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岁月蹉跎之十》《电视散文》 情系沅江

 

《电视散文》

情系沅江

      

         1.镜头淡显、淡隐,推拉摇移:浩浩烟波洞庭湖,莽莽无边芦苇荡,湍湍不息资江水。渐渐清晰的田园城乡。

叠印字幕:情系沅江—2008年“情系沅江相聚今秋”活动纪实。

片头主题歌奏起。“人生能有几度春花开……”。深情如诉。渐弱成背景音。

旁白:大湖之南。洞庭湖滨。沅江市。这方水土这方人守望时光四十年,一段绵远不绝的历史记忆,一份悠远深长的牵挂与惦念。

 

2.画面暗转到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叠显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老照片、旧文物。

特定历史年代的歌曲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仿佛从遥远中走近又渐行远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或“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或“南京知识青年之歌”)。

旁白:时光回溯。40年前的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掀起狂潮,共有14千名长沙学生去往沅江。沅江,是他们人生羁旅的第一个驿站,其后漫漫长路上,不论成功或者挫折,顺利或者坎坷,都可到这里寻根溯源。沅江,给了他们最冷峻最温暖的人生感悟。

 

3.画面暗转。镜头切换出场景:长沙市政府前的车队,对老知青的采访。车队出发去沅江。

音乐过渡到片头主题歌,深情张扬。

旁白:也许是记忆需要翻新,或许是惦念与牵挂在鬓发霜染下变得急迫。2008928,沅江市举办“情系沅江相聚金秋”联谊活动,派出十几辆大巴到长沙来盛情邀请,接上600名知青代表奔赴这次神牵梦萦的约会,纪念长沙知识青年下放沅江40周年。

 

4.沅江市盛大欢迎的画面。

片头主题歌欢乐颂。

旁白:沅江市举行盛大的入城欢迎式,知青代表40年走过风走过雨,今天再次触摸这方土地,热捧着一份感动。

 

5.镜头切换歌舞晚会。

片头主题歌。

旁白:沅江市组织两场歌舞晚会,长沙知青拥抱第二故乡,把心贴上靠紧不放。

 

6.画面出现沅江市的欢迎大会。益阳市委书记、沅江市市长、农民代表发言的镜头叠映转换。

现场歌舞音乐同期声。

旁白:沅江市举行欢迎大会,用正规的仪轨表达隆重的欢迎之意。

 

7.知青代表发言的画面。

音乐渐弱至静音。

知青代表发言同期录音:我捧着这份感动,代表这次返乡的600名知青朋友,代表一万四千下放沅江的长沙老知青,真诚地道声感谢:谢谢益阳市委、沅江市委市政府,谢谢沅江2071平方公里土地,谢谢沅江73万父老乡亲,谢谢。

 

8.画面从热烈掌声的场面切换到焰火场景中。焰火画面逐渐慢速播放。

焰火爆裂声逐渐减弱退隐。

特定历史年代的歌曲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仿佛从遥远中走近又渐行远去。

旁白:热烈升腾黯然陨落,好像比喻一个过去的时代。那个时代激情燃烧,理想壮丽;那个时代百业凋敝,城市养不活长大的儿女,狂热困窘中绝然甩落包袱,由此1000多万中学生命运大迁徙,用青春的殷红浸染“知识青年”四个大字。

 

9.画面暗转。镜头拉出茅草屋。画面叠隐叠显:箐箐的“四川屋”。草尾大同知青茅草屋的厕所。小小草茅草屋前的感叹。卓建清对茅草屋照片引发的感叹。

特定历史年代的歌曲。过渡到背景音。

现场同期声。

旁白插入:沅江的很多地名都与茅草相关。茅草街、黄茅洲、草尾等等。一位老知青复制记忆,在沅江胭脂湖畔建了一个“知青之家”,建了这幢茅草屋。

当年,知青就把青春寄放在这样的茅草屋里,屋外炊烟袅绕,屋内油灯豆亮。茅草屋给他们遮风避雨,宿眠休憩。艰难,是茅草屋给他们上的第一堂再教育课。

 

10.画面:北大二队一口锅吃饭的知青回忆,一张同队男女知青剪断的老照片。闵立宏队里知青旧照片引发的老故事。胡子敬谈初下乡。

音乐静默。

同期声中插入旁白:艰难,改写着从书本、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改变着城市的生活模式。艰难,描摹出独具知青特色的青春版本,那是冰凉湖风吹乱的柔弱发丝,大田泥浆搅裹下的瘦削脊背,懵懂莽撞的青涩之恋,血色浪漫的亲情友情。

 

11.画面背景是一条逝者如斯的长河,镜头在上叠映出户口迁移证明,先特写,再拉开,慢速下缓缓飘落。

字幕由下上移充幅滚动。

旁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洪流滚滚,但挡不住逆势而上的潜流,招工、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考试等等,死死咬定的目标是——回城,回城。

这是一道满意不满意的民意天问。197810月,共和国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仿佛一夜之间堤坝崩溃,知识青年中的绝大部分回流到了城市。

 

12.镜头闪回,知青代表的大会发言的场景。叠印过渡到山水湖田的空镜头。

特定历史年代的歌曲在发言的场景中保持静默。然后做背景音。

知青代表现场发言录音:“那是1972年的一个冬日,我搞到了一张招工通知书,登上了一艘驶离沅江黄茅州的客船,当时我心如受伤的芦苇,泪水凝结成霜,我伫立左舷发下重誓:今生今世永远不再回望这方土地。

 

13.画面出现80年代的喧嚣城市,涌动的单车潮,匆匆的人群,街头的商贩卖场,满满的图书馆,最后是奔驰的火车。

背景音是城市的喧嚣。

旁白:知青大返城,孓然一白丁。既无知识也不年轻。

时年共和国百废待兴,义无反顾地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返城的知青来不及喘息,把昨天和过去都抛在身后,堕甄不顾,一切从头再来,所有从零开始。再度劳苦奔波,重新奋起拼搏。为生计为进取,为亲人至爱为人生无悔,用坚忍果决百折不挠打造“后知青历史。”

 

14.画面淡显出秋雨潇潇,叠印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老照片、老镜头、旧文物、茅草屋等。

特定历史年代的歌曲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仿佛从遥远中走近又渐行远去。

旁白:时光匆匆,人生碌碌。记忆,难道真的褪色消痕霉湿风干了吗。

曾记否,阡陌纵横的大田,蜿蜒长蛇般的垸堤;一字摆开状似蘑菇的草屋,还有农民那张饱经风霜、困苦贫寒,守定如碑、沉默如山的面孔。

那方土地那方人是放不下的,说要忘却那是自欺。可是,人的一生中唯有青春灿若星辰,我的星辰却在穹荒月缺下漂泊蹉跎。这样的话题过于沉重一下提不起,这般的心灵过于孱弱一触就痛,只有心底深埋,久远封存。

 

15.镜头突然切换:背景洪水滔天,画面快速叠印沅江告急的画面,纸媒报道的赈灾活动。

音乐静默。片头主题歌弱起作背景声。

旁白:公元1996年,百年不遇的洪水突袭,沅江失守,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十垸九溃,遭受重创的73万沅江人民哀号求助。

沅江告急。最先惊起的是知识青年群体,他们奔走相告,大声疾呼,竭力筹得230万钱物送达灾区。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预演,12年后发生汶川大地震,举办盛世奥运会,“志愿者行动”在亿众瞩目中正名。

这是知青情结撼动魂魄的张扬,真情掀开尘封冲破心闸,井喷似的爆发出来。

 

16.画面转换到知青代表欢迎会上的发言镜头。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知青代表现场录音同期声:“沅江的这方水土和乡亲父老们,当年将我们收留下来一把揽入怀中,让出微薄的口粮填补我们的辘辘饥肠,再把我们摔打磨练之后放飞天地。这般的情意叫恩德,怎能忘却,怎能舍弃。

 

17.叠印出邓晓雄的湖边跪拜。镜头推进:长景、中景、近景、特写。定格。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旁白:我单膝跪地拜谒苍天大地,东方古大陆板块上有一方土地叫沅江,她在我那段青春燃血的岁月里,给了寒霜酷暑的多情眷顾;泱泱中华亿兆子民中有一族群叫农民,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侯,给了艰辛劳苦的偎依怀抱。

 

18.镜头暗转。老镜头:2001年沅江欢迎知青返乡的活动。胡子敬和“辣妹子”食品厂。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旁白:沅江感念知青,2001年组织了长沙知青第二故乡行。知青感念沅江,帮助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知青情结注入了新内容,那是感恩回报。

 

19. 镜头转换到丁丁的故事。

音乐静默。

丁丁现场同期声。

旁白插入:这是乡民村俗,婴儿出生呱呱坠地时最先碰到的第一人,就是“逢生干爹”或者“逢生干娘”。

小伙子在“逢生干爹”的帮助下,进城务工,到深圳淘金,最后回乡办起了一个小商店,娶妻生子,建房买车,在当地先人一步跨进了小康生活。

知青的感恩回报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大善力举,小善而为,人文情怀自然而然地的生发流淌,缓缓地消解二元化的城乡结构。

 

20.镜头暗转。出现各乡镇的欢迎画面。画面字幕表注欢迎地:共华、泗湖山、黄茅洲、千山红、南大、草尾等。胡子敬的感慨。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旁白:沅江感念知青,在2008年又组织了“情系沅江相聚今秋”的活动。先是沅江市委市政府,再到镇到村到组,就像火炬接力传送热情。三千宠爱加一身,好似馥郁浓香的酒意滥觞,返乡的知青们都醉了。

 

21.镜头从容播放切换画面:丁玉兰的照片和笔记本。刘迎放万华兰的打算。留澳博士的心愿。镜头组合变换乡村回访的画面。

音乐静默。

旁白:知青情系沅江。情到深处是现在的村组,当年插队落户的大队生产队。少小离家老大回,近乡情怯怯,我的父老乡亲现在还好吗。

 

22.泗湖山高月英的感恩之旅:行前感慨和见面激情。

音乐静默。

高月英的现场同期声。

旁白:知青高月英提起往事就泪眼婆娑,40年前她就像一只小鸟孤栖,是当地的农民给了她视同女儿般的呵护。当年的老支书关心她的婚姻家庭,抚养她的两个孩子。人间大爱,大爱无形,点点滴滴融于平平淡淡中。

 

23.镜头切换到卓建清抱头痛哭。

旁白:知青卓建清惦记老支书,返乡的第一桩心愿就是看望那位善良的老人。没想到老支书已经故去,卓建清抱着老支书的后人失声痛哭,泪水滂沱。

 

24.镜头暗转到胡子敬、刘迎放、万华兰、北大二队知青的祭拜画面。

音乐静默。

旁白:知青们用传统的民俗追思故去的好人。坟头草青鞭响处一柱香火敬一个神,两行热泪哭一个人,三跪长拜谢一份恩。这是如同土壤,最普通最平凡不过的一群农民,不问阶级不问出身拒绝世态变脸,恪守善良朴实,只认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人心贴人心,真情换真情。

 

25.画面转到采访留守知青的场面。

音乐静默。

旁白:闵立宏原是长沙四中的高三学生,那个时代厉行出身歧视的神圣法则,她被命运安排乡间固守。

我们无法统计,还有多少知青是为何种原因没有搭上回城的末班车。他(她)们好像候鸟群中落单的孤雁,不再倦飞而栖留原地。更像是被风吹向远方的一粒种子,随遇而安,落地生根。这就是留守知青,闵立宏、×××等等。

命运似乎没有给予太多的微笑但即算是田垄湖边的一根小草吧,该绽绿的时候还是要绽绿,悄然间生发成了小草丛。留守知青在当地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伴随着恋群思乡的情愫渐渐消褪,清苦地书写着已将他乡做故乡的点点点滴滴,慢慢地归于从容淡定。

 

26.镜头切换到乡下村景新貌。草尾街西式鼓乐队。农民砖瓦房,新式卫生间等。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旁白:知青故地重游,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径。当年的茅草屋已换成了砖瓦房,城市文明走进了农家的卫生间。村民文化不让城市。农民生活旧貌换新颜。

 

27.镜头切换大田绿野,田畴秋黄。切换到采访农民的场景。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农民现场采访同期声。

旁白插入:知青们返乡的一个惊奇是:大田里人影稀少,看不见了水牛。

农民告诉说:当今作田不再辛苦,人畜劳作、弯腰曲背、人背肩挑的旧日风光已经不再。一个劳力可以取代原来1520个的劳力耕作,大量的农民洗脚上岸,进城务工。

作田辛劳没饭吃,这个难题几千年没有解决,现在几十年间就解决了,真是翻天覆地大变化。

 

28.镜头切换:村间公路,茅草街大桥。旧日码头遗址。草尾旧街新景。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旁白:知青们在旧日码头的遗址上怀旧。知青们在草尾堤边凭吊旧街。知青们奔驰在乡间的柏油公路上。知青们穿行茅草街大桥,感叹天堑通途。

知青返乡,怅望着所有的熟识都变成了不识,欣喜地领略苍桑巨变,真诚地为第二故乡祈福。

 

29.镜头切换:知青论坛的画面。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旁白:知青论坛开讲,主题是知青精神。

知青返乡时,青丝转霜染,沧海变桑田。且喜且悲里总想坚持固守着什么,那就是所谓的知青精神。

 

30.镜头切换,不断闪回本片中各种经典画面。

片头主题歌作背景音。

旁白:当年与共和国同辈份的一代人命运跌宕,青春岁月里落籍农村成为农民,沉入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历经磨难,虽然磨难并不为他们所独享,农民身份并不为他们量身定制。但是,他们有着不同一般的敏感觉悟,无可替代的体验洞察,不可比拟的真知探索。

所谓的知青精神,要永怀感恩之心,谦卑地仰望那方土地那方人。坚持固守一个悲伧的良知:“农业苦、农村苦,农民更苦”。

所谓的知青精神,所确认所追寻的就是人的幸福。

或许不需要什么知青精神,它本就是我中华魂的一缕精气,洪荒亘古,万世长存。

 

31.镜头切换,推拉摇移。沅江欢送知青代表的画面。叠印滚动充幅出:工作人员名单。鸣谢单位(人)。湖南知青网(包括网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