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不尽的回忆 最后的思念——一位老兵的回忆录

                    不尽的回忆  最后的思念


                               李无忮

 

              一、爱国抗日,进入黄埔军校


    我原名李智民,后因铨叙同名,更名无忮。祖籍湖南湘潭县,现居长沙


    1937年,我从长沙孔道初中毕业,进了省立第一师范,准备从事教育,这年我正好20岁。没想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入侵中国。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奋起抵抗,全民抗日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经过抗日战士的浴血奋战,继华北以后,上海、南京也相继沦陷,武汉危急,中央政府迁都重庆,决心抗战到底。顿时,抗日志士汇集长沙,救亡歌声响彻大地,前方送来的伤员也不断出现在长沙街头。一天,我和第一师范的同学、也是小学同学的黄显逵前往看望在淞沪抗战中负伤的小学同学、税警团连长胡德华,从他那里得知,我们的小学同学、在他连里担任上士文书的方达人同学在淞沪抗战中壮烈牺牲了。方达人与我私交极深,他的父亲是早期留日学生,因病早逝,他的母亲竟以死殉夫,他与弟弟方达德都是由祖母抚养大的。以后,我也参加了抗日战争的行列,与胡德华、方达德、黄显逵都失去了联系。


    长沙已成为抗战的重要城市。不久,日寇飞机第一次轰炸长沙,长沙人民第一次遭受血肉横飞的灾难。但轰炸没有吓倒我们,却更加激起了我们的仇恨。爱国前辈的言行和榜样激励着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不能再等待观望了。恰好西北军官训练班在第一师范招生考试,我应试被录取,学期终了我没有回家,携着简单的行李,在一个寒风细雨的早晨来到当时借住在丝茅冲广雅中学的西北军官训练班报到入伍。


    西北军官训练班的编制有两个男生队和一个女生队。长官从总队长到中队长、区队长都是黄埔一到十一期的前期学长,同学大都是三湘子弟,最熟悉能记忆的有谭浩、仇秦土、吴德身、刘庆元、曹世昌、曹华、彭慎夫、刘广熙等。外省同学有徐州的朱炜、清华大学来的、后来进了陆大去台湾、颇有名气的孔令晟。丝茅冲受训几个月后,第二年四月间,除女生队去江西外,都到了西安凤翔,编入黄埔军校七分校十五期二总队。根据个人志愿,我被编入四大队第七队,同时编入一个队的还有从河北、山东、苏、皖、豫、陕等地来的,除了一位叫王统仕的同学以外,名字都忘记了。

 

             二、196师到陆大


    在黄埔军校经过两年多训练后,我被分发到196师,在黄河以南、潼关到郑州一线保卫黄河。同时分来的同学还有朱炜、彭慎夫、刘广熙、曹华、张文俊、黄建材、季有廉、牛全舜等。与我们同期同总队三大队的刘森茂、靳寿田、毕银海等同学先我们分发来。同校16期的徐启文同学与我十分友好。我的第一位营长是黄埔10期的黄玉厚,河北献县人。因为我真诚负责、严守军纪,他对我十分信任,外勤任务多派我前往。两年后,部队准备调往云南、缅甸,结果开到重庆。因同学朱炜的关系,我结识了陆军大学教务处长杭鸿志,离开196师到陆大教务处第二科担任教育副官。在这里,我与七分校的梁佩文同学会聚了。朱炜也到了陆大。后来还有黄埔同学刘志决、钱刚锐、胡庆镔、郭功骥、张应棠、鞠明远等来陆大工作。在教务处的郭健、李复元、傅骏、范世源、王木森等都与我甚为友好。抗战胜利之日,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宴会。


    抗战后期,日寇进扰黔桂,企图北窜,远在196师担任营长的黄玉厚调任军部人事科长,他有随军家属:妻子是老家来的农村妇女,三个儿子,大儿子广平寄养在西安群众家,二儿广山才三岁,三儿昭昭不到两岁。黄玉厚深感因家庭拖累不能上前线,想托付我照顾家小,我答应了,后来黄玉厚考虑我还没有成家,多有不便,他只好辞职,也来陆大担任教育副官。


    抗战胜利后,我们都随陆大到了南京。不久,内战开始,淮海战役后,解放军准备渡江,陆大本部经上海到广州,驻在黄埔岛,不久又决定迁台湾。


           三、我为什么不去台湾


    我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是怀着满腔热血、一颗丹心,从196师到陆大的12年间,我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我为什么不去台湾,归向了新中国呢?理由只有一个:为了热爱我的祖国。在重庆陆大时,我听人讲了白俄教员布尔霖的故事。他原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流亡到中国的白俄将军,后到陆大任教,与冯玉祥先生友好,冯特地为他取了这个名字。他的儿子在帮助中国人民抗战中参加空军作战牺牲。陆大教育长万耀煌调任成都黄埔军校教育长时,布尔霖常与万同登青城山,每次酒后,放声大哭没有祖国的悲哀。布尔霖后来不知去向,但他的故事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在陆大工作时,我也常与仍在196师前线的老同学通信,他们对解放军的军纪是肯定的,军纪好坏反映民心向背。我还读了《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等进步作品,加深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此时我结婚了,妻子吴济英是抗战胜利后从上饶集中营被保释出来的原新四军战士,她对我的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于是我向教育长徐培根请假,离开陆大,与妻子一起回到故乡长沙,参加和平解放和新中国建设。而黄玉厚和其他一些陆大工作的同学、朋友,因为形势的阻隔去了台湾。


           四、不尽的回忆  最后的思念


    几十年来,无论风吹浪打,我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心始终没有改变。退休后的1985年,我到南京看望了原陆大教务处长、时任江苏省民革主委的杭鸿志先生,会见了俞尚霖同学,并与钱刚锐同学取得联系。钱是16期毕业生,是陆大教育长徐培根的表弟。我写信给远在美国的钱刚锐同学询问黄玉厚的情况,他告诉我,黄玉厚后来担任陆大教务处副处长,在台湾去世,要我不要担心黄的家属。后来我又去信在台湾新竹的陆大的老同学打听,却一直没有收到回信,让我思念不已。黄玉厚妻子的姓名和家世我都不清楚,她的表妹白令文是天津人,原籍河北沧州,曾与我在重庆相识。去年在《读报参考》上看到一则报道:天津白姓老人拉车助学,原籍也是沧州。我想这位白姓老人是不是就是白令文的家人?又联想到黄玉厚的妻子儿女,不管他们还在台湾或是回到故乡,甚或去了外国,我祝愿他们亲人团聚、生活幸福。黄玉厚的妻子可能不在人世了,最小的儿子也该60多岁了,我的老照片多已散失,却还保留着广平和广山的两张儿时照片,经常想念着他们。


    从俞尚霖同学那里,我欣喜地看到曹保民同学的来信。曹是我第一师范的同班同龄学友,后又同在陆大工作,他后来去了台湾,又携家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他在来信中第一个就问起我,我与他联系上,每年春节通信问候。他曾三次回国探亲旅游,在家乡华容县三个中学设立奖学金,资助山村架设电灯,还给予我以经济资助,爱国爱乡爱友之情无时不在。他在长沙多次组织宴集,我都参加了。我曾回送他一幅“庐山云雾”山水画,题诗“故人故国春意浓,爱晚亭畔庆重逢,同学少年知多少,而今座上几翁媪。人生不必百年志,喜得华发日兴隆,八十年来多少事,融入云海画图中。”曹保民同学不久后在加州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去世又有9年了,希望他的家人还能回家乡看看。


    我是1980年退休,后来转为离休的。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同学会,见到了老同学刘绍云、郭聘三、章大鹄、李启后、邓横波等,还看望了资兴的曹世昌、汨罗的仇秦土、常德的石定桐和远在黑龙江的朱炜等同学,现在除邓横波外,他们大都不在世了,其他同学还有多少健在,后代情况如何,都不知道,我不尽地思念着他们。


    情系黄埔,心在祖国。我今年94岁了,来日无多。喜祖国日臻繁荣昌盛,怀念的是台湾与大陆尚未和平统一。愿所有健在的黄埔同学和后代秉承爱国之素志,协同广大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奋斗,河山永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也使如辛亥革命老人于右任先生辈的灵魂不再倚高山而望大陆,如黄埔校长蒋先生等之遗体得以归葬大陆。幸甚!幸甚!
               

                 2011年9月5日于湖南长沙第一社会福利院

让思想自由地飞翔!

能够为我们敬爱的李叔叔寻找回来已快遗失的记忆,能够帮犟牛他们的抢救工作做一点补充工作,我高兴,我乐意!

 

要注意身体的是犟牛兄和燕姐姐、念想姐姐你们。你们的抢救工作开始于酷热的时节,到现在一直紧绷着老兵这根玄。悠着点,哥姐们!

TOP

看到这些,我们还需要去“落实”李叔叔那一件件“助学行善”的事迹吗?从这些字行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 ... 六毛 发表于 2011-9-21 21:27

 

      发表了李无忮老人的回忆录和我的采访后记以后,网友六毛多次到福利院看望李老,了解李老助学行善的事迹,帮助寻找老照片,前几天她欣喜地告诉我:几张老照片找到了!这真是令人惊喜的好消息。三张照片中有两张是与李老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几十年的吴济英阿姨,另一张是李老保存60多年的校友、老营长黄玉厚的两个孩子广平和广山。李老一定是把它们作为最珍贵的心爱之物收藏起来,结果反而找不到了。六毛在老人床头柜的一本杂志里找到后,老人喜极而泣。六毛也高兴极了,立刻翻拍下来发给我。我一定要把这几张珍贵的历史影像收集到我们正努力筹备出版的专集里去。六毛拖着病体多次往返,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没有你的努力,也许被俘关入集中营后获保释的新四军女战士吴阿姨的形象只能让后人想象了,也许广平和广山的后人永远也看不到他们年幼的模样。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我们今天想要记录老一辈的那段历史的时候,深感缺乏文字资料,更缺少图片资料。你所做的真的是抢救性的工作。谢谢六毛!

 

调整大小 李无忮与吴济英.jpg

 

李老与吴济英的合影

 

调整大小 吴济英与易阿姨.jpg

 

后排右二为吴济英,右三为六毛、艾木地的母亲

 

调整大小 广平与广山.jpg

 

广平和广山算来都该有70岁上下了,海峡那边的他们还记得李叔叔吗?

 

 

让思想自由地飞翔!

TOP

回复 2# 犟牛

    读到回忆录的最后一段“我今年94岁了,来日无多。喜祖国日臻繁荣昌盛,怀念的是台湾与大陆尚未和平统一。愿所有健在的黄埔同学和后代秉承爱国之素志,协同广大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奋斗,河山永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也使如辛亥革命老人于右任先生辈的灵魂不再倚高山而望大陆,如黄埔校长蒋先生等之遗体得以归葬大陆。幸甚!幸甚!”他再也忍不住了,握笔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泪水潸然而下。所有的人都静默着,听得到哽咽和泪水落下的声音。

    犟牛和燕归来伉俪为老兵做的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的,民族的,历史的,未来的大事。也许他们做的,只是一点一滴。可是他们以善小而为之,值得我向他们致敬!

TOP

    犟牛总是默默的做着一些不起眼却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这些老兵们的历程,这些逝去的岁月如 ... 夏悸 发表于 2011-9-11 01:23

 

   谢谢犟牛兄!

   您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B6.JPG

广歌的博客:http://ggdbk2308.blog.163.com/edit/ 潇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pangbi_cn/ 小雨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pangbi_cn/

TOP

很受感动,爱国之心,天地可鉴!
先姑父胡公旭盱,长沙县金井乡人,李默庵麾下少将纵队司令,曾是江浙一带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惜于抗战胜利前夕阵亡。
姑父过世后,姑母独自一人将一双儿女抚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老人默默地守护心中那份坚贞不渝的爱,再未重组家庭。今年95岁的姑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是全家族的寿星、为人处世的道德楷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姑母也跟随在姑父身边,尽自己的所能做一些照顾伤残等救亡工作,对抗战往事的记忆刻骨铭心。
文章为率性之作,得失在一笑之中。
惟愿遇见的你是睿智的

TOP

    夏悸捉得好:犟牛总是默默的做着一些不起眼却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拜读了犟牛兄的宏文,向李老前辈致敬。李老身居福利院,胸怀大中国,足令后辈敬仰

TOP

血性男儿,投笔从戎保社稷。仁慈老叟,助学行善乐穷生。

TOP

看到这些,我们还需要去“落实”李叔叔那一件件“助学行善”的事迹吗?从这些字行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助学“者的赤子之心!我们感受的是他那股纯粹的“行善”之情!

TOP

                赤子之心   纯粹之情

                                                                                     

              略记李无忮叔叔——对犟牛兄采访后记的一点补充

     

    网友痴兄LD、犟牛兄和黄埔后裔栏目关于老兵李无忮老人的访问报道,把我父母亲的老朋友李无忮叔叔这位老兵给“抢救”了出来,把这位平凡的默默无闻的老人介绍给了我们广大的知青网友。作为非常熟悉李叔叔的晚辈,在衷心地感谢网友们的同时,也借此机会把我所熟悉李叔叔的几个侧面介绍出来,也算是对犟牛兄采访后记的一点补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父母亲和他们的朋友逐渐恢复了来往,家里的客人中出现了一位眉目慈善体型单瘦的叔叔,他给人言语不多,神态沉稳的印象。当妈妈告诉我们这位叔叔是吴阿姨的老公时,我第一感觉是,他和当年是英勇的新四军站过(电影里看见过的)铁笼子的那位相貌和作风都像男人样的的吴阿姨形成了好大地反差,加上听说他是国民党的文书人员,以我们当时“国共是不共戴天的”的历史知识,觉着对吴阿姨和李叔叔这一对与其他的阿姨叔叔们有些别异。

    接着就是一段父母及其朋友们不断有好消息传来让人情绪振奋的时光,其中又穿插着一些叫人揪心不愉快的声音。记得吴阿姨就曾跟妈妈气愤地诉说周、常夫妇不认当年被吴家掩护过的事,爸爸妈妈为之不平,出主意;吴阿姨同时还有从上饶集中营保释出来后失去了组织联系,要找当事人知情人写证明,要恢复党籍的问题。这期间李叔叔陪着吴阿姨一起过来,父亲跟他们“分析形势做指示”时,李叔叔总是洗耳恭听的模样。可是吴阿姨太性急了,没等到恢复党籍就去见马克思去了。如此一来,本来退休已经住在长沙也在为自己的“问题历史”奔波的李叔叔又回到益阳去了。

    回到益阳后的那些年,李叔叔多次往返长沙住在亲戚家里,这时候他的事情在逐步解决,我回娘家时遇见他的次数也多了,对他的印象也更加清晰起来。

    李叔叔爱孩子。李叔叔对朋友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无不喜爱,刘家、赵家,谁的孩子取得了什么进步,在那里高就,他清清楚楚;谁的孙子,考了什么学校,业余学习围棋,是篮球队员,怎样怎样,他如数家珍;谁的儿子媳妇关系紧张,他会很痛心,还会在很恰当的时候提醒、叮嘱几句。

    李叔叔爱朋友。有位也是我爸妈朋友的赵叔叔,心脏病十几年,平时总是呆在家里和医院里,李叔叔无数次地去看望,去跟老朋友说话,却从不在赵家吃饭;到济南的那几年,李叔叔时常有书信写来,五、六页,全是谈的社会光明前景,儿孙幸福,全然不谈他自己。妈妈讲,李叔叔心里只有别个。

    确实,看似性情平淡的李叔叔,心中蕴含着单而又纯的情感,看似平凡不起眼的老人,有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他的慈善,他的坚韧,他那不一般的人格力量,为我们晚辈树立了做人处事的标杆。

    这次我受犟牛兄之托,去市福利院了解李叔叔“助学行善”的情况,很费力地和他谈及往事,在已经无法回忆具体的事件细节的状态下,李叔叔却异常清楚坚定地、反反复复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要讲我帮助别人(的事),是别人帮助了我!像你爸爸妈妈他们一样,我们是互相帮助的!”“帮助别人是我应该做的。我帮助别人很少很少,别人帮我太多太多!”“只要我能够做到的,我就应该去做!”听着这些简单的话语,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我只觉得自己被一股叫做“纯粹”二字的感觉笼罩着,沉思其中……

 

 

 

 

P1040825-1.jpg (68.4 KB)

P1040825-1.jpg

P1040834-1.jpg (64.51 KB)

P1040834-1.jpg

P1040819-1.jpg (64.55 KB)

我翻了一下李叔叔桌上的杂物,在一个笔记本上看到了李叔叔的“感思录”,

P1040819-1.jpg

P1040820-1.jpg (68.96 KB)

看到这些,我们还需要去“落实”李叔叔那一件件“助学行善”的事迹吗?从这些字行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 ...

P1040820-1.jpg

P1040821-1.jpg (68.22 KB)

P1040821-1.jpg

P1040822-1.jpg (69.39 KB)

P1040822-1.jpg

P1040831-1.jpg (98.72 KB)

这里还有李叔叔(抄写来)的小诗:

P1040831-1.jpg

TOP

      谢谢犟牛兄为抗战老兵所作的一切!

      祝福李老中秋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TOP

回复 19# 大姐姐
        谢谢犟牛!好样的!

TOP

谢谢犟牛为抢救祖国的抗战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

TOP

  我多次畄意在湖知网友的几次欢乐聚会缺少犟牛和燕归来夫妻俩。在一次与他的通话中证实了我的猜测,他们俩为抢救黄埔历史正在争分夺秒!也实践与省图书馆《天下湖南网》的合作。这是我看到的一对有责任、有信誉的知青和朋友。

  楼主的多篇关于国民政府军人的抗日报到,使人从心底震撼,尤其在缅北国民远征军在野人山的惨烈壮举,我坚信这是民族的国魂!

  谢谢犟牛夫妻所做的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天地良心的义举!也为湖知网的网友树立起一个脚踏实地的样榜。不然真的会玩完一条命而不会感到少点什么…

TOP

又见犟牛报道!

抢救历史!犟牛们在行动!

那天在省图书馆的座谈会上,犟牛和燕姐姐还约我们兄妹:“重阳节去看望李老先生”。可是犟牛和燕姐姐他们在中秋家人团员之际就去探望了我们视为慈父的李叔叔。这里我们兄弟姐妹要道一声:犟牛兄,衷心地感谢你们,抢救历史的志愿者!你们的大爱让老兵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你们的行动抚慰了老兵们,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晚辈们的关爱和温暖。

诚如刘瑛所知,李无忮叔叔虽然“享受每月3000多元的离休待遇,却保持着清贫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了,他的很多学生学有成就,经常来看望李老。不仅对学生,李老对所有人都是宽厚仁慈友善的,”——这大约是李老被六毛姐妹称为“活菩萨”的原因之一,也是痴眼睛李盾兄对他深怀敬意的缘故。

正如犟牛兄所言,李叔叔平时“看似略显单调平淡,但一走近他便领悟到在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的“冷峻的表情后面,跳动着的是一颗虽已衰老却依旧火热的心。” 就是这“颗虽已衰老却依旧火热的心,”像清宁的山泉,时时滋润着我们晚辈的心田。

犟牛兄准备:”另找个时间,一定再去,把李老助学行善的事迹记录下来。”

说来惭愧,这个行动中,不应该缺少我们兄妹的身影。我们会配合犟牛兄的行动的!

TOP

犟牛和燕归来大姐:你们辛苦了!晏生哥说得好,

 

你们是在抢救历史的成果!期待你们所做的这些

 

努力在促使大陆和台湾早日统一的过程中起到重

 

要的的作用!

TOP

       这篇文章就是抢救历史的成果!谢谢犟牛!

TOP

犟牛兄辛苦了!谢谢你!

TOP

    犟牛兄总是在关心老兵,为老兵做实事,向省图书馆书写和提供老兵抗战资料等多方面默默地付出了好多.

    犟牛兄辛苦了!谢谢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