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黄埔后裔】★《“忠烈祠”与抗战记忆》【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忠烈祠”与抗战记忆》【知青公共频道】
作者:应芷    文章来源:《世界军事》    点击数:398    更新时间:2010-5-3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

腾冲忠烈祠

腾冲忠烈祠

腾冲忠烈祠

题目:“忠烈祠”与抗战记忆
作者:应芷
书报刊名:《世界军事》2010年第5期,第75~79页
  又是一年清明节,缅怀先人,祭奠英烈,我们最沉重的记忆永远留在那些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8年抗战,无数热血男儿为国捐躯。青山有幸埋忠骨。南岳忠烈祠、岳麓山忠烈祠、商城忠烈祠、腾冲忠烈祠,这是大陆现存最有名的几处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的祠堂。60多年过去了,历史不容忘却。那些为了抗击外辱牺牲的所有中国军人,都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忠烈祠”由来

  所谓忠烈祠,又称忠魂祠、英烈祠、英魂祠、英灵祠、忠烈庙、昭忠祠、褒忠祠等,是祠庙的一种,为历代褒扬忠义精神、追祀为国殉难烈士的独立建筑物。
  中国自古就有建忠烈祠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纪念轩辕和大禹的祠堂。此后,历代大都对忠臣烈士设祠奉祀,祠名为皇帝封赐。北京法源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在东征高句丽战争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忠烈祠,最初叫悯忠寺,清朝改名为法源寺。忠烈祠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清朝。马尾海战和甲午海战后,清政府在福建为海战中战死的官兵修建昭忠祠或忠烈祠。
  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设忠烈祠于北京先农坛内的太岁殿,祭祀黄花岗72烈士,这是民国时期最早的忠烈祠。
  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历次阵亡残废受伤革命军人特别优恤办法全案》,正式提出“各县设置忠烈祠办法”。
  1938年底,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应邀参加。除战事外,会议还就各战场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忠勇将士为国捐躯却死无葬身之地,生者还有何面目见人?会后,蒋介石找来陈诚、薛岳安排修建忠烈祠事宜,并把地点定在南岳。
  1940年,国民政府公布《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坊碑办法大纲》《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忠烈祠开始进入大规模设立阶段,所奉祀对象涵盖自辛亥革命以来的抗敌烈士,其中以抗日牺牲官兵为主要对象。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7年颁布《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明确规定:每年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
  据1942年国民政府内政部统计:当时中国内地已有600多县市设立忠烈祠,多由过去的关帝庙、武侯祠、城隍庙等改建,附加祭祀。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于1938年筹建,1940年动工,1943年竣工,当年7月7日举行落成大典,是大陆现存忠烈祠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
  忠烈祠的建筑形制沿袭中山陵的设计风格,石墙碧瓦、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整座陵园依山而建,分为祠堂和陵园2部分。祠堂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正门(牌坊)、纪念塔、纪念堂和享堂等。
  纪念塔,是南岳忠烈祠的标志性建筑,造型为一大四小指向天空的5颗炮弹,象征汉、满、蒙、回、藏等民族共同抗日;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七七”二字,塔背面刻有时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题词。
  过纪念堂,仰面铺276级石阶,山坡间大理石镶嵌“民族忠烈千古”6个大字。
  拾级而上,高处的享堂用乳白色花岗岩砌筑。大厅靠后墙正中为祭台,供奉着自1937年抗战开始到1943年忠烈祠建成时“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
  祠堂四周有13座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阵亡的第9战区和第6战区将士。这些烈士陵墓既有将领的个人墓,也有74军等3座集体公墓。74军,是一支多次参加抗日重大战役均获胜的军队。埋此公墓中的是长沙会战中该军阵亡的烈士,常德会战牺牲者葬在常德。从1939年9月至1944年7月,战长沙,战常德,战衡阳……三湘大地见证了数以万计中华儿女的赤胆忠魂。
  其中尤以常德会战最为惨烈。整个常德会战始于1943年11月2日,结束于12月24日,历时52天。是役,74军57师8000多名官兵对阵日军4万余人,死守常德16天(11月18日-12月3日)。
  战至11月23日中午,该师171团2营500人仅剩100余人。营长阮志芳带领大家宣誓:“战至一人一枪,不弃一寸国土。”在日寇四面包围并施放毒气的情形下,阮志芳带领仅存官兵高喊“中华民族万岁”,冲下山坡与敌肉搏,全部舍身成仁。
  战至12月2日,几位团长几乎都成了光杆司令。大西门守军弹尽,171团副团长卢孔文带领40余人冲向日寇。一场殊死肉搏后,卢孔文及大部分官兵阵亡。此时,全师官兵不到500人,师部所有勤杂人员全部上阵,甚至阵亡者也“参战”——为了迷惑日寇,他们被摆成射击姿势,有的烈士被当做“材料”垒成工事。
  12月2日晚,师长余程万在最后坚守的据点中央银行清点残兵,全师仅剩300余人,这时援军仍被敌阻,无法靠拢。余程万准备举枪自尽,被部属夺下。后在169团团长柴意新的竭力劝说下,带200人乘夜突围,留守的柴意新指挥其余100余人继续阻敌,直至全部牺牲。
  12月3日,日军以“减员一万”的代价,占领了“四处都是焦柱残墙、血肉斑斑”的常德城。
  2005年,74军57师常德会战幸存老兵、85岁的吴荣凯依然记得57师当时参战的准确人数,“8529人,名义上是一个师,实际还不止,还要加上配给我们的军部炮兵团第3营,500多人”。常德保卫战一役,57师仅存百余人。
  因其惨烈,常德会战被众多历史学家和军事家视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岳麓山忠烈祠

  “江水滔滔共一片斜阳,长写出壮士当年血泪;赫石珞珞添几椽庙貌,好留与后人终古馨香。”这是岳麓山忠烈祠的檐柱镌联之一。岳麓山忠烈祠,坐落于今长沙市岳麓山赫石坡风景区,此地原为岳王庙,1939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在长沙会战中阵亡的陆军第4路军将士。
  忠烈祠坐西向东,进深两间。主堂为重檐歇山顶式样,内外均以石柱支撑,并有两道墙垣护卫,整个建筑体制考究,宏伟壮观。更因其与赫石坡侧的陆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相距不出百米,形成上下呼应之貌,成为浓缩长沙会战悲壮史诗的标志性建筑物。
  第4路军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在北伐革命战争中率先攻入湖南,分别在湖南与江西大败吴佩孚及孙传芳,奠定北伐的成功,有着“铁军”之称。
  从1939年9月-1944年6月,日本侵略军先后4次进犯长沙,以第9战区为主体的中国守军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与日军展开4次大规模作战,使日军“一个星期拿下长沙”(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到长沙过中秋”(第二次长沙会战)、“打进长沙过新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一次次成为梦呓。
  在这几次长沙会战中,面对日寇先后纠集的数十万精锐部队的疯狂进犯,第4路军作为第9战区的直辖部队,同73军等部队一道,与侵略者展开“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殊死搏斗。
  岳阳县新墙河防线,是保卫长沙的第一道防线。其时,第4军领命后,军长欧震指挥各师在横溪达至羊楼司,以及北港至通城一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官兵们深入到老百姓家中,发动民众在16公里宽的新墙河边修筑河岸阵地。河岸阵地上用门板盖着,门板上堆厚土,栽上草,伪装得极其巧妙。
  1941年9月17日晚,筻口附近日军,突然以大炮轰击潼溪街,又施放毒气弹,掩护步兵渡河。第4军第102师一部奋勇抗击。
  18日上午,日军数十架飞机在阵地上空大肆轰炸,第一线阵地全被摧毁,第4军伤亡惨重。数万敌军以骑兵数千、战车数十辆为先导,蜂拥渡河。
  18日晚,敌主力窜至关王庙、大荆街,第4军进行抗击,在消耗敌有生力量后,按预定计划放开正面,主力转移至步仙桥、双石洞、洪源洞、向家洞一线,协同第20军、第58军对敌进行侧击、尾击。
  当年,中国军队的这条新墙河防线,把日军阻挡在新墙河以北达5年之久,因此,被同盟国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
  历经大云山之战、新墙河之战,第4军还一度受命为“孤军”驻守长沙,与日寇进行逐街逐巷的白刃血战,从而完成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大包围。
  长沙会战,有效地迟滞了日军打通大西南的战略计划,为建设西南大后方和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此间,第4军将士重创日寇,自身也付出巨大牺牲,战后撤守衡阳之际,全军人员只剩下三分之一。

商城忠烈祠

  商城忠烈祠,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东南郊,建成于1943年7月7日。1942年春,陆军84军军长莫树杰为敛葬1937年北上抗战诸役该军殉国将士散失各地的遗骸,特拨款在商城东南半个店购荒地,兴建此忠烈祠。
  忠烈祠坐北向南而建,由祠宇与墓葬两部分组成。祠宇前有弧形花垣墙,倚墙筑露天音乐台。陵园中央建一牌坊,额镌“精忠报国”4字。后为歇山飞檐,盘龙雕柱纪念堂,正门上悬挂刻有时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题的“忠烈祠”匾额。两侧悬挂莫树杰撰写的楹联。堂内正中有“陆军第八十四军”抗日阵亡将士神位,内壁镶嵌《陆军第八十四军忠烈祠碑记》,以及镌刻该军为国捐躯将士姓名简历的横连碑。
  1940年夏天,由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募集的一批医药器材寄到84军173师。然而,这批医药器材的接收人钟毅师长却无法签收了。
  1940年5月,日军为报第一次随枣战役惨败之仇,集中5个师团的重兵,并加之以大量空军、炮兵、装甲车,对鄂北第5战区主力发起突然进攻。第二次随枣会战拉开序幕。5月2日起,日军在飞机、大炮及装甲车的掩护下,向中国守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5月5日,日精锐部队突破173师左邻部队的防线,企图迂回包抄中国守军主力。
  奉命担任后卫,牵制日军,掩护主力后退的173师在钟毅师长的带领下,扰袭敌人交通,屡挫敌锋,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军、师及长官部的无线电通信失灵,部队与上级失去联系。钟毅判断敌主力必直袭枣阳,遂兵分两路,向吕堰驿以北集结。他自率左翼纵队及师直属部队进入枣阳以北的太平镇与苍台之间。不料,正与日军主力相遇,被敌包围,钟毅布置部队冲锋突围,边打边退,173师伤亡惨重。
  5月8日,钟毅率部到达河南边境苍台附近时,又遭日军骑兵追袭。双方短兵相接,杀成一团。5月9日,钟师长身边只剩下一个卫士排。他率领卫士与日军厮杀了2个时辰,弹尽粮绝,官兵伤亡殆尽。钟师长右胸负重伤,血染前襟。他嘱咐所部:吾等身为军人,当此危急存亡间不容发之际,正宜奋命抵抗,万不得已,当留一弹自戕,勿为敌得,遗羞华胄。他顽强地支撑着,下令士兵分散突围,然后把笔记本、作战资料等机要物品埋在阵地的芦苇根下,之后从容地举起手枪。这位年仅39岁的中将师长,悲壮地实现了自己“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的诺言。钟毅死后,随员们英勇奋战,除特派副官蒋志飞受伤潜入水中脱险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84军历1937年淞沪战役、1938年夏徐州会战、同年秋武汉保卫战、1939年和1940年两度随枣会战、1941年豫南会战,战绩卓著,牺牲师长钟毅,副师长周元,旅长庞汉祯等将士达万余之众。

腾冲忠烈祠

  腾冲忠烈祠,位于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国殇墓园内,建成于1945年7月7日,奉祀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的将士。
  腾冲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悬“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悬“忠烈祠”匾额。走廊两侧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腾冲会战概要、告滇西父老书等碑文。祠内外立柱刻有国民党军政要员及远征军20集团军将领等人的题联、挽诗、悼词。祠内正面为孙中山遗像及遗嘱,两侧墙上嵌有9618位阵亡将士题名碑石。
  腾冲,滇西重镇,与缅甸毗邻,历代都是军事要地,也是二战期间我国唯一的外国援华物资通道——滇缅公路的侧翼支撑点。
  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军由缅甸攻入滇西。由于中国军队及时炸毁怒江桥,日军受阻于怒江西岸,侵占我怒江以西3万多平方公里国土。
  为完成打通中缅公路的战略计划,策应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密支那的作战,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从六库栗柴坝到施甸打黑渡近200公里的多个渡口,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向滇西的腾冲、龙陵、芒市、畹町等重镇发起反攻。
  出征前,蒋介石于4月25日致电远征军,强调“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乎我国军之荣辱,且为我国抗战全局成败之所系”。英国首相丘吉尔为滇西反攻专门电贺中国政府,表示“伫候其进展之佳音”。美国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对国际媒体称,“滇西远征军怒江出击,是东南亚过去一周内盟军作战的重要新闻”。
  滇西反攻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腾冲、松山和龙陵三地。
  腾冲一直以“火山”“热海”的独特地质特征闻名于世。腾冲的城墙,也以那些经受过地底沸腾锻造的熔岩石围筑而成,坚固异常,日本人占据后,城内更是战壕工事密布,光碉堡就有30余座。
  8月2日,远征军炸开西南城墙,部分突击队员冲入腾冲城内。8月14日,美军飞机轰炸东门日军指挥部,日军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大佐被当场炸死。17日,远征军从多处缺口冲入城内开展巷战。9月9日,远征军夺取城区主要街道,日军被包围在城东北的狭窄地域。蒋介石再次电令远征军,“腾冲必须在‘九一八’国耻纪念日之前夺回。”日军代理指挥官也预感末日来临,于9月12日晚向长官致电诀别,烧毁军旗、密电码,破坏无线电设备,准备背水一战。13日,远征军发动决战。9月14日,城内残敌被肃清,腾冲完全光复。
  战后的腾冲一片残垣断壁,古建筑悉数被毁,历史名城变成一片瓦砾,这一仗被日军称为当时3个“玉碎战”之一。
  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腾冲战斗全歼守城日军6000余人,中国军队亦阵亡团长李颐、覃子斌等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