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高速公路的随想

 

                       高速公路的随想

             乐乎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务院有关部门曾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到欧美一些国家去考察高速公路的建设状况。回来后,他们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并发表在报纸上,报告指出,欧美国家地广人稀,适合修建高速公路,我国人多地少,粮食问题尚未解决,如果修建高速公路的话,势必大量占用农田,从而给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结论是我国在现阶段不宜发展高速公路。看到这份调研报告,我很不以为然,觉得欧洲许多国家和日本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也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甚至还不如我国呢,不也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吗,从未听说这些国家出现粮食危机,倒是那些没有高速公路的国家经常闹饥荒。为此我还郁闷了一阵,心想这辈子恐怕不知高速公路的真面目了。

 

谁知没过几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到嘉定)就横空出世了,虽然仅长18 .5公里,但打破了我国不宜建设高速公路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一年之后,198988,广东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也建成投入使用。从此以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掀起了建设高速公路的高潮。

 

由此可见,专家学者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尤其是某些御用或豢养的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和股票专家头头是道的预测,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以免被忽悠。当初出国考察的那些所谓的专家,除了善于迎合领导人的意图,刻意演绎领导人的指示之外,哪里有什么独立思想和人格,他们是奉旨到国外寻找我国不宜建造高速公路的依据的,因为某领导人曾高瞻远瞩地做过高速公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批示。

 

广佛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前几天,管理部门特地开放让市民参观。我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异常,因为从来没有亲睹过高速公路的模样,不知与普通公路有何不同。一大早,我就骑着自行车,载着老婆女儿去看新鲜,一路上都是往广佛高速公路方向去的自行车,大家都想去看个稀奇。

 

骑着自行车沿着高速公路一直踩到佛山,觉得高速公路除了没有红绿灯,不准行人和非机动车上路之外,似乎并无特别之处,有些失望,原来高速公路也不过如此。后来有人在报纸上对高速公路提了一条意见,说服务区的标识是西方的餐具——刀叉,这是崇洋媚外的思想作怪,在我们的国土上,刀叉应改为富有中国特色的筷子。结果遭到大家嘲笑,说你这个老同志的“同志”这个称呼,也是从外国引进的,是不是应改为“老朽”才适合中国国情呢。

 

在高速公路出现前,我国的公路都是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收费确实是个新鲜事。当时广佛高速收费7元,大家一时还接受不了,公路还收费,闻所未闻,那和过去土匪的买路钱有什么区别呢?再说那时车少,走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省不了多少时间,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这时又有专家出来论证了,说走高速公路,虽然要交路费但省油,从长远来看,汽车磨损也减少,绝对合算。然而那时汽油便宜,不过几毛钱一升,专家这番有道理的话说服不了人们。有单位曾发文禁止本单位的公车走高速,谁走谁出钱,不予报销。所以广佛高速建成通车后很长一段时间,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并不多,大家都在看收买路钱的笑话。与现在广佛高速扩建成八车道后仍熙熙攘攘,时不时还拥堵成天壤之别。

 

据报纸说,到去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7.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到2020年将达到10万公里,将跃居世界第一,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里网,可以覆盖十多亿人口。当然,成绩固然骄人,问题也在所难免,如高速公路的设计、收费和服务等,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过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不难解决,不谋发展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那才是真正的问题呢。

 

现在,每当我驾驶汽车风驰电掣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时,不禁回忆起高速公路的建设历程,只不过短短20多年的光阴,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其间巨变岂是沧海桑田可拟,更可喜的是人们思想的改变,“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的观念深入人心。联想到我亲眼所见的埃及、印度、俄罗斯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状况,感慨就更多了。

最早也是最朴实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乐乎侃侃而谈中国的高速公路,又多了一个话题。若在50年代就注重方方面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恐怕我辈人又是一个样子,另是一种生存状况了。迟暮的日子,总还是嚐到了现代化高速路的滋味。

TOP

      第一次体会高速公路的好处,是90年代末到新疆,新疆幅员辽阔得不能想象,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动辄就是几百公里,而高速公路的修建,真的大大节约了时间。

      其实,高速公路还要辅以一般公路才能使交通更为便利。这次在东莞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广东这方面做的特好。在东莞境内跑,远点的走高速,近的则走一般,方便已极。

TOP

哈哈。。。土匪的买路钱,是不能不交的!

TOP

     乐乎是个有心人,这么多历史的、已经让人淡忘的事情还记得那么清楚,不简单呢!

      砖家的话确实不可太信,太信会吃一些哑巴亏,在房价问题上我就吃过“林教授”的大亏。

     不过,砖家也是要吃饭的,他们不当御用喉舌,还想拿那么多俸禄养家糊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