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东莞茶山镇南社古民居参观记

 

          东莞茶山镇南社古民居参观记

 

    32号,上午在东莞莞城看完可园,下午就沿地图上预先标好的路线,坐车往茶山镇去了,地图上说,那里的“黄村”有25座祠堂、百来户民房,而且都是明清时代始建的。到镇上一打听,谁知本地人竟然都不知道,这么一个出名的地方,怎么会都不知道呢?婆婆怀疑我搞错了,摊开地图再细细查看,才弄清楚,根本不是“黄村”,而是“南社”,确实是我老眼昏花,看错了地名。再打听“南社”,人人皆知,路途不远,但曲折,于是打一的,收了我们25元(公交车2/人),一直送到了村口。村口有售票处,标示着30/人,但实际上却无人值守,我们随便就走了进去。

  村子收拾得极干净,小桥、池塘、房屋、红灯笼,显见得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而设计的。民居大都保持得很好,房屋的格局也大致相似,围墙以红砂岩为基础,上再砌以青砖,每幢房屋之间都有米吧宽的巷子,青石铺地,横平竖直的,但房屋似乎过于规整,而且少有人居住,给人一种严整有余而亲切不足的感觉。祠堂则集中在池塘两旁,傍着村中的一条主路,既有大宗的大祠堂,也有各宗的小祠堂,都是谢氏家族的。祠堂规模大小不一,但都修整得很好,从碑记上看,这些祠堂虽始建于明清,但都是屡毁屡建,现时的建筑,大都修建于90年代。祠堂的门联大都从“朱雀”、“乌衣”、“陈留”、“玉树”上着笔,很符合谢氏的身份。“朱雀”“乌衣”,源自于唐人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所谓“王谢”中的“谢”,即指东晋的豪族谢安,生时位高权重,死后被追谥为“太傅”;“玉树”,依稀记得似乎是当时某人见到谢安的子侄风流倜傥,赞赏地对谢安说,此为“君家之玉树”:这都是谢氏家族值得骄傲的先祖。不足的是,这些祠堂内大都开辟成了各类展厅,有的是民俗物品,也有现代书画、邮展之类,大门内的屏风上竟然还张贴着规格统一的宣传东莞旅游的鲜艳的招贴画,十分惹眼,使祠堂的古朴庄严大打折扣,想来这应该是旅游部门统一规划的。

  整体来看,还是很不错,但总有点失望,觉得没有想象中所应有的好。

SDC1288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2870_调整大小.JPG

 

SDC1283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288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2861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这是谢氏大宗祠的大门和另一小祠堂的门联;下面两张是祠堂前为取得大功名的族人竖立的碑,注意看,都是进士碑,有文进士,也有武举人,看来谢氏后代还真是文武双全;再后一张是祠堂内的祖宗牌位。

SDC1285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这个百岁坊是干什么的,忘记了。现在猜想,可能是为祭祀谢氏家族中百岁以上的老人而单独建立的,百岁老人去世后可在此单独设立牌位接受祭祀。

SDC12916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2859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祠堂内部

SDC12890_调整大小.JPG

看看这个小祠堂神龛框子上的对联吧,这就是历史啊!

SDC12906_调整大小.JPG

  这是一个有书画展的祠堂内正堂上的雕像,与谢氏家族都全无关系。中间的两位是商老和容老,是我在广东念书时的老师(不过当时他们都年事已高,给我们上课的实际是他们的弟子),两老都是古文字学界的泰斗,也是书法界尊崇仰慕的前辈。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时,二老经常到小教室来看看,两人都矮矮小小,精精瘦瘦,一身纯白的唐装褂裤,站在门外,俨然若神仙中人。旁边的两位是秦(咢生)麦(华三)二老,也是书法界的名人。

SDC12941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291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2909_调整大小.JPG

 

SDC12901_调整大小.JPG

 

SDC12871_调整大小.JPG

  民居,民居的门及门框上的蝉形装饰物(可能是插香用的),巷口的土地庙,民居的后墙等。

SDC12897_调整大小.JPG

  这是个民居巷口的门楼,我没看懂的是,它门口的三幅对联和门楣上的横联等为何都完全相同,写的内容也有点稀奇古怪。(那个“大快文章”,我想应是“大块文章”,意思是大自然创造出的景色,也不知对不对。)

SDC12922_调整大小.JPG

 

SDC12930_调整大小.JPG

 

SDC12931_调整大小.JPG

  村尾有个大关帝庙,供奉武圣人关公,这很自然。关帝庙的左偏殿里供奉着众多的男性神,都有姓氏,我大都不认识;右偏殿里供奉着女性神,也都有名有姓,从雕塑形象看,大都与子嗣有关。第二张照片里,女神秤盘里坐着个大胖小子,难道她是专门保佑妇女同志生个7斤以上的胖大小子的神?

SDC1293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这封写给神的感谢信贴在右偏殿里,仔细看,有点意思。

 

 

 

 

 

 

 

fficeffice" /> 

回复 1# 笔架山人

 

教授 一举数得!在看了民居还拜了老师。

 

有你的这篇连环画教课书垫底 我们广东几位今年是一定要相约到东莞去看看了。只是还没有介绍住宿呢?

TOP

教授什么时候来广东了?怎么不来个电话?

TOP

谢谢教授介绍!每年学校,民革组织好几次在广东参观的活动,原以为广东的景点参观的差不多了,看来还差得远,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一游。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TOP

谢谢教授图文并茂的pp.长了见识

只是错过了与你夫妇见面的机会.好高兴找"由头"想与你们南下粤同游同乐!

相信缘份,相互尊重,相互诚信,相互理解。忠诚对人,诫实待人。是我的本意。

TOP

山人版主钻研得好细致!

TOP

回复 1# 笔架山人

广东的旧民居、祠堂保存得比湖南好。

容庚先生好象就是东莞人。我一直以为商先生要比容先生老,看笔兄这些片片才知道商先生年轻些。商先生好象祖籍是辽宁的旗人,祖上是派到广东的朝廷官员。当然已在广东落籍,已属广东人,所以也已精精瘦瘦啦。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