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苏本善的故事(下)
苏本善亲历的另一件震惊海内外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在此不能不提。行文至此,我企盼这一件被历史沉埋久远的史料,能够给有关史学研究机构以非常有益的帮助。二O0二年前后关于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六十周年纪念的文章在各种媒体己进行过如火如荼的系列报导。当年广大舟山东极渔民在当年特定历史条件下,冒死救护抗日英军和侨民的重大历史事实。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人感慨不已,是一种地球人类不分国籍,没有国界的人性关怀的盛会,至今还让当年二战时在中国作过战的英籍老战士及其后辈感动不已。
故事发生在公元1942年9月底,日军将东南亚广大地区占领后劫掠来的许多珍贵财物和俘虏的英国官兵及商人约2000多人,装押在日军掌握的“里斯本丸”号客货轮上,欲驶往日本。10月2日上午。当该轮行驶到中国浙江舟山东极海域时,突然被水雷击中。顷刻间,船舱迅速进水,情况万分危险。英俘大部分被关押在该船大舱中,日军不但不放他们出来逃生,反将大舱舱门紧闭,经过众多英俘全力撞击,总算打开一门得以逃生。此时,抢逃场面十分悲惨。当时,许多英俘跳入海中即被当场淹死,活着的均抱着各种浮物拼命游向青浜岛和庙子湖等近岛,另有大批英军和侨民家属及孩子均来不及逃生,而随“里斯本丸”日轮沉入海底(这段实情由英美烟草公司驻香港烟厂总监伊文思当年亲口所述)。
当“里斯本丸”出事时,青浜岛上有许多人亲眼目睹着该货轮沉没大海那惊险的一幕。当他们发现沉船海面上漂起许多浮物时,就不由自主地纷纷将小舢舨船划往出事海域,到了近处才看清楚,除了从沉没大货轮上漂来的大批木头、布包外,海面上、浮木上均挣扎着大批活着的金发外国人,他们有些是穿着救生衣、有些是半裸体的,还有的身上有龙或花纹的纹身。来救援的人虽不清楚是那国遇难者,但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东极渔民不顾安危,纷纷自发地,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救遇难的大批外国幸存者的救援中去。
这一消息迅速地传到了时任定象地区行政长官苏本善的耳中。苏除电告上峰外立即率员赶赴现场,组织军队及当地民众对海难者进行施救。在众多的幸存者被施救者救上岛的时候,青浜岛渔民唐如良发现,有三位与众不同的光脚幸存者,他们是由其他光脚幸存者搀扶着上岛的,其中几位幸存者用不太流利的港式汉语在回答话语。大家方才知道:这三位被众人搀扶的人是他们遇难者中有特殊身份的领导者。当即,苏本善让当地渔民唐如良将这三位有特殊身份的幸存者安排到自己家里住下。
正当定象游击指挥部抗敌自卫大队(苏本善所辖部队)在与外界紧急联系救护外国盟军之时,日军五艘军舰已包围了东极诸岛,并在下午分多路开始对青浜和庙子湖两岛有目标地进行了大清剿。走笔至此,我对英军战俘官兵们在身陷危难中所表现的那种伟大而高尚的人道情怀充满了敬意:也许是不希望让岛上百姓为自己再罹灾难,或者是为了保护三位特殊身份者免于暴露,这些已经隐藏于寺庙和渔民家中的战俘们在听到同伴的吹哨声后,均毅然放弃生路出来排队集合,甘愿再次被日军押上了军舰。而被渔民藏在青浜岛南田湾小湾洞的三位特殊身份者则幸免被捕。由唐如良的妻子王姣云等人给藏在小湾洞的三位外国人天天送水送饭,但救援者仍然十分担心,万一让日军知道了怎么办?因为,当时日军的巡逻炮艇每天都在舟山群岛各大小岛屿之间巡逻盘查,情况万分危险。
经苏本善等人的紧急商量,决定由四大队缪凯运副大队长全权处理此事。受命后,缪凯运马上带着贴身警卫芦瑞元等四、五个卫兵,由沈品生和吴其生两人领路,冒着日军巡逻艇的盘查危险,连夜驶船赶到青浜岛小湾洞,拜会了三位外国人。缪粗通英语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经他与三位外国人的交流,这才知道三位外国人都是英国抗日盟军,其中一位叫伊文思的正生病发烧,但很会说话(当时是英美烟草公司驻香港烟厂总监)。另两位不大说话的是英国驻香港总督衙门的高级职员和英国皇家海军印度特遣舰队的中尉,他俩的姓名分别叫詹姆斯顿和法伦斯。缪觉得事关重大,应尽快设法将这三位英军盟友迅速送往大陆。为此,他当机立断指示沈品生等人对此事作了周密的布置和保护的措施。一边派芦瑞元带卫兵速去请医生到葫芦岛来,同时迅速派人报告守备区主任苏本善和定象抗日游击第四大队王继能大队长。
至后半夜,缪在众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转移和护送三位英军盟友。然后苏本善派专人护送到浙江省政府(抗战)所在地云和县,转抵“国都”重庆英国驻华领事馆。由于三位英国人在重庆广播电台披露了日军的不人道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声讨,从而使其他三百八十一位“里斯本丸”幸存者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得以生还英伦三岛与亲人团聚。 抗战初期,苏本善“驻节”定象地区时,发现那里的民众由于生活十分艰苦,穷苦人家很少送儿女读书。经过一番调查,苏决定在定象地区创建一所中学。在他亲自督促下,定象地区有了第一所中学—临时联合中学。为确保该校的资金到位,苏本善自兼校长。这所中学的创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该地区的人民提高国民思想素质和加强文化知识传播方面,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的。难怪当年的第一届毕业生,解放后曾在中央某大报任政治部工作的梁某至今还在不无感慨地说:我生在海墩村,长在汤岙村,14岁在当时象山的“最高学府”—丹山中心小学毕业;抗战初期在定象临时联中初中毕业,为第一届毕业生,学校不仅不要学费,饭都是白吃的。真要感谢苏本善先生亲自批示,资助我读了鄞县县立临时中学的高中,最后又得以读上大学,毕了业。我才有今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尤其是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浙江人民也是一样,定海沦陷后的6年中,被日寇杀害的居民上千人,被其焚毁的房屋数千间。共产党人在坚持敌后抗战,开辟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浴血奋战,英勇献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歌;国民党定海地区政府也坚持了抗战的旗帜,苏本善所领导的国民兵团(后改为定象保安总队一支队)所属的几个大队,也在舟山、六横、岱山等地与日军进行过多次生死激战,坚持了近五年时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有时还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大”部队并肩战斗过。浙江的抗战,是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的一部分;浙江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奋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伟大胜利。 一九四六年,蒋介石重开内战。苏本善在经历了民族一场浩劫之后,深感人民休生养息之必要,深为中国又将蹈入万劫不复的战火烟云而忧虑,也痛感国民党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这年,他辞去军政方面的职务,回到自己的故乡—湘潭,与人合资创办民族工业,并且担任董事长。经与中共外围组织接触,一九四八年苏本善经地下党成员许松圃介绍加入民革湖南地下组织。从此,苏本善积极投身民主和平解放运动,在向往光明的道路上朝前迅奔。同年,与中共中央调查部取得联系,承担了情报和策反两项重要工作。由于苏本善不顾个人安危,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曾受到中共中央调查部的嘉奖。
一九四九年三月,湖南面临和平解放的前夕,鉴于当时湖南政局“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尚处朦胧阶段,形势诡谲多变。当时主政湖南的程潜有意将与桂系著名头目黄绍肱关系不错的苏本善调到湖南,以便钳制桂系头目白崇禧。而白也在竭力拉苏让他监视程潜。经过中共湖南地下党的同意后,苏本善任华中长官公署中将视察专员兼湖南省财政厅长。这期间,苏本善积极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工作,特别是暗地里保护了很多中共地下党员的安全。白崇禧从长沙撤退时,要求苏本善为其负担巨额军饷,企图席卷湖南金库南逃,均被他巧妙拒绝。他玩笑式地回复白:我手上没有一个子了,你硬要的话,长沙我还有二栋房子。面对昔日的“老朋友”的调侃,白崇禧对他也莫可奈何。
湖南和平解放了。鉴于苏本善对湖南和平解放运动的杰出贡献,他陆续被任命为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参议、湖南省政府参事、民革长沙市委副主委、湖南省委顾问、湖南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第四届湖南湖南省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常委,民革中央委员。 苏本善老人已于一九九六年故去了。在回眸老人一生军旅的生涯,为维护民族的尊严常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回顾老人解放后曾受到不公正待遇身系囹圄的近十年,似乎在解读一部苦难频现的民族史诗。面对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断片,我不禁停笔沉思,心里倍觉沉重。老人在旧中国沉浮挣扎四十余年,以自己正直严谨的情操抵御着不良分子的侵入,以自己对民族和人民的挚爱,在血与火的民族战争中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便沉冤数十年,他生前仍然保持着对人生的乐观,仍然刚正不阿敢出铮言,仍然为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经济发展在辛劳地奔走,仍然孜孜不倦地严格要求儿女们好好做人…
在苏本善老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儿女们为怀念父亲,将他生前用过的书桌、物什保持着原样。看到书桌上方著名书法家为他写的几个遒劲的大字,我突然明白了,苏本善老人一生为之奋斗的精神源泉正凝聚于鲁迅的那句诗中:我以我血荐轩辕。
(摘自浙江象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