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镇和街景(丽江印象之三)
上午去了束河古镇,中午回来睡了午觉,下午便到丽江古镇去了。
古镇入口的大水车依旧在那里吱吱呀呀地转着,而周边的景致却大为改观:原来和水车相对的桥左没有什么房子,而现在却是飞檐画角,楼阁如林,看不到尽头,看外表,都是做餐饮或商店的;街口就像是70年代电影散场时的情景,用“联袂成云,挥汗成雨”八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融入汹涌的人流,我们进入街道,自然而然地就被冲到了最热闹的四方街广场。广场旧貌依然,但游客太多了,白日杲杲之下,连找个阴处坐坐都很困难。一队拿着拨浪鼓挂着黄绸带的人簇拥着一对新人,莫名其妙地喧嚣着,从广场招摇而过,很明显,这应该是某旅行社的设计,这使本来就人山人海的广场更掀起了一波一波的人浪。我们转入小街,一排排的都是商店、旅社,而且大都是外地人当老板,招募些本地的少数民族人做伙计,做的也都是游客的生意。我们拣清静的地方走,左转右转,终于在木府后面的街上找到了我印象深刻的三口井,原来那里有一家本地人开的三口井客栈,极为雅致,但现在似乎已经倒闭了,整条街都有点破败之感……等我们再走到主沟旁,天尚未全黑,但主沟两旁一家挨一家的酒店都开始营业,灯红酒绿,光怪陆离,酒店里坐着的,酒店外挤着的,都是亢奋的年轻人,丽江的夜真是年轻人的世界啊……
一个可供人休憩、供人冥想、供人回味、供人读书的丽江已经远去,另一个充满刺激、充满激情、充满梦想、充满青春的丽江已经诞生。我大概是老了,有点不习惯,但世事如此,我等亦无可如何了。
第一张是丽江的主街,那条清渠便是主沟,水是从黑龙潭流来的。第二张是女同胞的合照,是在主沟的桥上拍的,后边那栋挂着灯笼的房子,就是原来出名的“一米阳光酒店”(因在这里拍过电视剧《一米阳光》(我没看过),便取了此名)。现在这个酒店做大了,成了股份公司,地址也迁到离大水车不远的街口。这里似乎已经易主,有点破败之像了。
第一张是四方街广场举行游街结婚仪式的队伍,第二张是被雇来给队伍背嫁妆的当地妇女,第三张是午后四方街口堆积如山的垃圾。
第一、第二张照片,还有点昔日丽江的风貌。注意第三张,尤其是横批,表达了一种心态,我想,丽江本地文风极盛,此决非丽江本地人所书。
这是丽江土司府邸前的照壁,那影子便是府邸的大门,照壁上的字是从《徐霞客游记》里摘录下来的。丽江的土司本为纳西族(徐霞客统称之为摩梭族),有自己的族姓。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遏制藏族的势力,大力扶植丽江土司,赐其姓为“木”(所以纳西族的贵族都姓“木”,平民都姓“和”)。有了中央朝廷的支持,木家势力大涨,所以其宫室的富丽堂皇可以和王者相比,《黑龙潭》一文提到的“解脱林”,便是和此木府配套的,是木家土司的家庙兼客房,土司就曾经在那里招待过徐霞客。
木府后边的三眼井,右上角的那所房子,曾经是座客栈。
丽江的夜,是年轻人的世界。
我们所住的小宾馆前就是雪山路,可清晰看到玉龙雪山。
下边都是在丽江的农贸市场里拍的,果鲜菜嫩,看着就想吃。
第三张是鸡豆糊糊,和《黑龙潭》帖中的煎鸡豆是同一种原料,做稀饭吃,配上烤饼,好吃极了。
中间那个,不是藕尖,而是芋头的嫩苗,做菜吃的。
雪莲花,这是晒干了的。想来,它长在地上的时候应该是十分艳丽的,不然,用这种形貌来形容姑娘,就有点唐突西施了。
土豆,我们曾将其误认为红薯。
色彩斑斓的芒果
切开了的火腿。极好看,味道我却不太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