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与村落(四)马降龙村——世界最美丽的村落之一
很是神往北欧的那种山水景致:蔚蓝的天空下,舟行在峡湾那两岸青山环抱的碧绿河水中,那树木葱茏的山间里,田园风光中不时闪现一座欧陆风情的古城堡,让人陶醉。来到马降龙村口,映入眼帘的是绕着村前潺潺流过的碧绿潭江水,村后是青葱的百足山,大雨过后,将这里的大山和空气淘洗得清净,氤氲的水汽中,那带有欧陆风情意味古城堡似的一座座式样各式碉楼和庐舍的碉楼顶、穹盖、罗马柱,零星散落在苍翠的林海里,村落是黛绿的田野环绕,眼前的景色几乎让人误为置身于北欧峡湾畔田园里的某处古城堡前。
从河上的大桥走过,进到村内,漫步在绿林里,寻觅那蕴籍百年沧桑的面容,青翠欲滴的竹枝迎面扑来,里面还有“世外桃源”似的枝繁叶茂的杨桃林。村落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无怪乎马降龙村被联合国来考察“申遗”的专家誉为“世界最美丽的村落”,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马降龙碉楼群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村民80%为侨户。海外侨胞多于村内人口,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村落由五个自然村组成,是中国最早有建筑规划建村的一个村落,村里楼房规划整齐,依山傍水,堪称风水经典宝地。它的建设,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 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河水、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与成片的民居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从民居到碉楼由低到高的过渡,表达了村民“步步高升”的愿望。 村落里的碉楼分为更楼、众楼、居楼。更楼主要用于打更放哨的。在村口,又叫门楼、闸楼。(另一种叫灯楼,建在村外山冈上、交通要道旁和田野间。)村内的天禄楼是就是由村中黄姓居民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产权属于集资户共同拥有。起防匪、防涝的作用,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发三次大水,洪水漫过民居,村民登此楼,得以避难。居楼,是由家庭独资建造,村中,最漂亮的碉楼是居楼,将防卫与居住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如骏盧、昌盧 、林盧、保安楼等。这些碉楼尽管在用材、风格上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这些碉楼的建筑材料仍然是从国外运来的,连水泥都是从英国运来的,可知当年建楼的不易。有栋庐舍的地坪,还倒有一桶七十多年前多余的水泥,木桶腐朽了,剩下了水泥墩。 游人几完全是在林荫下行走,去寻觅在那竹林中掩映下的各式带有欧陆风情的碉楼。有的碉楼因长久无人居住,几乎被竹林湮没,得淌过林中小溪,钻入竹林才得以见到那寂静、荒芜的碉楼,幸而有翠竹绿蕉不识人情冷暖,依旧生意盎然地陪伴。村落里开放了骏庐、林庐供人参观。骏庐建于1936年,耗资银元12000余元,楼主叫关崇骏,是旅居美国的华侨。室内用进口材料做的坚固防护钢铁门窗,厚度有5公分,多重门锁,只是无法锁住那窗外满园绿意。屋内设置和家具的摆设都是岭南传统的样式;也有时兴的,如缝纫机、抽水马桶等,多是楼主的旧物。 建筑上特别的是楼上每层楼的中央是空的,平时用铁网罩着,要用时,将罩子掀开,可以直接将东西吊上楼。林盧内竟将当年建楼时,从英国万里运水泥的桶还完好的保留了。我觉得厅堂里一幅水墨山水画及两旁的对联似乎契合这儿的风光和村民居住在这里的心境:“家住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
登上楼顶天台,极目四望,给人宁静而致远的感觉。在这可以看到整个马降龙村的全貌,村落排列有序,各式别致的带有欧陆风情的碉楼庐舍零星般散落于竹林之中,前面河水绕村而过,如同一条珍珠项链镶嵌着灵动的村落,村后的山峦,似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衬托着美丽的村庄,很是养眼。
下篇:(五)赤坎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