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的阳光铺洒在这美丽的山城,平坦整洁的沥青小路在车窗前延伸。公路两旁绿树成荫,不远处山峦起伏,溪河环绕。老老少少的山民们都在忙着各自的活计,或驻足观望,或伛偻提携,前呼后应,自得其乐。
车内的人还在笑语喧天,小车拐了个小弯,在一幢木房子前的操坪里停了下来——芋头村到了。这里到县城的实际距离也就9公里,行政隶属双江镇。双江镇也就是县治所在地,因境内有坪坦河与马龙河交汇而得名。民国时期,本属绥宁县蓉江乡,1951年11月划入通道。
芋头村的小学生可能正好下课了,他们都在这村口的大坪里嬉戏着。由于成了旅游点,穿着侗族服装的女村民们也三三两两地提着竹篮卖点食品和土特产。不远处几栋漂亮一点的木房子,屋梁上吊着一些干菜和腊肉类。村口有一个类似谢大脚开的代销店,就算这里唯一的商务中心了。
芋头村其实不大,整个占地11.6公里。之所以称古建筑群,是因其始建寨于明洪武年间,清顺治年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局的7个建筑群。整个寨子因山就势,数栋建筑龟缩在一个山窝里,逐步沿溪攀援而上,像一把大大的太师椅。房屋间犬牙交错,屋基显得特别金贵,有几栋房屋不能不依靠加“腿”来延伸地基,这样就形成了供人观赏的“吊脚楼”。寨内依然保留着还是在明万历年间修建的1.6公里长、1米宽的驿道,全部用手工打制成型的青石板铺垫,青石板路的扶栏立柱很有意思,它不用木头,而是用石板凿两个圆孔,让细长的杉木条穿过当扶手,这在别处好像没有看到过。寨子的最高处人家的小坪里居然还停放着摩托车和手扶拖拉机,我就奇了怪了,它们是怎样被开上来的?
寨子建筑物的结构造型属于典型的侗族风格,风雨桥、住房、鼓楼、门楼、芦笙场、窾楼、古井、萨岁坛、土地屋、墓葬群等一应俱全。有侗族“布达拉宫”之美誉,国务院于2001年6月25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