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云南之行一 386.JPG 云南之行一 387.JPG

TOP

云南之行一 388.JPG 云南之行一 389.JPG

TOP

云南之行一 375.JPG 云南之行一 376.JPG

TOP

云南之行一 373.JPG 云南之行一 374.JPG

TOP

云南之行一 378.JPG 云南之行一 392.JPG

TOP

 

     向中华民族的英烈们致哀!

 

云南之行一 390.JPG

云南之行一 380.JPG 云南笔照 088.JPG

TOP

 

      历史将永远铭记: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嫩江桥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到卢沟桥事变后的“淞沪会战”“忻口太原战役”“台儿庄血战”“武汉会战”“长沙战役”“滇西大反攻”等国军抗击的正面战场和“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八路军进行的著名战役,铸写的民族胜利史诗!所有为中国抗战流血牺牲的人民子弟兵和盟军援华官兵,还有无数为抗战奔劳的老百姓都是我们永不能忘却的英雄!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抗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并指出“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为前方血战沙场的将士作了最好的激励。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云南之行一 395.JPG

云南之行一 403.JPG

TOP

云南之行一 404.JPG 云南之行一 403.JPG

TOP

 

(另附)

      1943年8月底,占领腾冲的日军头目田岛寿嗣给张问德写了一信,信中假惺惺表示他关心腾冲人民的“饥寒冻馁”,约请张问德县长到县小西乡董官村董氏宗祠会谈,“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
  对于这份名为“关心”,实则诱降的来函,张问德义正辞严,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答田岛书》:(实际上真正的《答田岛书》,他已经寄给田岛(日寇驻腾冲行政班本部长)

田岛阁下:

  来书以腾冲人民痛苦为言,欲借会晤长谈而谋解除。苟我中国犹未遭受侵凌,且与日本能保持正常国交关系时,则余必将予以同情之考虑。然事态之演变,已使余将可予以同情考虑之基础扫除无余。诚如阁下来书所言,腾冲士循民良,风俗醇厚,实西南第一乐园,大足有为之乡。然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尸露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幢,骡马遗失达五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至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送往密支那将充当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则为妇女遭受污辱之一事。凡此均属腾冲人民之痛苦。余愿坦直向阁下说明:此种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予,此种赐予,均属罪行。由于人民之尊严生命,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谴责,而于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予衷心之同情。

  阁下既欲解除腾冲人民之痛苦,余虽不知阁下解除之计划究将何如,然以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然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则余所能供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东京。使腾冲人民永离枪刺胁迫生活之痛苦,而自漂泊之地返回故乡,于断井颓垣之上重建其乐园。则于他日我中国也不复遭受侵凌时,此事变已获有公道之结束时,且与日本已恢复正常国交关系时,余愿飞往东京,一如阁下所要求于今日者,余不谈任何军事问题,亦不携带有武器之兵卫,以与阁下及其同僚相会晤,以致谢腾冲人民痛苦之解除;且必将前往靖国神社,为在腾冲战死之近万日本官兵祈求冥福,并愿在上者苍苍赦其罪行。苟腾冲依然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他日阁下对腾冲将不复有循良醇厚之感。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故余谢绝阁下所要求之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切明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

大中华民国云南省腾冲县县长 张问德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这份大义凛然的书信寄出后,为全国各大报纸刊载报道,引起很大轰动,张问德因此名震一时。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陈诚后来代表蒋介石召见张问德,称他为“全国沦陷区500个县县长的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蒋介石则亲笔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匾额。
  1944年夏秋,日军从腾北败退前,将腾北所有粮库的6000多万斤粮食全部烧毁,远征军16万人的吃饭成了难题。
  此时,张问德动员上万民夫,越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到江对岸的保山运粮供应部队。
  从7月底起,在高黎贡山的古道上出现了一幕肩挑背扛的万人运粮图。运粮队伍中的3000多人都是妇女,而其余都是40岁开外的汉子。
  腾冲光复以后,张问德即挂冠而去,只留下他对腾冲人民的一片丹心。
  全国解放后,张问德曾任云南德宏州政协委员,于1957年病逝,德宏州政协题旌“忠恤千秋”。

 

云南之行一 357.JPG

TOP

    在腾冲,国殇墓园正从文革的浩劫中重生,人们还在争论蒋中正“忠烈千秋”的题字是保存还是取消,或者光留字不留名。纪念碑的土堆旁,四处散落着收集来的墓碑,大都刻着名字、职务和年龄,少量的只有一个名字,其余不详。7000多条鲜活的生命幻化成7000多块冰冷的石头,无声的诉说着那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沙局所诉说的《挑子该由谁摘?》也就自有公论。

TOP

  能到腾冲一见抗战故地,做一回爱国主义教育,赏我大好河山,值得。民国时期为官一任的县长,这样的知识分子,沙阳将碑介绍出来,让人感触良多。过去和现在对比,不由人浮想联翩。

TOP

    一九八九年以后,正处于全面历史反思中的中国大陆学者们终于开始放胆说道: “蒋介石自始至终地坚持抗战,广大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爱国官兵是热血抗战,前仆后继,给日军的进犯以极大的消耗,直至争取抗战的胜利……在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战争的战场上,这些国民党官兵的有血气的表现,是可敬可佩的……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历史的事实是,蒋介石不但自始至终地坚持抗战,而且自始至终都在顽强地领导著抗战。他总是亲临前线英勇沉毅,最后撤退以身效行,甚至数次险被敌人所害的事迹,实已使今日的中国大陆人民感慨万端。一九九三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党-一九三七》一书,和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其它国民党抗战研究著作,已经对他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伟大精神和英勇行为,予以了甚为大胆的歌颂。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