表示对拉丁新文字的支持。很多学者还亲自实践,编拟拉丁化拼音方案,例如钱玄同、赵元任、林语堂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稍后于国语罗马字产生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延安,甚至还开设了一百多所夜校,专门教授农民学习新文字。在同时掀起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国语运动,又很自然地与拉丁化运动相结合,互相推动,使拉丁化新文字传遍全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国于1958年公布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吸取历史经验,结合现实需要而制订出来的。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经过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而又比较有影响的拼音方案有三个: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1926年发表)、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公布于前苏联海参崴)。这三个方案的影响都非常大,其中尤以注音字母影响最大,从公布后即纳入小学教育,目前我国台湾省还在继续使用这套注音字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套法定的汉语拼音字母。

  那么大家不仅要问,既然已经有了这样一些拼音方案,那么为什么还要重新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呢?这是因为,上述方案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不足之处,都有其局限。例如注音字母采用声、介、母三拼制,字母多而不灵活,不利于对语音作精细的分析描写;采用笔画简单的古汉字作字母体式,不便应用,也不利于国际文化交流。国语罗马字用字母表示汉语四声的规则比较复杂,不好掌握。拉丁化新文字不标声调,又过于简单,而且主张拼写方言,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音。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推广普通话,普及大众文化知识的浪潮中,一个更能体现汉语特点,更科学更实用的拼音方案就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制订出来了,这就是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公布的,但是在这之前,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就在北京成立了,接着就开始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制订工作。1952年2月,教育部设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文研会从成立到1954年,主要进行了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1954年12月,国务院设立了专门研究文字改革的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改会于1955年2月成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拟订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初稿。与此同时,全国上下也掀起了群众设计拼音方案的热潮,从1950年到1955年8月,文改会就先后收到海内外633个人设计的655个汉语拼音方案。拼音方案委员会在参考历史上的各方案的同时,也参考了解放后群众制订的数百个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拟出了汉语拼音方案初稿。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这时,由于对汉语拼音方案到底应采用哪种字母形式还没有作出最后的结论,所以方案委员会在文改会上印发了六种不同的方案初稿――四种汉字笔画式、一种斯拉夫字母式、一种拉丁字母式方案,向与会代表征求意见,并决定把拉丁字母式方案作为国际通用字母类型的推荐方案。后来,文改会根据群众意见并得到领导上的同意,原则上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

  此后,文改会对方案初稿作了进一步修订,于1956年2月12日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许多省、市、自治区以及与汉语拼音关系密切的部门组织了座谈会、讨论会,许多刊物也发表了讨论文章。拼音方案委员会在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1956年8月提出了两种供参考的修正建议。1956年10月,国务院设立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进行审议。审订委员会经多次会议、座谈及讨论之后,于1957年10月提出了修正草案,同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决议并决定发表修正草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新中国第一部法定的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诞生了!

  汉语拼音方案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我国数百年拉丁字母注音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继承我国上百年注音历史传统而制订出来的,它又是在三百五十年来无数个汉字注音方案,尤其二十世纪的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的基础上设计成功的,而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又远胜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方案。正如中国文改会主任吴玉章先生所说,“《汉语拼音方案》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构成述评

  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将教学中常碰到的问题作些简要的解说。

  (一)字母表

  字母表在教学中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关于这个表,我们常碰到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是,字母表有什么作用呢?字母表不是汉语拼音方案中可有可无的内容,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一,明确了该方案的构成材料是拉丁字母,而不是其它什么字母;第二,明确了每个字母的名称读音,字母表规定了每个拉丁字母的读音;第三,明确了汉语拼音字母的体式,分为印刷体、手写体、大写、小写四种体式,表中只列出了印刷体的大写和小写体式,而且字母体式采用的是罗马体,没有采用哥特体,这样与手写体接近;第四,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字母的先后顺序,这是用拼音字母作索引的基本依据。

  为什么不用汉字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而要采用拉丁字母呢?这里涉及到字母形式问题,在汉字注音史上有过激烈的争论。汉语拼音方案不采用汉字作为注音字母,主要原因是:第一,作为注音工具,符号应该简单,使用才方便,而汉字笔画结构十分复杂,认识一个汉字已经不易,再用作注音符号,掌握起来就更加困难了;第二,拼音字母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具有统一读音标准的作用,由于汉字是非拼音的文字,读音往往随方言而异,很不统一,所以如果采用汉字作注音工具,难以起到统一语音的作用,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第三,理想的注音工具,应具有精确描写和分析语音结构的功能,然而汉字是以一个囫囵的整体代表汉语音节的,所以用汉字注音,无法准确细致地描写汉语语音系统。基于此,1955年10月,中国文改会拟订的四个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方案,最终还是被否决了,解放前在我国有相当大的影响的汉字式注音字母也没有被采用,因为注音字母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经过反复讨论,文改会最后选定了具有国际性的拉丁字母。

  为什么要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基础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拉丁字母是国际性文字。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全世界有117个国家采用拉丁字母作为全国性正式文字。拉丁字母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罗马帝国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欧洲殖民扩张三次大的传播,使其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世界上有五大文字体系,其中汉字和印度文字都只在亚洲,阿拉伯文字主要在亚洲和非洲,斯拉夫文字主要在欧洲和亚洲,而拉丁字母则遍布全世界!

  第二,拉丁字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字母,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术语广泛使用拉丁字母作为代号。当然,拉丁字母这一功绩与英语的国际上的广泛通行分不开,当今世界上大量的科技出版物都是用英文写成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英语编写。因此,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工具,无疑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方便之桥。从今天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所取得的成就看,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汉语拼音方案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汉语拼音字母成为外国友人学习汉语离不开的拐棍。

  第三,拉丁字母笔画简单,构形清楚,对于阅读和书写都极为方便。

  第四,拉丁字母是音素制字母,便于对语音作精细的分析和描写,采用拉丁字母,无论是分音还是合音都是非常方便的。

  第五,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在我国有相当长久的传统,从十七世纪初年开始,三百多年来,拉丁字母就先后被用作汉字注音符号,拼写各地方言,制订中国的拼音文字,所以拉丁字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用拉丁字母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既可以借鉴前人经验,又便于推广应用。

  因此我们说,采用拉丁字母无疑是最佳选择。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6个字母,有21个是辅音字母,发音不响亮,不便称说,所以一般都要加上一个发音响亮的元音构成名称音。各字母的名称音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该字母所代表的汉语音值,考虑到它在汉语中的区别能力,避免混同,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国际习惯。因此,汉语拼音字母中的元音字母,一般就以其代表的汉语音值作为名称音,例如 母的读音,则根据国际习惯采用了引申音域,个别属于借用读法,主要还是考虑到了汉语音值问题。单韵母ê在字母名称音中使用相当广泛,实际上这个音在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并不与其它辅音相拼,而是自成音节的,所以有人对字母名称音所构成的音节不符合普通话语音特点而提出了质疑。字母表中这样运用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遵从国际上命名的惯例;第二是朗读押韵,便于记诵;第三是突出字母名称的独特性和区别力。

  26个字母又按照七、七、六、六格局分成四句(后两句中间有停顿,仍然相当于七言),末尾一个字母读音代表的音节的韵母都是ê[ ],每句末尾都押韵,每行均押“皆”韵,前后连起来诵读,念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就像一首诗歌,这使得拉丁字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念法、排列又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形式。

  下面我们用国际音标给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音注上音值供大家参考:

  

  为了运用方便,符合国际习惯,拼音字母排列先后顺序也遵从拉丁字母的传统顺序,从a起始到z结束,这个今天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在拼音方案拟订之时是几经推敲的,因为我国传统的“字母”受梵文字母的影响,是按照发音部位来排列的,远至宋代的三十六字母,近至现代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都是如此。汉语拼音方案在几经反复后,才于1957年的修正草案中正式确定了字母顺序。

  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音,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规范,比较混乱,有的按名称音读,有的按照英语字母名称读,有的按照声母呼读音读。正确的读法是按照拼音方案字母表规定的名称音读。1982年9月,国家标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标[1982]339号文件,对汉语拼音字母名称读音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应注意这一规范。

  下面我们选择国际上几种采用拉丁字母的通行较广的文字,比较一下字母读音:

  

  为了运用方便,符合国际习惯,拼音字母排列先后顺序也遵从拉丁字母的传统顺序,从a起始到z结束,这个今天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在拼音方案拟订之时是几经推敲的,因为我国传统的“字母”受梵文字母的影响,是按照发音部位来排列的,远至宋代的三十六字母,近至现代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都是如此。汉语拼音方案在几经反复后,才于1957年的修正草案中正式确定了字母顺序。26个字母又按照七、七、六、六格局分成四句(后两句中间有停顿,仍然相当于七言),每句末尾都押ê韵,念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就像一首诗歌,这使得拉丁字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念法、排列又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形式。

  (二)声母表和韵母表

  用26个拉丁字母来记录普通话语音音素和音位,是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因为字母总数比普通话音素要少,对此,方案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补救措施:

  第一,用几个字母合起来表示一个音素,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方案》是用两个字母来合成一个新字母,一共有四组,即zh、ch、sh、ng,这些音素都是用双字母表示的。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字母不够用的问题,又避免了创造或借用别的文字体系中的字母,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创造新字母,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办法。不过这种方式也有不足,主要是词形过长,例如拼写“庄、霜、窗”等字词要用六个字母符号,假如这些字再和同样音节的字组成词,那么词形就更长了。从字母选择和配置方式看,笔者认为方案中的zh、ch、sh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其中的字母h不表示音值,只是一个区别符号,与它本身的音值相差很远,而现在国际上除了用它表示喉音以外,还用来表示送气符号。如果把zh、ch、sh中的h换成r,这样,舌尖后音这组声母拼成zr、cr、sr、r,在形式上就有了一致性,显得整齐,系统,而且r所代表的音值与舌尖后音也比较接近,因而这里使用r似乎更合理一些。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这里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第二,使用附加符号。使用附加符号,就是在原字母的基础上附加某种符号,构成新的字母。这样,不用设计新的图形或借用别的文字体系中的字母,而又增加了新字母,解决了记音问题,而且在某些场合还可以省略附加符号,所以使用附加符号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被人接受,在国际上也比较通行。不过附加符号要回笔,不便连写,也容易漏写,如果再加上声调符号,上下几层,有叠床架屋之感,写起来既不方便也不好看。因此,汉语拼音方案附加符号使用较少,只有ê和ü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的附加符号出现场合很少。ê极少单用,和i、ü相拼时就可以省略上面的附加符号,写成e,因为实际上e并不出现在i、ü的后面,所以ie和üe中的e,就只能是ê了。ü同j、q、x相拼时可以不使用附加符号,写成u,因为真正的u绝对不同j、q、x相拼,这三个声母后面出现的u,只能是ü;而ü行韵母单独成音节时,ü按照规则变成了yu,加符字母ü也不会出现;实际上ü只出现在lü、lüe、nü、nüe四个音节中,共涉及到32个汉字。

  根据方案声母表中的规定拼写规则,zh、ch、sh在使用时为了缩短拼式,可以使用附加符号写成 ,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人使用这一规则,也没有一本字词典使用过,可见,人们并不喜欢使用附加符号。这一条规则实际上是多余的,可以在方案中删除。

  第三,一符多用。一符多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字母读音,使一个字母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的音素,发挥多种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字母的作用。严格说来,作为注音符号,最好一符一音,这样应用才方便。不过,由于一符多用既解决了字母不够用的问题,又不增加新字母,还可减少其它手段的运用,所以相比较而言,还是利大于弊。汉语拼音方案 音,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决不会出现同种条件下读几种音的情况,例如i,在zi、ci、si音节中只能是舌尖前元音,在zhi、chi、shi、ri中只能是舌尖后元音,在bei、gai中只能是舌面前次高元音,在bi、pian等场合出现只能是舌面前高元音,这几个音素彼此是互补关系,属于同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所以,一符多用不会造成读音上的混乱,不会造成混淆,不可能在这个场合把这个音素读成那个音素。而且这种读音上的区别是十分自然的,反映的是自然发音,是我们发音的实际情况的准确记录和反映。

  普通话二十一个声母在《方案》中是根据传统方式按发音部位排列在一起的,一共是六组:

  b、p、m、f

  d、t、l、n

  g、k、h

  j、q、x

  zh、ch、sh、r

  z、c、s

  其中双唇音和唇齿音列在一起,因为习惯上都把它们作为唇音合为一组,同时,如果把f单列一组,形式上不好看,念诵也不方便。

  有人看到声母表中b、p、m、f旁有注音符号和汉字“玻坡摸佛”,以为声母另有名称音,要按照过去注音符号的名称那样念成bo、po、mo、fo。其实,声母表中的每个字母所表示的都是汉语音值,不是名称,如用国际音标表示则是[p、p‘、m、f]。由于汉语辅音大多是清辅音,发音不响亮,为便于让人领会各个声母的音值,所以用注音符号和汉字的读音作提示。关于这一点,1956年2月由文改会发表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第一条“子音”中有这样的说明:“汉字没有单表子音的字。对照的汉字只取它的子音,不取它的母音,而且要照北京语音来读。例如‘玻’的发音bo,这里只取其中的b”。不过,目前很多人把拼音字母名称和汉语音值混淆起来,用bo、po、mo、fo之类的读音来代替bê、pê、êm、êf的读音,这是不正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可以采用国际音标来标注声母的音值,取消其中的汉字,这样更加明确,而且更有利于国际交流。而其中的注音符号,为了方便我国台湾省同胞学习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对照,仍然可以保留。

  现在,拉丁字母在国内至少有三种念法,一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名称音,二是注音符号的念法,三是英语字母的名称,很不统一,应该如何称说拉丁字母呢?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统一起来的。其实正确的读法是按照拼音方案字母表规定的名称音读。1982年9月,国家标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标[1982]339号文件,对汉语拼音字母名称读音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应注意这一规范。

  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普通话音节,很多规则都主要涉及到韵母的使用,例如y、w的使用,ê、ü上面的附加符号的省略,iou、uei、uen韵腹的省略等等。关于iou、uei、uen,这只是理论上存在的拼写形式,而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也不会出现,因为它们成零声母音节时,根据y、w的使用规则要分别写作you、wei、wen,而当它们同辅音声母拼合时,又要省略韵腹写作iu、ui、un。很多学者通过试验证明这三个韵母的音值近似于iu、ui、un,认为省写韵腹有其合理性,既然如此,笔者认为不如直接在韵母表中将这三个韵母形式修订为iu、ui、un,这样也减少了一条拼写规则,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值的规则。而有些拼写规则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注音实践中人们又认同了,甚至不约而同采纳了这一规则,例如i作韵腹时,声调符号要标写在上面,为了避免叠床架屋,i上一点要省略,这一做法目前已经普遍运用开来,《方案》似应该补上这一规则,使之更加明确。

  但从总的来看,这些拼写规则似乎已经超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字注音工具的这一范围了,这也不是注音符号所能胜任的。对照同样是注音符号的国际音标,除了有宽式严式的区别外,是没有任何变化规则的。

  (三)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一个音节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专门规定了声调符号。声调符号是继承注音字母的标调方式,这四个调号比较直观地显示了汉语普通话四声的高低升降特征,有一定的优点。不过书写中要回笔,应用也不太方便,似乎可以考虑用字母标调,使调韵浑然一体,方便实用而又美观。

  汉语拼音方案在字母系统之外另加一个撇点作隔音符号,区分音节界限。隔音符号在注音中使用频率据统计不会超过千分之五,但是夹在字母中却显得比较生硬,不如用别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音节界限混淆的情况不多,据周有光先生统计,在34978个词中,仅出现2172个可混音节,占统计数的6.26%,而其中的95%又是齐合撮韵,所以这95%的韵母使用了y、yu、w之后,可混音节就很少了。(见周有光《音节分界问题》,载《拼音》1956年8月号)笔者认为,与其使用一个字母系统以外的撇点,不如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中闲置的字母v来充当隔音符号,因为v表示浊唇齿音,普通话中没有这样的音,这个字母就闲置无用了,《方案》在字母表中说:“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其实,《方案》既然是为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制订的,就没有必要考虑记录外来语和方言等问题,因此不如把这个闲置字母利用起来充当隔音符号,避免字母浪费,避免另增符号的累赘,可谓一举两得。

  四、《汉语拼音方案》在国际上的影响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同时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1961年起,已经有十多个欧美国家在出版地图时采用汉语拼音,很多大学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教学汉语,例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的加州大学,澳大利亚的国立大学等等。我国对外报刊采用汉语拼音拼写的很多词语,如li(里)、mu(亩)、jin(斤)、fen(分)、yuan(元)、jiao(角)、renminbi(人民币)等,都进入了欧美国家的词书报刊,我国先后出版的一些用汉语拼音标注的地图集、航海图等,都得到了国外的普遍欢迎和应用。国外的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采用汉语拼音拼写其中的人名和地名。比如英国企鹅丛书 公司1973年出版的《石头记》(《红楼梦》),其中的人名完全采用汉语拼音,译者在序言中还把《红楼梦》的多种书名用汉语拼音写出来。

  1965年,北京语言学院英籍教授威尔金先生曾经作了一个试验,找了几个完全不懂中文的人用汉语拼音和威妥玛注音来拼读中国人名和地名,看哪一种方案更像中国人的发音,他试验的结论是应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的人名和地名比较好,认为对于说英语的人来说,汉语拼音也要优于威妥玛方案。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我国人名、地名的拼写都是以威妥玛方案作为标准的,但是写法相当混乱,比如“四川”,汉语拼音是Sichuan,但在当时的英语中写作Szechuan,在法文里写作Setochouan,在西班牙文中写作Sechuan,这样,同样的人名、地名,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各的写法,这种混乱现象对于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是非常不利的,需要统一起来。而且威妥玛方案中使用了很多附加符号,其中声母和韵母有14个使用了附加符号,用来拼合出声韵结合的四百余个基本音节,据统计,其中有一百六十多个音节带有附加符号,比率高达38%,可见应用之不便,而在实际运用中,许多附加符号又不写出来,造成大量音节混乱。所以,很多国家的有识之士都撰文或提出建议,呼吁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拼写的国际标准。

  关于汉语拼音的运用问题,我国各个政府部门先后发布了很多法规文件,这些文件,涉及到我国人名、地名、省市自治区名称缩写、我国各个民族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拼音正词法问题、拼音字母名称读音问题、中文书刊名称拼写法、企业和商店牌匾后商品包装和广告使用拼音问题、各种体育活动使用拼音问题等等,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都回避不了汉语拼音的使用问题,需要你去了解它,熟悉它并正确运用它。

  在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我国提出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的提案获得通过;联合国秘书处1979年6月15日发出关于采用汉语拼音的通知,要求从即日起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各种拉丁字母文字转写我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这就意味着《汉语拼音方案》是国际通行的汉语拼写标准。

  1986年国务院发布《地名管理条例》,规定“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2000年10月31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通用语言文字法》在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这更以法律的形式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使得汉语拼音的运用有了法的依据。

  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我国的人名和地名的罗马字标准,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近年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了所谓的自然通用拼音方案,大肆鼓噪,妄图取代大陆推行的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汉语拼音方案。台湾当局还一直在致力于推行台语,也就是闽南语,鼓吹语言本土化。台湾当局的这种作法,其意不在拼音方案或语言本身,而是把文化***,作为***的一部分,企图从文化上割裂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亲情,企图通过文化***达到政治***的目的,所以,文化***的实质就是政治***的反映。我们要批驳台湾当局的作法,光有爱国热情和义愤还不够,还得说出他们推出的自然通用拼音行不通的道理来,说出大陆汉语拼音方案优越性的道理来,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进行研究。而我们的教材第一章就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构成原理,介绍普通话的标准问题,我们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有关规定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有助于加深对汉语拼音的认识和重视,更好地学习、使用和宣传《汉语拼音方案》,这对于维护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汉语拼音方案,这个集历史与现实的群众智慧之大成的方案一公布,就以其简明、实用、精密、完备的特点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她的诞生,为我国普及教育、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揭开了新的一页。四十五年的应用实践证明:《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她不但在国内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应用,因此,任何想撼动汉语拼音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谢谢转贴!按年龄来说,我们是第一批学习汉语拼音的小学生。入校前几年还学过注音符号,后才改学汉语拼音。算让我们赶上了这趟车,受用终生,只是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很想补课!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TOP

回复 1# 柳树坪

就我们自己的体会:汉语拼音不错。与象形的方块字结合,给了学汉语、用汉语者很大方便。

TOP

回复 2# 开山炮

     好帖,待慢慢学习。顶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回复 1# 柳树坪

  谢谢转帖。也曾号称前后读了十多年书,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来龙去脉却知之不多。读此帖长了不少见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