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发西岭望雪文:多雪的冬天

初冬、暖阳、登岳麓山,携知青网丛书《我们的故事》同行。冬阳下翻开丛书,淮羽兄的《绿对联》师嫣兄的《沱江的想念》看得我泪流满面,掩卷长叹,勾起我对往事的思念。>>

     登上麓山之巅北极峰,极目远跳。云海茫茫,望不见武陵山脉延绵的崇山峻岭,沉淀在心底的往事,象一泓流水,从心底涌出,在心中缓缓流过。遥望西边远方的那一片大山,是我挥洒了八年青春的地方,那里有我太多太多的记忆,而记忆的心门一旦打开,难忘的往事竟犹如发生在昨日一样,是那样的凄凉、那样的悲壮、那样的清晰。三十八年过去了,而三十八年前发生在湘西的那一场暴风雪以及雪中所发生的故事,令我终生难忘。>>

     今天,我将以文字方式,把它从心底挖掘出来,献给与我有同等经历的知青朋友,献给为知青网文《我们的故事》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并以此怀念与我共同渡过那一段苦难岁月的,我亲爱的父亲。>>

>>

那个多雪的冬天>>

       一九七二年的冬天,是一个多雪的冬天,那一年好冷啊!接连数日,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时不时天空中就飘起一阵雪花。好多天来,就没有真正晴过一天,地上的积雪,也一场压着一场,越积越厚。地处武陵山脉深处的,我所居住的一个名叫金彩的苗族小山寨,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寨子边、田野上的雪已变成坚硬的冰渣,踩在上面咔嚓、咔嚓崩崩地响。远处的大山,更是白雪皑皑的一片,低矮的灌木丛,几乎被积雪压得贴着地面,那遍山的油茶林,尽管它的枝条非常柔韧、坚硬,犹如残花败柳一般,也有许多被大雪压得折断枝条,而那些高大挺拔的松树,则象摇摇欲坠的醉汉,低垂着头,东倒西歪,随时都面临折断的命运。大山深处,偶尔传来一阵猎人的吆喝声,及狗吠声,那是那些打猎的山民在追踪野物,撵山的声音。除此之外,山野里是一片肃杀,毫无生气的寂静。寨子里,人们都倦缩在吊角木楼里的火塘边,架上几个干树蔸,燃起旺旺的大火,抵御那刺骨的寒冷。寨子下面的水库里,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只有水库边碾房吴老满家的那只大黑狗还不惧寒冷,时而跑到水库的冰面上,尽情的奔跑,吠叫着撒欢。

      苗家山寨地处高寒山区,生产队土多田少,加之一年只种得一季水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一年之中,有大半年的时间是瓜菜当饭,半饱半饥,只有农忙时需下大力的时候,以及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些米饭和包谷饭。象这种连天雨雪的天气,生产队一般不安排出工。于是各户农家,有的荷把锄头,下到自留地里刨开积雪,挖出一些萝卜,白菜回去当饭吃。有的背把梯子,下到红薯洞里,取上一些红薯,丢到火炕里,让它慢慢煨熟,一边烤火一边吃。山里的红薯是长在砂土层里,含水份少,淀粉多,烤熟之后,粉甜、粉甜的象吃板粟一样的,喷香喷香,真的当得饭呢。

      我和父亲在火炕里加上几个储备过冬的干马桑树蔸,把火烧得通红的。虽然包谷杆扎的墙壁,时而有寒冷的北风透进来,由于火烧得大,干树蔸的火力猛,坐在火炕边,还是觉得身上暖暖的,特别是吃下几个烤红薯后,更觉得温暖、舒服。我和父亲所住的茅棚,是生产队专为我们搭建的,木质结构,茅草盖顶,地处整个寨子最上面一层,地势高,风就特别大,气温也更低。茅棚外面的房檐下,挂着的冰凌有尺把长,风吹得包谷杆唰唰地响,真担心这小小的茅屋承爱不了这么厚雪的压力。好在那时我们命贱、胆子也大,再说,我们当时那种状况,又有什么地方可以这躲避这恶劣天气?何处得以安身?幸亏,我平日里,早出晚归,到山上砍柴,挖树蔸早已把茅屋周围堆满了各种储备的过冬的柴火,到了这种天气,正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为我们抵御风寒。

       傍晚时风,父亲到屋外看了看天气,天空还是一片铅色,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强劲的西北风,一阵紧过一阵,吹得呼呼着响。父亲操根长长的竹篙,把屋檐下倒挂的冰凌敲掉一些,进屋后说:“这个样子,搞不好今晚还有一场大雪要落,这个鬼天气,硬是要等这场大雪落下来天气才会转晴。”父亲平日沉默寡言,不多说话,而在这个风雪之夜,他仿佛心事格外沉重,比平时也多说了几句。只听到他在低声的自言自语:“这么大的雪啊!我们这个茅屋撑不撑得住哟?”然后他开始烧水,要我早点洗脸洗脚上床去睡。那天,我睡得较早,毕竟躲在被窝里,比坐着要暖和得多。

        睡下没多久,还没睡着的时候,外面就开始下起了大雪,好大的一场雪啊!鹅毛大的雪花伴着呼呼的北风下了整整一个晚上。半夜时分,我被父亲轻轻地推醒,父亲说:“你听,山上的松树被雪压断的声音。”我尖起耳朵一听,真的,远处的山上象放爆竹一样,到处都是树枝断裂的啪啪声。那种风雪之夜,远山传来的声音,那样刺耳,那样苍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我发现,父亲却根本未睡,他一直守在火炕边,一边烤火,一边聆听着茅屋被雪压出的咔咔声。我知道父亲也很疲惫了,但他不敢睡觉,他在守护着我,如果茅屋承受不了风雪的侵袭,他会第一时间叫醒我转移的。

        被父亲叫醒后,我再难以入睡,缩在被窝里思绪万千,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想到了远在长沙我患病的妈妈,慈祥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会挂牵远隔千里的西边大山里的儿子,也一定会象父亲一样祈求上苍保佑渡过这风雪之夜,我想到了我勤劳、辛苦的姐姐,她柔弱的身躯不仅要承受来自父亲政治原罪的压力,还要靠微薄的工资支撑整个家庭生活的负担,我想起了我那年幼的弟弟,姐姐在信上说,弟弟刚满十五岁已经利用寒暑假到土方队打短工挣钱贴补家用了。当然,我还想起了少时读的唐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几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提心吊胆地渡过了一个风雪之夜,天亮时分,纷纷扬扬的大雪也停了,可喜可贺的是这四壁漏风的茅屋居然经受了暴风雪的洗礼,还依然屹立在寨子的最高处,安然无恙,清早和衣起来,打开大门,只见山上的松树很多从树尖折断,只剩下一根根粗大的树干在冰雪中挺立着,再看近处,寨子里面许多农户家种的桔子树、柚子树也都难逃厄运,基本上都被大雪压断(据历史记载,一九七二年的这场大雪,是湘西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雪,被损坏的果木,以至于若干年后,还难吃到本地产的桔子、柚子)吃过早饭,下面寨子里传来了敲钟的声音,生产队长吴大贵用他那嘶哑的喉咙喊道:“各家各户注意了,有劳动力的赶快上山去,把折断的松树砍倒,劈成块块柴,挑到车路上去,供销社有人在那里收购,每佰斤八角伍分钱,钱归自己得,不算工份。”好家伙,听到吴大贵这么一喊,我的心猛的一紧,有这等好事,要知道我们这个最贫穷的生产队,每个壮劳力十分工,每分工只合五分钱啊!我对父亲说了声,你年纪大了,一夜没睡,又有胃病,就在家里休息,我到山上砍柴卖钱去,说着就操起斧头和锯子,摸起一根钎担就飙出了门。

        从县城有一条简易公路到我们公社,当地人叫这条路为车路。车路离我们生产队有一公里半山路,这一段路是沿着水库流出的一条水渠,弯弯曲曲、蜿蜒而行,一边是清清的渠水,一边却是一两丈高的,用块石垒起的高坎,路面只有两尺来宽,平时走着这段路,还觉得平整、好走。挑肥料、送公粮,都是走的这条道,一百多斤的担子,在山弯弯里歇一杆烟的气,然后就一路到了车路,但那天是下了那么厚的雪啊!当我将第一担一百四十六斤的柴挑到车路上过完称时,身上穿的一件绒衣已经被汗水湿透,接过递来的一块多钱,我的心里却象捡了一块金子一样,特别的高兴,马上又转过身,高一脚,低一脚地沿原路返回,向生产队的山上跑去……

       当我锯倒又一根松树,将它劈成一块一块准备捆起时,远远看见父亲杆着钎担,手提着一个竹篮,踩着厚厚的积雪上山来了,父亲走得近来,递过竹篮连声说:“饿了吧,赶快吃饭,我给你煮了米饭,”我打开竹篮一看,哈哈,一大碗香喷喷、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外加一碗炒干豆角和两个鸡蛋,真是搞得过年一样,这个时候,我也确实饿了,捧起饭碗,狼吞虎咽起来,好久没吃过大米饭和鸡蛋了,当时的那种味道,与慈禧逃难时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真是好有一比。食物一落肚,身上立刻来了劲,赶紧又伐倒一棵树,锯成段劈开、打捆,流水作业,熟门熟路,父子二人相互配合,很快两担柴已准备完毕。我的这挑柴稍微大点,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就让他挑小的。时值响午已过,我们必须赶快在天黑前,将柴挑到车路边,不然收柴的人就走了。

       大雪过后,天也转晴,太阳照在积雪上,多日的雪开始融化,由于山道上走的人多,路也变得越来越难走,我走得快,一路下坡,拐过一道弯,终于走到了水库边,我将柴担立在水库堤坝上歇气,等落在后面的父亲,下得水库走上渠边的路就比较平整好走了。父亲走得艰难,五十多岁的人了,一百多斤的担子挑在肩上,踩着差不多尽把深的雪,步履艰难地一步一移在远处向我走来。远远地望着,我的心里猛的一阵心酸,唉,有什么办法,只怪这地方太穷、太苦了,这一挑柴能顶得平时几天的工钱,况且还是现金收入呢,父亲为了减轻远在长沙的母亲、姐姐和我弟弟的生活负担,也是拼了命在干呢!终于父亲在一个由两根松木搭成的小桥边停了下来,我知道,这条小条难住他了,松木圆圆的,已被人踩得又光又滑很不好走,下面是一条流水很急、很深的溪流,倘若走不稳,一失足跌下去,后果不堪想象,看到这里,我大声地喊道:爸爸,你停哒歇下气,我来帮你挑过桥,于是我快速跑过去将柴小心地挑过沟溪,一口气挑到了水库边。

       天黑前,我们终于将两挑柴送到了车路边,过完称,我的这挑重一百伍拾二斤,父亲的那挑重一百三十六斤,父子俩的柴合计二百八十八斤,好吉利的数字,供销社的人递过二元四角五分钱,我将上午的那一元二角四分钱合在一起,总共三元六角九分钱,高兴地交给父亲,父亲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一笑的面容。

       走在回家的路上,父亲高兴地说,今天的收入足够我们维护一个月的日常费用了,还真多亏了这场大雪,不然的话,生产队怎么能让我们砍这些柴去卖啊!我也感觉得特别好,我说明天我还要起早点,到远处的山上去,再砍些柴,挑到车路上卖钱,说不定明天也有今天的收入多呢。

      拐过一道弯弯,抬头望去,我们的茅屋仍旧倔强地屹立在寨子的最高处,在皑皑白雪中,在夕阳的辉耀下,显得特别地好看。寨子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飘着袅袅炊烟,我知道辛苦了一天的苗族弟兄们也都在盘点着一天的收获,我知道家家户户一定会吃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从那一座座吊角木楼里传来了一阵阵女人和孩子们欢快的叫声和笑声,沉寂的山寨,又恢复了她的生气。

友情复 1# 燕归来

那是一片难忘的土地.gif 

 

登西岭望雪知岁月蹉跎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西岭望雪:读犟牛兄网文集

西岭望雪:读犟牛兄网文集

《那些苦涩的青春往事》有感

http://www.baidu.com/s?wd=%CE%F7%C1%EB%CD%FB%D1%A9+%B6%E0%D1%A9%B5%C4%B6%AC%CC%EC+




   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湖南知青网文艺广场首次诗歌朗诵会《阳光诗韵》在天心古阁城楼上的映山红茶楼隆重举行,诗会散场大家合影留念后,湖知网内德高望重的老知青犟牛兄赠送给我一本他原创的网文汇集《那些苦涩的青春往事》。当我双手接过这本凝注着犟牛兄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的文集时,心情是多么的激动!面对这样一本沉甸甸的、十分厚重的文集,我不敢待慢,抽空将它阅读完毕,读完一遍,再读一遍,在我心中溅起的涟漪却是那样挥之不去,促使我拿起笔来写下一些我的读后感。

   正如犟牛兄在他文集首篇随笔《我们是知青》里叙述的一样:“我们是知青——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尽管我们当时有的“自愿”、有的被迫,但牺牲的同样是一代人的青春。数千万青春生命的血汗并没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返城后迟来的机遇却因为大多数人的心劳力蹙,让我们等闲白了少年头、壮志未酬、身老寒庐、心老天山。”犟牛兄以他那敏锐的笔触,道出了我们这一代知青的凄楚的经历,直至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有许许多多的知青在舔舐着那一段苦难岁月留下的伤口,默默地承受着后知青年代的艰难生活,前不久华容知青们去看望留守知青谢尚成不就是很好的例证!一代知识青年用他们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祭奠了那一段苦难的岁月,几十年后,到了年满花甲之时,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拖着一副饱经风霜的病弱之身,千盼万盼,却只能盼到来自知青群体的探望及救助,真是令人心酸,唏嘘万分!

   犟牛兄与我一样,都是下到湘西武陵山脉那一片云蒸霞蔚的大山之中,生活的极度艰难贫困,我有刻骨的体会。然而生活的艰苦并不是主要原因,最让我们沉重得嚅不过气来的是来自父辈们肩负的“政治原罪”。那个时候眼前那里看得到一线光亮呵,漆黑的一片,心里是死寂的宁静、没有前途、没有盼望,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当读到犟牛兄的兄长孟铁强兄含着悲愤自尽的那一段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奔涌而出,铮铮七尺男儿,不到伤心泪不流,我想到那天在映山红茶楼的诗歌朗诵会上,晏生哥声泪俱下的悲情呼唤“桥天子”,我想到淮羽兄临时起意的为“桥夫子”及孟铁强兄等死难的知青兄弟默哀一分钟创意的深刻含意。是啊!青山不老,历史作证!我们这一代知青承载了多少苦难的重负,遭受到多少不公正的待遇喔!

   我入湖知网的时间并不长,第一次见到犟牛兄是在靖县知青乐园在南郊公园的活动上。犟牛兄待人热情、谆厚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那一天是个大晴天,他守在音响前在强烈的阳光下,晒了几个小时,当我们躲在树荫及遮阳伞下欣赏知友们的歌舞表演时,他却一动不动地守候待弄着响音,为大家服务。如果不是一种浓烈的知青情谊支撑着他那并不十分强壮的身体,他能坚持烈日下的那几个小时吗?在他知青网文集中,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重情、重义的高尚做人的品格。

   犟牛兄与燕姐姐由初中时朦朦的爱情初恋,各自经历了一段苦涩的情感历程,经历了许多人生挫折之后,重新挽手走到了一起,也印证了那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名言。当湖知网内举行各种活动时,总少不了他们这一对夫唱妇随恩爱夫妻的倩影。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日月潭边、阿里山上、丽江古城、玉龙雪山、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甘肃、内蒙、青海甚至还远足中缅边境,泰国及欧洲大陆之行。每当我看到犟牛兄与燕姐携手中外名胜,在网上发出的游记,照片时我不由得发出感叹:真是苦尽甘来,共沫美好人生啊!

   犟牛兄重情重义,乐善好施的美德在文集中,时有体现,《哀悼王大姐》则是最好的例证,王大姐与犟牛兄素未平生,只是几十年前燕姐姐下放靖县农村时认识的一位女性生产队长。几十年后,犟牛兄,燕姐姐还多少次千里奔波,赶往靖县看望家境困难体弱多病的王大姐,多次送钱、送物为王大姐送去温暖,一直到王大姐逝世后,犟牛兄还念念不忘,发文哀悼。可见犟牛兄、燕姐姐是何等具有人格魅力的重情之人。在《怀念老舅》那篇文章里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我还是捕捉到一个信息。02年,犟牛兄曾回到当年下放的永顺山村,为贫穷的山寨,曾捐过一些钱买变压器和植树退耕还林。从犟牛兄文集的字里行间,能够看到他是一位爱憎分明、恩仇必报的人,而这一点正是让我对犟牛兄肃然起敬的地方。

   古人云:“人生难得一知已,千古知音最难觅”。犟牛兄的每一篇网文,都能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整个文集看来下,我从心里对自己说:“我有机会结识象犟牛兄这样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刚毅汉子,真是三生有幸呵!”

   我深深地感谢湖南知青网,让我结识了犟牛兄等这样一批优秀的知青朋友,让我的生活变得充满了阳光和情趣,让我能找到久违的、充满着温馨的真情。

   引用犟牛兄《我们是知青》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是知青,我们曾经是学知识、学农活的学友、战天斗地的战友,历经磨难的难友,画地为牢的牢友,我们今天更是相濡以沫,相互鼓励的网友、歌友、舞友,我们是从小到老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的挚友。让历史为我们作证:直到如山岳般倒下的那一天,我们知识青年永远把人字大写在天地之间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回复 1# 燕归来 给力!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作者从大雪之夜到砍柴卖,艰辛与拼搏之精神跃然纸上,真情实感强烈。在那荒诞的岁月中,受着政治原罪重压下的父亲话不多,却处处体现了对女儿深重的父爱。让我们读者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感受到父女情深似海的温馨。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TOP

      谢谢燕归来版主将我去年的帖子(那个多雪的冬天)转到黄埔后裔版块,

      谢谢友情周未版主将去年的帖子(读犟牛兄那些苦涩的青春往事有感)转来黄埔后裔版块!

TOP

回复 4# 周行 回复 1# 燕归来 给力!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作者从大雪之夜到砍柴卖,艰辛与拼搏之精神跃然纸上,真情实感强烈。在那荒诞的岁月中,受着政治原罪重压下的父亲话不多,却处处体现了对女儿深重的父爱。让我们读者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感受到父女情深似海的温馨。

 

      谢谢周行姐的给力点评,不是女儿,是儿子呢,再一次谢谢!

TOP

回复 6# 西岭望雪 我当时就感到奇怪,这女孩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挑那么重的柴!谢谢你的提醒!你辛苦了!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TOP

         20089126[1].jpg
.拂去青春岁月的尘埃.漫步金秋夕阳的风景.网络的纽带把你我连得更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