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使鹿部落”,指的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是一个跨中、俄两国的跨界民族。这个民族历史悠久,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生活在外贝加尔湖河贝加尔湖一带,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现在,居住在俄罗斯境内的称为“通古斯人”。我国在1957年正式定名为“鄂温克族”。2000年人口普查,鄂温克族有30505人,而现在只有243人了。
鄂温克自治旗位于海拉尔市(呼伦贝尔市)南边,总人口14.95万,以畜牧业为主。
鄂温克猎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现在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而雅库特人就是生活在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而离此并不遥远的鄂伦春人,1996年放下了手中的猎枪,全面禁猎。比较有趣的是,除了中文名字以外,他们都有一个俄罗斯名字!
1965年,鄂温克猎民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去年从“旅游卫视”看到,北京青年顾桃为“最后的使鹿部落”作的专访,我们都被感染了。
我们今天去探访的,就是敖鲁古雅民族乡的一个“猎民点”。
1、到了,到路边来迎接我们的鄂温克汉子姓肖。旁边那条硕大的猎犬看上去凶猛,叫声宏大,老肖轻声一吆喝,立马把我们当朋友了。
2、转过身来一看,这就是“猎民点”,太简陋了吧?但是,鄂温克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3、招牌——声明,我不是在做广告!
4、鄂温克人世代居住的“撮罗子”,用桦树皮搭建的。
5、晾晒的兽皮。
6、日常用品就这么放着,绝对没有问题!想想,谁能到这深山老林里来偷东西啊?
7、荣誉!注意右边挂着的腰刀。
8、铁炉子,取暖、烧水、炖肉、烤列巴(俄罗斯人吃的面包,鄂温克人自今保留着自烤列巴的习俗)。
9、收拾得挺干净。
10、女主人一定非常能干。追溯到很久以前,鄂温克可是一个“母系社会”啊!
11、挂着些兽骨。
12、
13、他们的“储藏室”,把一时用不完的东西放进去,来年转场回来一定还在!
14、圈鹿的围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