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书仓(1883—1955年),字大酉,鲤鱼塘镇联盟村大屋里人。他自幼聪慧,品学兼优,酷爱书画,从小学到中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辛亥革命(1911年)那年,就毕业于郴州中学,次年考入长沙广益大学预科。1914年入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系深造。由于受进步思想影响,在校内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每周星期天到西郊演讲,意在唤起民众,反对腐败,抵御列强。
1918年大学毕业后,被校长蔡元培先生聘为留校英文教师,次年任法科讲师,兼任平民大学教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召开巴黎和会。不但无理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反而将德国应当归还中国的山东主权让给日本,腐败无能的北京军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5月3日晚,北京大学全校学生在三院礼堂集会,并邀请北京其他12所大专院校学生代表参加。一致选举廖书仓任大会主席,黄日葵等3人任记录,许德珩负责起草宣言。会上,同学们慷慨激昂地争相演讲,声泪俱下。最后通过决议、决定在京举行游行示威;电告中国驻巴黎专使,不准在和约签字;通电全国,联合各界奋起力争。
5月4日上午九时许,廖书仓、许德珩、朱一萼等率北京13所大专院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和“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5月5日,北京学生开始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3日,军政府又大批逮捕爱国学生,激起全国各界人民的愤怒,上海工人首先起来罢工并迅速波及全国。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军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尔后,廖书仓毅然辞去交通部路政司调查科办事和国民代表会议筹备处帮办秘书职务。先后担任北京高等补习学校校长、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平民大学教授。后因军阀混战,国无宁日,于1927年冬回到故乡。1929年被迫出任湖南审计委员会股员,兼任省立二中教员。1934年秋,调城步县任县长,因放肖克部队过境被撤职查办,只好赴京、沪一带以卖书画为生。至今北京、上海一些古籍名店还保存着先生的墨宝。1936年,经同事举荐,屈任芷江省立师范教员。1938年,张治中主湘,被任命为湖南省民众抗日自卫团军事参议会参议,实际上在广益中学任教。
1939年,廖书仓重返故乡,以太平寺为校址,创办永兴私立安陵中学任校长,一年后又因经费困难而停办,深感时局艰难。他在《咏菊》一诗中,抒发了当时的感受,诗中写道:
臭味能从淡处真,渊明是否汝前身。
今朝拈就新诗句,得意常疑复古人。
1945年,他出任省立三师教员,两年后改任衡阳新京中学教务主任。1949年永兴解放前夕,廖书仓再度回乡,在樟树开办中学补习班,意在为桑梓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其微薄之力。1950年应聘郴县适存中学教员,并两次出席省人民代表会议。他深有感触,写下《咏梅》一诗抒怀:
一枝疏影落尊前,艳似桃花分外妍。
靖夜莫嫌容易得,却知亦有希进心。
1955年廖书仓先生因病与世长辞。张治苏先生等同事同学相继写了不少悼念文章,许德珩先生也在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的文章中充分肯定了廖书仓先生的历史功绩。他的一生,正如他集《散氏盘铭》句题赠张治苏先生的对联所写:
道暨周南,德正门内;
师唯田父,心同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