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拍电影记 12月23日一大早,天还麻麻亮,我们一行人就登上去靖港的大巴。头天晚上突然接到达因女士的电话,说是拍什么《湘江北去》的电影,要她找十位男群众演员,她还差人,抓我凑数,我半信半疑,我身上缺文艺细胞,找我不是白搭,就谢绝了。但经不住她左动员右说服“免路费,包吃喝,等于免费旅游”的话诱惑,同时也抱着一颗好奇心,便同意去试试,她还要我再邀人,我就叫了同学大魏一道去。到了车上一看,除达因女士外,还有行者无疆、吴长杰和兴连哥夫妇等网友,共有三十多人,都是和我们一样上了年纪的,大部分不认识。 早点是到望城后由路边的饭店送上车来吃的,八点多就到了靖港,我们在靖港西头的停车坪里下的车,从出口处进入,直接把我们带到靖港镇上的那座庙里,庙里已变成了座大化妆室,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衣服和布鞋,还时有尼姑穿进穿出,她们也习以为常见事不怪了。先于我们到达的一批长沙大学的学生已经在那里化妆了,他们都换上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时的学生服,男学生一色深色学生装、女学生都身着白衣黑短裙,显得秀气水灵。 我们这十人一进门就排成一行由服装师打量,他根据各人的特点发给服装,大都发了长袍,发给我的是一套缎子的长袍马褂,长袍是绿色的,太长拖到地上,马褂是紫黑色的。我生平第一回穿长袍马褂,那扣子都是布坨坨,都不知道怎么扣?还是两人面对面的,你帮我扣,我帮你扣,才把长袍穿好,再套上马褂,这才穿戴完毕。我长袍拖地,服装师就要我将长袍提起点,他在我马褂里用一根细绳扎住长袍,这样长袍就不拖地了。我脖子细,马褂的衣领大,颈梗空了一截,一位女服装师就用针线将马褂领子贴着我脖子缝了起来。然后服装师给我们发礼帽,我头小礼帽大,帽子在我头上打转转,服装师就改发我一顶瓜皮帽,我一戴也搕到眉毛上了,这样打扮出来,都说我像黄世仁。 穿戴完毕后还叮嘱一律要换成布鞋,那两麻袋布鞋都不知被人穿过好多次的了,都是皱巴巴的,我只穿的小码子的鞋,翻了半天都没配齐一双,只好左脚是布面的、右脚穿灯芯绒面的鞋凑合着。 我们这批人化妆还简单,素面朝天,只换衣服就行了,女的就麻烦点,穿旗袍还要在脸上打粉描眉。那些男学生们也要将头发梳成西式头,后脑勺头发长的还得剪短,化妆师的剪发、吹风的理发工具齐全。女学生除涂脂抹粉外也要将发型改成那个时代的,有的是留小辫,有的是套假发,前额都要留刘海。 我们化妆完后就去拍摄场地,边走边相互打诨,拍摄场地在靖港街上石拱桥以西的地段。我们准备在路上秀一盘,吸引一下人们的目光,但上午的靖港麻石街上没有几个游人,加上在这电影在此地里已拍了一个多星期,街上的人对我们这批奇装异服的人早就司空见惯了,再则,我们都是些七老八大的,没人愿多看我们一眼,我们未免自作多情。 到了拍摄场地,摄影机早就架好了,街上摆了许多做布景的杂货摊子,有卖布鞋,街道两旁的墙上贴着各种二十年代的老广告,我们这批群众演员的任务就是在街上走来走去。准备开拍时,出了个小意外,一名扮学生的长沙社会青年,在一饭店里休息时与老板吵了起来,他摆出一副长沙叫老壳的派头,引起靖港人的公愤,将他打了几下,这伢子旋即被导演开除了,要他立马走人。这件事成了当地人的导火线,因在拍摄电影的一个多星期内,这段街上的商铺为配合拍电影都没营业了,借这事这些商铺的老板娘要求给予补偿,七八个老板娘站在摄影机前阻挡拍摄。 如是出现不协调的一幕,我们穿着旧式服装的人听导演的口令,在街上来回的走动排练着,那七八个现代装的老板娘站在街中心,二三位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劝解她们离开,但没效果。我们排演了五六遍,导演说可以开拍了,但那几个老板娘仍不愿撤离。眼见太阳当顶了,中饭也送来了,导演下令吃中饭去,吃完后再拍,一上午就泡汤了。 中饭是在街北面的一块空地上吃,饭菜用水桶和盆送来的,各人拿泡沫饭盒去打菜和饭,有三四个菜,一个汤。因吃饭的人拥挤,我饭盒里的菜汤撒了出来,淋到我的缎子长袍上好大一块油印子,马褂的袖口上也沾有,服装师心痛不已,说是要扣钱的,我只好用卫生纸去擦,心想钱还没看见一个,要扣随你去扣。近百人蹲在地上吃饭,各式各样的新旧服装,这场面颇壮观有趣。 吃完中饭后,街道清理出来聊,那几个老板娘不见了,导演立刻喊拍,我们群众演员都站到上午排练时的位置上,我是面朝摄影机。要拍的这个镜头是毛泽东的女朋友陶斯咏(剧中二号女主角),带着几位同学站在街边台阶上散发放《湘江评论》等传单,我们走过去接传单,拿到手后边走边看,走到摄影机处就停下来,只一分多钟。 正式开拍的时,那位中年女导演要求很严的,命令这命令那的,有时还骂人。她要求将麻石街重新扫一遍,不能留有一个烟蒂和纸片,因为现在的烟蒂全是过滤嘴的,弄不好就穿帮了;卖包子、面条、馄饨的都必须蒸汽腾腾,要他们赶紧添柴烧火;路上和墙角处都要撒上水打湿,这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了,可能是增加画面效果。 开拍前还要烧烟饼形成满街的烟雾,然后助理导演就高举一块带有黑白相间条纹的 “拍板”,喊到《湘江北去》第几场第几个镜头开拍,同时右手往下一合,我们就动了起来。这时陶斯咏左手抱着一叠《湘江评论》,右手挥舞着几张,激昂的朝着我们高呼“湘江啊!湘江……”,她身边的同学就下到路上给我们发传单,我们接过传单朝前走。这时坐在摄像机后的导演会往往喊“停,再来一遍。”我们各自回到原来站着的位置上,导演就操着京片子通过大喇叭告诉我们怎样走,走时不能撞到一块,接到传单要仔细看,不许笑……。这个不许笑是指我,因我看到这场面有点混乱,不由得笑了下,往后我又笑了,因为那《湘江评论》的字是竖行的,我接过来却横着看,那不就穿帮了,自己都觉得好笑。这个镜头拍了六次算通过了,算不错的,听说有的镜头要拍上十次。 接着拍下一个镜头,要我们脱去长衫换上短衣,我巴不得脱掉这长袍,太难得护理,搞脏了还要扣钱,放牛伢子赔不起牛啊。给我换了件粗布上衣,头上还围一圈头巾,腰上系一根布带,站在街边布摊上扮卖布的小贩。大魏与我一样的打扮,挑一担酱油桶子扮卖酱油的,行者就扮拉黄包车的。那些男学生就扮旧警察,头戴大盖帽,身穿黑制服,腿上扎绑带,一人一支长枪,还像那么回事。 这个镜头是电影中的二号男主角带着两个学生在长沙街上发传单,警察来抓他们,他们边跑边撒传单,直至被抓。拍这个镜头的演员和扮警察的学生比较辛苦,他们要从四十多米远的地方朝摄影机跑过来,跑过我的布摊子处被抓,我的布摊子是离摄影机最近的一个摊子,现场录音师举着长杆毛茸茸的话筒就站在我摊子后面。 拍这个镜头拍了七八次才成功,二号男主角有一米八几高,理平头,我们在休息时,他独自一人跑来跑去的在找感觉,很敬业很投入的。他在我的布摊子前被抓,我听他对那些扮警察的学生说,拦截他时不要用枪口对着他,他跑的快,怕刹不住脚,会撞到枪口上的。拍这个镜头时,我们原可站在摊位上不动的,拍了几次导演不满意,说都要去检传单,一声号令,我们就离开摊位在警察的脚下捡传单,达因女士在捡传单时被一警察撞倒,后脑勺摔到麻石地上,好在并无大碍。 这个镜头拍完了,今天的拍摄任务就完成了,五点就收场了,据说是散早工,剧组有时要拍到六点多。遗憾的是没能见着扮毛泽东的一号男主角保剑峰和扮杨开慧的一号女主角(山楂树之恋)的谋女郎,今天没他俩的戏,他们没来。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的,尝试了一回拍电影的滋味,此行值得! 照片附后 照片是由达因女士提供的,在此表示感谢!
我的长袍还是拖在地上了
吴长杰的扮相
达因女士(左)穿旗袍
这两位扮相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