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南岳华严湖畔,我们找到14师师长陈石经墓遗址。11日,烈士的孙子(现居上海)和孙女(现居美国)来到南岳,看到这番景象,最后献了一束鲜花。接待他们的周跃华说,“我知道他们内心的痛楚”。 )
设想中的20座烈士墓,应该都有牌坊、华表、供案、方尖碑 耗资 1887万元,历时3年,1943年7月7日,忠烈祠修成。 第二年6月23日,端午节前两天,衡阳会战打响。两天后,南岳沦陷。规划240亩的公墓工程草草结束,预算中“烈士公墓墓道土基48540元”,仅勾连了墓道。 之后60余年,各种形式的血雨腥风。曾经“非经核准不得有任何建筑物”的公墓范围,如今,只见村民的房屋紧挨着享堂。 问研究国内抗战建筑的建筑师殷力欣,若按图纸规划建设,或按原样恢复,南岳的烈士公墓和高级别军官墓,应是怎样一番情形?他说,至少应有这样一套基本形制: 一道牌坊,一对华表,供案,方尖碑,根据山势地形,可能还有台阶、石凳等。人们由享堂(南岳忠烈祠)出来,沿环形山路一一拜谒烈士陵墓,将路过花坛,路过凉亭。或许可以与战士的灵魂相见。 在那段时间,南岳山中计划的建筑还有:游泳池,中山堂体育馆。设计图纸和效果图依然保存在湖南省档案馆。 1944年3月,一切工程停止,所拨款项上交。 据统计,1931年至1945年,中国200万抗日阵亡将士,湖南战场约10万。遗骸被找到、运回、归葬于南岳忠烈祠公墓的仅有中将3人,少将3人,校官7人,集体墓葬7座(其中一座为衣冠冢)。日后,它们大多已荒芜。 后记 1947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颁布《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规定:每年的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 2006年8月,南岳忠烈祠举行了自1949年3月29日以后的首次公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担任主祭。
[专家发声]
殷力欣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两次到南岳忠烈祠考察。 南岳忠烈祠公墓中的方尖碑,源于古埃及神庙 方尖碑并非历来就是国际战争纪念碑的最高规格模式。它最早是古埃及神庙的标志物,通常是一对,上面雕刻一些对太阳神赞美的话或是神庙本身的记录,高度据说与赤道轨迹有关。欧洲殖民时代,方尖碑被作为战利品或礼物运回欧洲,有时成组,有的仅一座。拿破仑就为巴黎协和广场带回一座。它的含义此后发生变化,比如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方尖碑,高达六七十米,是为纪念建国。中国开始使用方尖碑,清末已有,较普遍则是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影响的建筑师们用它来纪念重要事件和人物。 民国以来,方尖碑的比例、高度、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高大的方尖碑刚来中国时,完全按照古埃及原型,高度和下截面对角线比例为10:1。至1917年葬于岳麓山的黄兴、蔡锷墓,就已经可以发现这个比例被打破了:前者的方尖碑敦厚一些,后者的则细瘦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暗合两个人物的性格。 岳麓山上的73军公墓,碑头有一些勒口,有收缩。南京灵谷寺的19路军和第5军的革命公墓,则干脆砍掉了碑尖,在上面坐了两个瑞兽。 广州中山堂后的纪念碑,高度超过30米,可能是国内最高的方尖碑,它也并非直线型向上收缩,在快到基座时采取了类似中国屋脊形状的曲线。浏阳一中后山植物园里的抗战伤亡病故将士纪念碑,不足2米高。 南岳忠烈祠公墓中,除后来重修的孙明瑾墓、彭士量墓严格按照方尖碑形式,74军公墓为六面立柱,140师墓四面突出,均无尖顶。 [寻踪]
(点击浏览大图)
((左) 胡鹤云墓,改良的方尖碑,墓志被砸成七个方块坑。(右)孙明瑾墓,未按原貌恢复,典型方尖碑。 )
[征集] 南岳忠烈祠公墓照片,回忆 1983年,南岳忠烈祠开始抢救性的小规模修复。但是因为档案资料散失严重,特别是图纸和影像资料的缺失(国保单位,恢复必须按原貌),故修复工作因此而缓慢。如章亮基中将墓,后人重修时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的节笏头式平板石碑,过简。 南岳忠烈祠希望您提供当年的墓葬图片,回忆,以及一切资料信息渠道,使他们能加速修复速度,以慰烈士在天之灵。 请联系:南岳区文物管理局刘向阳副局长13974721830 也可以给湖湘地理打电话0731-88285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