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旧金山
---异国他乡见闻录(二十八)
过去,我从书本上知道美国旧金山是个淘金的地方,那里的华人比较多,最著名的是跨海的金门大桥,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这次美国西部自驾游,才得以零距离地接触它。
旧金山,又称“圣弗朗西斯科”,华侨称它“三藩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海岸的一个大港口、工商业大城市。我在街上看到有人举着要求刘某某继续担任三藩市市长的标语牌,开始以为它是旧金山下属的一个市县,后来才明白三藩市就是旧金山。十九世纪中叶,旧金山在采金热中迅速发展,许多华人劳工来到这里卖苦力,挖金矿,修铁路,备尝艰辛。此后,大批华工在这里安家落户,并建立了“唐人街”。华人将这个城市称为“金山”,后为区别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被称为“新金山”),故改称“旧金山”。
原来,旧金山曾经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首府,所以有一个类似于美国国会大厦、气势宏伟的穹顶市政大厅。我们到那里参观了一番。进门只有2名男女警官对游客进行安全检查,他们的态度既礼貌又友好。进去以后,就随便你自由参观。女儿说,机会好的话,还可能见到市长。隔着门窗,我们看见政府工作人员在忙碌办公,当然不能打扰他们。还看到一对新人在这里举行结婚仪式,神父为他们主持,亲友们为他们祝福祈祷。美国人对此习以为常了,我们却感到十分新奇,因为中国的政府机关是不对公众开放的。市政大厅里,还有一些印刷精美的宣传资料免费发放,向游客们介绍旧金山的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唐人街”就在市区的中心地带,有纵横好几条街,一楼是小型商铺门面,上面是办公楼或住宅,没有大型商场超市。这里的道路非常狭窄,而游人和车辆又比较多,所以显得十分拥挤。这里的华人大多是好几代人了,他们主要以经商、行医、餐饮为生。这里还成立了一个“美国华商总会”,可能对于维护美国华人的权益有利。女儿带我去吃了一碗蹄筋面条,是广东、福建味道,不及我们长沙的酸辣粉好吃,却花了8美金多(包括小费和税金)。我们还在一家华人商店买了2包干海带(女儿住地的大超市没有货),质量很好,炖排骨或者凉拌都可以。
有轨缆车是旧金山的一道诱人的风景,该系统由苏格兰工程师于1873年设计。缆车搭在持续前移的钢缆上,钢缆被放置在大街的中心线上,整个线路为环形,其动力由梅森大街上的有轨车为提供。司机通过一根钳形杠杆来控制车的移动,平均运行速度为每小时30-40公里。缆车没有喇叭,只有司机手摇铜铃“叮叮当当”地响。我们在起点站排队等了几十分钟,才坐上了一台有轨缆车。许多乘客都喜欢抓着扶手、站立在有轨缆车的两边,随着“叮叮当当”的铃声兜风,而且不违反旧金山的交通规则。虽然有轨缆车有时会拥挤不堪,但人们仍然习惯于搭乘,因为它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特别是日落时分,跃上一辆老字号的木制缆车,就像造访100多年前旧金山的城市生活。
金门大桥是旧金山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37年,当时耗资3550万美元(现在不知道要多少美金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吊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金门大桥长达2780米,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为67.84米,桥两端有两座高达227米的塔。金门大桥桔黄色的桥梁两端矗立着钢柱,用粗钢索相连,钢索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索和桥身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整座金门大桥显得朴素无华而又雄伟壮观。为了纪念设计者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傍晚时分,我们开车来到金门大桥,遗憾的是拍摄的光线和角度都不好,照片也就很对不起大家了,只能证明“知足长乐”到此一游。
39号渔人码头,过去曾是意大利渔夫的停泊码头,如今已是旧金山最热门的去处,终年热闹非凡。杰弗逊街和泰勒街交汇处的巨蟹标记是渔人码头的象征。各国观光客来到旧金山都要来这里享受一顿新鲜美味的海产宴。码头附近,有海洋公园博物馆,还有一些专营雕刻艺术品的商店和街头表演卖唱的艺人。这些艺术品非常精美,其中也有中国的工艺品。我们忍不住停下来与栩栩如生的猩猩合个影。
九曲花街是旧金山的又一大特色。从浪巴街到利文街这一段是一个大下坡,市政当局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特意修筑花坛,车行至此,只能盘旋而下,时速不得超过5英里。因此,这段直线距离只有200多米的街道,享有“世界上最弯曲的街道”之称。来到旧金山,游客大多要来这里考验一下自己的驾驶技术。格琳达夫人特意从上面依次开车而下,几秒钟就要拐一个急弯,其惊险刺激使我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车道两边的花坛里种满了玫瑰,街道两边家家户户也都在门口养花种草,花开时节,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斜挂着的绒绣,美不胜收,“九曲花街”的美名因此而来。许多游客都在这里照相留念,我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