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种视角] 欧美人眼中的中国炒房客(外一篇)

 

 欧美人眼中的中国炒房客

 

    我的同事麦克是个挺神气的大帅哥,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是我所在部门的系统管理工程师,年收入7万多加元,比加拿大人均收入高了一倍多。麦克6年前结婚,之后添了一男一女两孩子,3年前买了一栋大洋房,生活可谓美满幸福,典型的北美中产阶级。

 
    可是,近来他像变了一个人,瘟鸡似的时常唉声叹气。按说在欧美不能随便打探别人的隐私,但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之下,近日忍不住开口问他:Is something wrong?

 
    没想到他瞪了我一眼,说道:“都怪你们中国人!”

 
    我一愣,不会吧,忙问怎么回事儿。

 
    原来,多伦多的房价这些年一路飙升,已然大大超过了当地收入的增长幅度。麦克购买房子时,房价已经高处不胜寒,因为北美多年来房价一直维持在平均家庭年收入一到二倍之间。而他买房时,多伦多房价却已超过他们夫妇年收入的4倍了!按北美人的生活习惯,孩子大了必须分房而居,享受各自的自由空间,麦克只能硬着头皮买大房。当然啦,收支相抵的日子过得紧绷绷。

 
    “但这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我反问。

 
    麦克说,你们中国的有钱人,来到这儿有了一套房子还买第二套,买了两套还想买三套,甚至四五套,一门心思靠炒房子投机赚钱,一个新楼盘一开盘,70%的买家都是中国人;一套二手房一上市,中国人就争先恐后拼命地抢;中国人可以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不去歌剧院、不购买图书、不到体育馆看球赛、不出去旅游、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买房子买房子,哪怕自己没钱也要四下借钱去买房。多伦多的房价就是这样被你们抬高了!害得我们都住不起了!我父母已经退休了,原本准备在老房子里安度晚年的,结果他们的房子也涨了,地税也随之涨了一倍多,搞得他们入不敷出,只能将房子卖了,多伦多待不了了,搬去了伦敦(安大略省的一个小城),害得我每次去看他们都不方便了!我今天的生活状态全拜中国人所赐,逼迫着我像你们那样生活。不怪你们我怪谁?

 
    听了麦克带有偏见的情绪宣泄,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来都不曾想到,在当地人的印象里,我们华人的形象会如此不堪。本想立刻反驳,但看着平时温文尔雅的麦克涨红了脸说出这等重话,显然是被逼急了。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打了个哈哈就此打住。回头仔细一想,麦克说得也并非不无依据。

 
    其实,房价飞涨,别说对当地人往往弊大于利。对于中国移民本身也一样,别说越来越买不起,就是起先买得起,结果也不一定好。我一个好朋友,为了让孩子能在好学区受教育,夫妇俩12年前在纽约上州,买下一幢50万美元的房子,与克林顿总统退休隐居的地方是同一个社区,可以算是克林顿夫妇的邻居,可见地段之好。前几年房价猛涨,他们房产的市价一度高达100万美元。有一次聚会相见,我恭贺他们成为“百万富翁”了!没想到他们苦笑道:“有什么好祝贺的。这几年Property tax(房产税)随着房价年年涨,本来1.5万美元的税,现在房价100万美元,每年要交3万美元的税。再这样下去,明年我们可能就住不起啦!”他们话音未落,“幸好”房价开始下跌,目前他们房子的市值,已回落到六七十万美元,这才松了口气,可见房价飞涨会出“大事”的。

 
    这几年,欧美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在下跌,唯独中国移民群居之地不降反升。全球几乎所有中国人的聚集之地,如纽约唐人街、皇后区的法拉盛、布鲁克林的八大道,旧金山和洛杉矶的唐人区,以及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澳洲的悉尼、墨尔本等地,房价都高高吹起。在全球经济危机之际,偏偏中国人还在抢购房子,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这种情况令欧美人开始无法忍受。在澳大利亚,从去年7月开始,对外国人实施房子限购令,这在号称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实属罕见,是对外国人(其实就是以中国人为主)在澳洲炒房忍无可忍的具体措施;在温哥华,这段日子英文媒体大幅报道华人(尤其是中国内地买家)在温哥华的抢购房产潮,已有开发商收到本地人士的抗议电邮,指房价过高遗祸下一代,且华人已太多,应该限制移民,有人甚至扬言要炸毁开发商的办公室。因为传统的欧美人用于房子的支出不超过税后收入的三分之一,现在房价疯涨得令他们买不起房子,或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气愤在所难免。

 

    前几天,温哥华市议员及市长候选人Peter Ladner明确表示,鉴于温哥华房地产价格飙升,政府应限制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购买房子。他指出,大量来自中国的炒房者是导致房价高升的主要原因,“由于房价飙升,本地人已经大量迁出,同时阻止了新移民的进入。最后你得到的,已经不是我们曾为之自豪的城市。”

 
    事实上,加拿大自1995年开放的中国大陆人直接移民,最近,加拿大作了一个对移民的调查问卷,只有9%的加拿大人喜欢中国移民。谁能想到,千百年来中国人勤劳的形象,被投机取巧的投机者代替了。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爱房”情结,与欧美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俗话说“入乡随俗”,身在异国他乡,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来适应中国人。假如有一天真把人家惹急了,也就不能阻挡别人反对中国人移民和限购房子的措施。

 


——摘自《北京青年报》作者 陈思进

 

 

与日本公务员打交道的几件事
 


 

      “公务员”在日本是个有特殊地位和规则的行业,儿戏不得。

 

1992年春,第一次去东京探亲。落地后,外国人都必须去所住地的区役所(区政府)办理“外国人登录证”。我去办理的时候,是一位S先生接待的。这位公务员在柜台的那一侧、面对我站着,我填多久他就站了多久,还很客气耐心地教我如何填写。

 

从我填写的资料中得知我女儿是以小提琴演奏为职业时,他称赞了几句,并说他也是音乐爱好者,会吹萨克斯,还是这个区业余乐队的指挥。由于他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我出于感谢——当然也有一点结交朋友的意思,就说可以送两张后天我女儿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票给他。

 

他立即严肃起来,摇着手说:“不必不必,如果我要去听音乐会,自己会买入场券的!”我坚持要给他赠票,他只好明说:“我们公务员有规定,不可以接受赠送??”

 

后来得知,他确实自己买票去听了我女儿的音乐会。

 

在东京住了几个月后,家里略显拥挤,子女就给我另租了一套日本人的房子。房东的儿子M是在当时仍属国有的邮局工作的邮递员,类似于“央企”职工,也是公务员。

 

我与M多次交谈后发现,他很为自己是“公务员”而自豪——工资虽然不算高,也就是20多万日元,但工作稳定,没有私营企业里随时被辞退的危机感,退休后还有比其他行业略高的养老金和福利待遇。他还告诉我,日本很多女人都愿意嫁给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道德品格都是很好的”。

 

租他们家的房子,虽然按月付费,但毕竟承人照顾,我还是很感恩,就送给他两个清代的普通铜钱,略表心意。他先是说了许多感谢的话,可就是不肯“笑纳”。我不明就里,始终坚持送给他,最后他勉强收受了,鞠躬致谢说:“我也一定要送你日本的古币,你可一定要接受呵!”

 

我以为他只是客气,并未在意。大约半个月后,他到我房间来,送给我三个日本的古币,是他特意去旧货商店买的。我心下很不以为然,觉得很生硬别扭,不像是正常的人情往来。他却认真地说:“这是一定要的!这样我心里就安定了——我们公务员按规定是绝对不能收受别人礼物的,我送你这三个日本古币后,心里踏实多了!”

 

我说,不至于这样严重吧?!他还是笑着对我说:“公务员就是公务员,与其他职业就是不一样的,谁让我是公务员呢!”

 

遵守规定到这样刻板的程度,令我大跌眼镜。但自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向日本的公务员表达任何“心意”了。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作者 刘晓冬

 

 

TOP

 

           中国人了不起啊!钱多得把外国人的房地产都炒上天了,就是不知这些到外国的炒房者钱是从那来的?

           文明国度的公务员就是文明,他们是真正的公务员,他们清楚自已的本份是为民众服务.

TOP

加拿大是个“貌似”民主的国家,政府该不会以房地产来敛财呗,该有办法制约炒房客呗。

TOP

家有未成婚的儿子,提到房子就头疼。此贴不敢跟,不能跟,不跟了。犯规一次给儿子征婚:不要房子也肯嫁的女孩请致电12345678。

TOP

麦克说,你们中国的有钱人,来到这儿有了一套房子还买第二套,买了两套还想买三套,甚至四五套,一门心思靠炒房子投机赚钱,一个新楼盘一开盘,70%的买家都是中国人;一套二手房一上市,中国人就争先恐后拼命地抢;中国人可以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不去歌剧院、不购买图书、不到体育馆看球赛、不出去旅游、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买房子买房子,哪怕自己没钱也要四下借钱去买房。多伦多的房价就是这样被你们抬高了!害得我们都住不起了!

 

 

      这就是有钱的中国人,有钱只想钱生钱,我们老板就是这种典型,他资产逾亿,邀请他出去旅游他说那有什么看的?歌剧、球赛更是对牛弹琴了,一门心思动“钱生钱”的脑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