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决定一生的99个简单法则》【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

         这本书是你的领航灯塔,作者以其多年对成功人士的研究经验告诉你,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骨”没有必然的联系。 成功是有章可循的,是可以复制的,成功关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成功就在于你能遵循这些简单法则! 但是,本书又不是这些法则的简单汇编,而是从一个个的成功故事里提炼出99条简单法则,向您娓娓道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沈思 著 
 第一部分:
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第1节:跳蚤效应

第2节:吉格勒定理

第3节:洛克定律

第4节:贝尔效应

第5节:杜根定律

第6节:要信之不疑才能开花结果

第7节:蜕皮效应

第8节:罗伯特定理

第9节:杜利奥定理

第10节:吉格定理

第11节:王安论断

第12节:隧道视野效应

第13节:皮尔斯定理

第14节:特里法则

第15节:比伦定律

第16节:基利定理

第17节:卡贝定理

第18节:布利斯定理

二部分: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一旦我们选择了自己的"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宽。以后我们可能会对这个宽度不满意,但是却已经很难改变它了。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开始时慎重选择"马屁股"的宽度。  

第19节:"路径依赖"原理

第20节:奥卡姆剃刀定律

第21节:王永庆法则

第22节:奥格威法则

第23节:韦尔奇原则

第24节:皮尔斯定律

第25节:雷尼尔效应

第26节:苛希纳定律

第27节:德尼摩定律

第28节:皮尔·卡丹定理

第29节:大荣原则

第30节:木桶原理

第31节:马斯洛理论

第32节: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33节:激励的倍增效应

第34节:马蝇效应

第35节:南风法则

第36节:刺猬理论

 第三部分:
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过多地强调了"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适得其反。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越高。聪明的企业家懂得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满足他。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员工对企业和自己工作的认同,激发起他们的自发控制,从而变消极为积极。真正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

第37节:波特定理

第38节:横山法则

第39节:威尔逊法则

第40节:表率效应

第41节:吉尔伯特定律

第42节:参与定律

第43节:古狄逊定理

第44节:拜伦法则

第45节:牢骚效应

第46节:犬獒效应

第47节:鲶鱼效应

第48节:赫勒法则

第49节:洛克忠告

第50节:热炉法则和乔治原则

第51节:破窗理论

第52节:青蛙法则

第53节:马特莱法则

第54节:纳尔逊原则

第四部分: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事关一个帝国的存亡。这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有时确实会成为事实。它告诫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微杜渐,以避免因管理瑕疵不断扩大而导致重大的挫折。
 

第55节:蝴蝶效应

第56节:沃森原则

第57节:"灯塔"效应

第58节:乔治定理

第59节:沟通的位差效应

第60节:弗里施定理

第61节:蓝斯登定律

第62节:史提尔定律

第63节:适者生存法则

第64节:罗杰斯论断

第65节:儒佛尔定律

第66节:达维多夫定律

第67节:达维多定律

第68节:弗罗斯特法则

第69节:蓝柏格定理

第70节:冰淇淋哲学

第71节:费斯法则

第72节:吉德林法则

第五部分:
戴尔电脑公司提供了另外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那就是制定让定位不同的竞争对手很难模仿自己做法的决策。定位决策让戴尔电脑公司在近十多年里表现不俗,即便在其他个人电脑公司出现亏损的时候,它仍然能够赚钱。戴尔电脑公司的直销模式最终推广到了整个电脑行业,但是,为什么戴尔电脑公司的竞争对手没有更快地做出反应呢?为什么其他电脑制造商可以让戴尔公司长期以来占据了这么多的市场份额呢?

第73节:波特法则

第74节:巴菲特定律

第75节:"标杆管理"法则

第76节:史密斯原则

第77节:鲁尼恩定律

第78节:马太效应

第79节:格利定理

第80节:雅格布斯定理

第81节:沃尔森法则

第82节:摩斯科定理

第83节:阿尔巴德定理和鱼缸理论

第84节:拉图尔定律

第85节:布里特定理

第86节:伯内特定理

第87节:光环效应

第88节:自来水哲学

第89节:奥美原则

第90节:"100-1=0"和250定律

第1节:跳蚤效应

你想跳多高,就会跳多高.

点评:目标决定人生.

"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你拿掉盖子,你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高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

为什么呢 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不再改变.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柯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15个钟头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了船.而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当别人告诉她这个事实后,从寒冷中慢慢复苏的她很沮丧,她告诉记者,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柯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记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

对于柯德威克这样的游泳好手来说,尚且需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对一般的人来说就尤其如此.同样,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也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可以追逐的目标.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因追逐目标而成功的典型.

在美国企业界,有一个深孚众望的奖项--美国国家品质奖.它象征着美国企业界的最高荣誉.赢得此奖的企业,必须是能生产全国最高品质产品的企业.

为赢得该项奖项,摩托罗拉公司从1981年就开始了竞争.它派了一个侦察小组,分赴世界各地表现优异的制造机构进行考察.目的不仅是看他们怎么做,也要看他们如何精益求精.所有摩托罗拉的员工都面临着挑战,力求大幅度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一批以时计酬的工人,负责指出错误并有奖赏.结果是产品错误率降低了90%,但摩托罗拉仍不满意.公司又设定了新的目标:所生产的电话的合格率达到99?997%.所有摩托罗拉员工,都收到一张皮夹大小的卡片,上面标示着公司的目标.公司还制作了一盒录像带,解释为什么99%的产品无故障仍嫌不足.这盒录像带指出,如果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以99%的品质来工作,那每年就会有二十万份错误的医药处方,更别说会有三万名新生儿,被医生或护士失手掉落地上.试问,99%的品质,对于将其性命托付给摩托罗拉无线电话的警察而言,是否足够

1988年,66家公司开始竞夺美国国家品质奖.大部分参赛单位实际上都是一些像IBM,柯达,惠普等大公司的某一部门,但摩托罗拉却以整个公司为单位参加竞赛,并以绝对的优势轻松夺魁.

1988年度,摩托罗拉因减掉了昂贵的零件修复与替换工作,而节省了二亿五千万美元.收入增加了23%,利润提高了44%,达到前所未有的记录.这样的盈余回报是令人欣慰的,也出乎原先的预期.一名主管声称:"得美国国家品质奖,有一种金钱买不到的奇效."这就是目标的效力,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使我们产生积极性.

还记得阿拉丁神灯吗 只要你用手摩擦一下,就能从神灯里面跑出一个精灵,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此刻,这个精灵就在你的身上.快告诉它你的目标吧,它马上就能帮你实现!

第2节:吉格勒定理

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提出者: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

点评:气魄大方可成大,起点高才能至高.

不少人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为什么 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敢为自己制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1969年,从小就喜欢吃汉堡的迪布·汤姆斯在美国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汉堡餐厅,并用女儿的名字为店起了名--温迪快餐店.在当时,美国的连锁快餐公司已比比皆是,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大店已是大名鼎鼎.与他们比起来,温迪快餐店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弟而已.

迪布·汤姆斯毫不因为自己的小弟弟身份而气馁.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高目标,那就是赶上快餐业老大麦当劳!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快餐业竞争日趋激烈.麦当劳为保住自己老大的地位,花费了不少的心机,这让迪布·汤姆斯很难有机所趁.一开始,迪布·汤姆斯走的是隙缝路线,麦当劳把自己的顾客定位于青少年,温迪就把顾客定位在20岁以上的青壮年群体.为了吸引顾客,迪布·汤姆斯在汉堡肉馅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在每个汉堡上,他都将其牛肉增加了零点几盎司.这一不起眼的举动为温迪赢得了不小的成功,并成为了日后与麦当劳叫板的有力武器.温迪一直以麦当劳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激励中快速发展着自己.终于,一个与麦当劳抗衡的机会来了.

1983年,美国农业部组织了一项调查,发现麦当劳号称有4盎司汉堡包的肉馅,重量从来就没超过3盎司!这时,温迪快餐店的年营业收入已超过了19亿美元.迪布·汤姆斯认为牛肉事件是一个问鼎快餐业霸主地位的机会,于是对麦当劳大加打击.他请来了著名影星克拉拉·佩乐为自己拍摄了一则后来享誉全球的广告:

广告说的是一个认真好斗,喜欢挑剔的老太太,正在对着桌上放着的一个硕大无比的汉堡包喜笑颜开.当她打开汉堡时,她惊奇地发现牛肉只有指甲片那么大!她先是疑惑,惊奇,继而开始大喊:"牛肉在哪里 "不用说,这则广告是针对麦当劳的.美国民众对麦当劳本来就有了许多不满,这则广告适时而出,马上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共鸣.一时间,"牛肉在哪里 "这句话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在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迪布·汤姆斯的温迪快餐店的支持率也得到了飙升,营业额一下子上升了18%.

凭借针对麦当劳的不懈努力,温迪的营业额年年上升,1990年达到了37亿美元,发展了3200多家连锁店,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上升到了15%.直逼麦当劳坐上了美国快餐业的第三把交椅.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建立者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尽管如此,齐瓦勃却雄心勃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成大事.

18岁那年,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这恰巧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看到了,问道:"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不是吗 "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向上升到了总工程师,总经理,最后被卡内基任命为了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最后,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业绩.凭着自己对成功的长久梦想和实践,齐瓦勃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开始时心中就怀有一个高的目标,意味着从一开始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以及自己现在在哪里.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至少可以肯定,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确的.一开始时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会让你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法则和工作习惯.如果一开始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眼界.有了一个高的奋斗目标,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尽享人生乐趣.

第3节:洛克定律

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埃得温·A·洛克

点评: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个奋斗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是不切实际地越高越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别人无法模仿的一些优势.只有好好地利用这些特点和优势去制订适合自己的高目标和实施目标的步骤,你才可能取得成功.对每个人来说,在实施目标时,只有当每个步骤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才是最有效的.

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打篮球的经历,也都知道与踢足球相比,打篮球投进一个球比踢足球进一个球要容易很多.你想过其中的原因没有 其实,这与篮球架的高度有关.我想,要是把篮球架做两层楼那样高,你进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反过来,要是篮球架只有一个普通人那么高,进球倒是容易了,但你还会去玩它吗 正是因为篮球架有一个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它告诉我们,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因此,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应该设置有着这种"高度"的目标.所以,洛克定律又可称做"篮球架"原理.

我们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总的高目标,但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千万别想着一步登天,多为自己制定几个篮球架子,然后一个个地去克服和战胜它,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普洛夫在临终前,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取得成功,他的回答是:"要热诚而且慢慢来."他解释说"慢慢来"有两层含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也就是说,既要让人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欣慰,不至于望着高不可攀的"果子"而失望,又不要让人毫不费力地轻易摘到"果子"."跳一跳,够得着",就是最好的目标.在佛教经典《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导师带着一群人去远方寻找珍宝.由于路途艰险,他们晓行夜宿,很是辛苦.当走到半途时,大家累得发慌,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打起了退堂鼓.导师见众人这样,便暗施法术,在险道上幻化出一座城市,说:"大家看,前面不就是一座大城!过城不远,就是宝藏所在地啦."众人见眼前果然有座大城,便又重新鼓起劲头,振奋精神,继续前行.就这样,在导师的苦心诱导下,众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珍宝,满载而归.

作为管理者,我们也要学会"化城"的艺术,不断地给自己的员工"化"出一个个看得见而且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引导集体不断前进.曾有人说过一个关于他朋友的成功的"化城"故事.他这个朋友在山东省莒南县再生资源公司当经理,他刚上任时,接手的是一个乱摊子,企业连年亏损,员工士气低落.上任伊始,这位朋友就来了个"小步快跑":给每一个分支机构定一个力所能及的月度目标,然后在全公司开展"月月赛".每到月末,他都亲自给优胜单位授奖旗,同时下达下个月的任务.这样一来,全体员工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努力完成当月任务上来了,没有人再去谈论公司的困境,也没人抱怨自己的任务太重.半年下来,全公司竟然扭亏为盈.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在市内小有名气的先进企业了.由此可见,在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给员工定出一个"篮球架"那么高的目标,让大家都能"跳一跳,够得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鲁冠球创立万向集团时,想法很简单:改变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要当工人.二十年后,万向的企业目标改成了"奋斗十年加个零"(即企业利润增长10倍);柳传志创办联想时只有两个目的.用他自己的话,"一个是能养活自己,另一个是在当时的中科院没有事干,找个能干事的地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目标已不可能凝聚一批人,于是联想提出了新的做大做强的目标.无论是万向还是联想,它们都在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做大做强了.

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是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我们都要有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而能长久保持你苦干热情的最好方法,就是为自己制定一系列的"跳一跳,够得着"的阶段性目标.要是这些都完成了,那么成功还会远吗 !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