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陈恺良夫妇及齐石坚一道
拜谒曾国藩墓
曾国藩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晚清重臣。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为纪念这位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晚清奇人,我与“潇湘神马”陈恺良夫妇及国画家齐石坚一道拜谒了曾国藩墓
据史料记载:曾国藩墓,位于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望城县平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归葬于此,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为墓冢、墓围、拜台、平台、神道、牌坊、墓庐、碑亭8大部分。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附碑均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祭坪约50平方米,东西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字样,距曾国藩墓约60米处立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学士李鸿章撰、翰林黄自元书,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
我们一行四人来到望城县泥深路烂的坪塘镇,时近中午,我们驱车在尘地飞扬的坪圹街上转了几圈才找到一家干净点的酒家,恺良夫妇作东,吃了中饭。
饭后,一路相问,乡人指点我们从水泥厂的大门转入,沿着乡间阡陌七弯八拐,慢慢往丘陵中深入,春月的山林正日益丰腴,在一棵大樟树下还有一个小小的土地庙,庙前居然还有描了花的照壁。
从樟树下右拐,田地中兰花草籽正姹紫嫣红,恺良夫人在此留影。
不远,便看到掩映在青山中的花岗石墓围。我们弃车而行。
由此竹林处上山,我们来到了一座名为伏龙山的山丘前。远眺伏龙,满目碧绿青翠,树木茂密,郁郁葱葱;近看山下,农舍数间,阡陌纵横,一派田园风光。曾国藩墓就掩映在斑驳树影之间。
伏龙山,名字叮当响,其实却只是一座小山丘,山势低矮,平淡无奇。单就山的气势而言,怎么也想象不到,清代名臣曾文正公正长眠于这低矮山丘。
登上二十六级台阶,便到了墓前的拜堂,我们整了整外衣,我们一起叩首而拜,我却只是满心的崇敬,因了这崇敬而必须叩拜。
佛门弟子陈恺良诵着经文绕墓一周
佛门弟子陈恺良叩拜曾文正公
陈恺良夫人叩拜曾文正公
齐白石侄孙、国画家齐石坚叩拜曾文正公
我也在曾文正公坟前叩拜
才子佳人—潇湘神马恺良夫妇
石坚、恺良、我。
双峰县委和曾文正公后清明耒祭奠的花圈犹在。
曾国藩墓在民国时期也受到重点保护,但在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曾墓遭到了严重破坏。
第一次毁墓事件发在1950年代 “农业合作化”时期。在“破四旧”运动中,除墓冢、墓桌外,其他地面附属建筑悉被破坏,精美的条石让附近村民搬回家建房子砌猪圈,砖石被挪作修桥修路用,墓前的唐代名刹桐溪寺在这一时期也荡然无存。。
第二次破坏则发生在“文革”期间,墓地上的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被推倒,砸碎。当时红卫兵打算挖开墓穴,但因为曾墓是用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浇而成,非常坚固,使用炸药也没有能把墓掘开。
1989年冬曾墓被盗,盗墓贼到底从曾国藩的墓内盗走了多少文物?目前不得而知,其案至今未破。
眼前的曾墓近几年修复的。
沿墓冢左侧小水泥梯通道而下,道旁侍立的石翁仲只有一个还默默地袖手站立在乱草丛中,迎接我们四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另一个则断成两截,两匹只剩下躯干的石马卧倒在土坑中。原御碑亭、庐槽门已不存在,至于石马、石狮、石虎,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LEFT: 209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10021px; opacity: 1" initialized="true" cache="1" fade="false" cover="0" layer="1" mtype="menu" ctrlkey="aimg_49144">下载 (172.76 KB)
45 秒前
再往下走,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LEFT: 24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11018px; opacity: 1" initialized="true" cache="1" fade="false" cover="0" layer="1" mtype="menu" ctrlkey="aimg_49139">下载 (159.21 KB)
6 分钟前
墓地附近之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眼前的“观音殿”、“念佛堂”亦系普通农屋改成,但木门紧闭,已不闻木鱼念经之声。
作为一代名臣曾文正公的墓地,这里太破败荒凉了。
毛泽东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也说过:曾文正公足为吾人之师资;
其实,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民族,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曾文正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