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足迹——分家

分家

fficeffice" />

“我们打算和他俩分家,你和他俩一起还是和我们,随你!”筱君和晓虹从贵阳回来后,筱君单刀直入地对我说。

她说的“他俩”指老十和阿四,还没回来。

栽秧前,他们四人相继离开返回贵阳家中。而我没有与他们一起同往,因为家中有两个知青——我二弟也在黔东南的另一个县凯里插队,身为教师的母亲根本无力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兄弟俩只得老老实实待在农村劳动以免挨饿。

“分家”当时在知青中其实并不鲜见。早在回家过年时,我就听见别校的许多同学议论过此事。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经济纠纷,二是勤懒难容。

因此,听到晓君的决定我并不吃惊。我非常清楚,我们这个临时组成的五口之家,早就出现裂痕了。只是顾及到老十曾经是我的好友,我一直把心中的不快藏起来。

老实说, 我是没有勇气提出分家的。

可是,晓君现在直言不讳,非此即彼,我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往事仿佛一下子又出现在眼前。

……

赶场天,由于囊中羞涩,我没能应邀与老十和阿四前往。此前,我为回报两个女生的慷慨和大方,不让她们小觑,曾倾其囊中所有称猪肉回来让大伙改善生活,而比我宽裕的老十和阿四对此却无动于衷……

清晨,我砍柴回来,筱君和晓虹已把饭菜做好,而老十和阿四还没有起床……

因为家庭困难,我不得不待在农村,靠出工——这种惟一的手段养活自己,在他们眼中却变成了突出个人的刻意“表现” ……

我一直弄不明白,学生时代能够分享两个烧饼的好朋友,怎么到了农村就判若两人?

……

“你究竟和那个一起?”不容我多想,筱君又追问道。

“和你们”,我当然不愿意砍柴回来还要饿着肚子自个儿煮饭,尽管我很明白这样一来必定会与他们结怨。

 

不出所料,老十和阿四回来后与我形同路人。我们结清了粮食账(当时5个人共用一本购粮证),将炊具一分为二,把五人共用的火塘让给他们,暂时借用金岸大娘的厨房。

我搬出了3个人共用的宿舍,住进了金岸大娘的谷仓。幸而其他生产队的同学知道内情并对我的决定表示理解,否则,我可就要成为千夫所指、遭人白眼的孤家寡人了。

为了防止“重色轻友”的中伤,我甚至请桂花佬的儿子泽坤哥用剃头刀将我的满头乌发全部刮掉,让同学们特别是女同学对我的“削发明志”着实感到好笑和费解。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两年后的夏天,我们的知青点突然热闹起来,七八个同学同时光临,大家聚在一起唱歌,唱样板戏,说笑话和讲故事,欢声笑语一下子打破了独家村昔日的宁静。fficeffice" />

我们倾其所有,用自留地里丰富的菜蔬款待来宾。尽管没有丁点油腥,新鲜瓜豆大家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对不起,我们今天只能请大家吃——盐香!”我不无歉意地自我调侃。

“盐香?”同学们大惑不解地望着我。

“这是他的发明——盐香——就是水煮盐香啊!”晓虹解释道。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他们当然清楚,在那特殊的年代,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国家明令禁止上市的统购统销物资——食油啊!

两天后,桂花佬见同学们还没有离开,担心地悄悄问我:“这么多人吃一天要够你们三个吃好几天啦,你们的粮食吃完咋办?”

我确实没考虑那么远,无言以对也无计可施。

恰在此时收到母亲的来信,要我火速赶回贵阳。

 

三个星期后,我回到生产队,知青点已人去楼空。

桂花佬告诉我,公社已把筱君和晓虹调走了。

 

由于我们没有自己的粮仓,我们的粮食全部存在队里的仓库,由队里代为保管。就在我回贵阳后,队里担心我们的粮食被同学们消耗,便借故筱君和晓虹的超支款还没交,拒绝称谷子给她俩。

 

彼时缸里的大米已经告罄,筱君和晓虹一下子傻了眼,无奈之下,只好随同学们去了白市。

在白市,她俩和同们参加了一场由公社组织的文艺汇演。筱君嗓子极好,酷爱音乐,原先就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在知青们演出的样板戏《沙家浜》片段中,筱君扮演的沙奶奶一角引起轰动。(她后来被调进县文艺宣传队。)

白市公社武装部廖部长决定组建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并把此次文艺汇演中的知青骨干从各生产队调进距公社最近的白市樟木林场,以便今后排练和演出。

筱君和晓虹终于永远离开了偏僻的大塘。

一年以后,晓虹被083系统招走,筱君被贵州省木材加工厂录取,阿四和老十也通过家里的关系相继离开农村。

至此,我们曾经的5口知青之家终于彻底分道扬镳了。

 

后记:

这是一段绕不开的历史,也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我想,这可能就是知青回忆文章鲜见它,或者说回避它的真实原因罢。

当年的知青现在大都年过花甲,到了颐养天年含贻弄孙的年龄。今天旧事重提,无异于自揭伤疤自露其丑,似有大不敬之嫌。不过愚以为,既然是历史,就应该以真实面目示人,没有必要也绝不该粉饰我们曾经的心路历程。

应该补充的是,虽然多年没有联系,筱君晓虹与我的关系依然不错,1994年夏,她俩专程来看我,饶有兴趣地共同回忆二十多年前的知青生活。

19981230日我校同学组织“上山下乡30周年”聚会,大塘的知青只有另一个小队的两位女同学、一位男同学和我如约参加。筱君在外县出差,晓虹随丈夫迁居上海(夫妻俩都是上海籍的贵阳知青)都没能参加。阿四和老十也没有出席聚会,阿四虽在贵阳工作却脱不开身,老十远在云南工作也来不了。

不过,在次日本班同学专门为我和另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同学组织的聚会中,阿四率先向我伸出了和解的手,两手相握百感交集,昔日的恩怨已随岁月一起流逝了。

ffice:smarttags" />20081230,我校同学组织老三届离校暨上山下乡40周年纪念会,我们小队只有我和阿四参加。筱君当了外婆远赴北京照顾女儿;晓虹定居上海;老十依然在云南。

我常想,等到20181230,如果同学们还有能力组织50周年纪念会的话,我们曾经的五口知青之家,是否能够团聚呢?

2011-6-6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TOP

会同有句俗话:“吃得起亏,做得起堆”。象老十和阿四那样又懒又削的人,实在难以相处。分家是必然的!

TOP

回复 2# 自强不息

 

不过,在次日本班同学专门为我和另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同学组织的聚会中,阿四率先向我伸出了和解的手,两手相握百感交集,昔日的恩怨已随岁月一起流逝了。

 

 

"渡尽劫波皆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欣赏你们第二次握手!

TOP

回复 3# 何也 谢谢何姐关注、点评和理解!问好!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TOP

回复 4# 西岭望雪 谢谢老兄理解!说实话,《分家》写好之后,我一直有顾虑,到底该不该晒出来呢?此前我的确没有看到知青文章提到此类事情,我甚至为把它晒出来后做好思想准备:准备挨板砖、指责等等,我以为自己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此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最终我还是战胜了怯懦将它晒出来,谢谢朋友们的理解!衷心地谢谢你们!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TOP

    天下大势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何况人与人之间?你千万不要自责。知青下农村分到生产队多是匆忙组合,相互间有出身、经济、性格、劳力及个人的好恶等等太多的不同,即算在校是再好的同学,可到了实在的生活中,相互间的不一致就显露出来了,分家其实是大势所趋呢。

   “分家”这个议题,写知青生活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湖知网曾有不少文章谈到过此事。有人还为此还写了颇有哲理性的文章,请读湖知网2009年沅江版块野渡君的文章《从知青分家所想起的》: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7&ID=43431&page=5

TOP

回复 7# 书荟 谢谢书荟!您推荐的文章我已经认真拜读,受益匪浅!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我一定仔细收寻相关的文章,细细品读,认真学习。

谢谢您的理解和热心帮助!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TOP

分分合合,人之常情,何况发生在逆境里的少男少女之中,我们非常理解。讲真话,写实事,才有看头。《分家》写得好。

TOP

回复 9# 健者 谢谢健者兄理解、鼓励!

迟复为歉!问好!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