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西游漫记之十九 —— 吐鲁番

 

 

        9 月 28 日   晴

    昨夜上车后人不多,我找了一个靠车门的二人座位躺下睡觉。列车正点到吐鲁番要早上5点多,一夜正好休息。谁知凌晨2点左右,我被冻醒了。觉得寒风从车门往车厢里灌。后来冷得不敢伸脚,只能缩成一团靠在窗子边。车子停在一个小站,我听有人说“下雪了”。我往车窗外看了一眼,果然看见黑色的背景下雪花在飞舞。怪不得这么冷,原来在下雪。可是现在阳历十月还没到,怎么就下雪了?车开后,听见广播报“鱼儿沟”站。喔嗬!“鱼儿沟”我听说过,这一线是新疆的百里风区,列车经常在这一线因遭遇大风而被迫滞留,据说还出过列车被刮得脱轨的事。
    后来温度逐渐回升,我也就迷糊起来。好像还没有睡着,就听见列车员报站,说吐鲁番快到了。要大家做准备。我看一下手表,还不到4点,心想怎么这么快?谁知做好准备又坐了半小时,根本没有到站的影子。问列车员,他笑着抱歉说“看错了站,报错了”。俗话说“黄金难买黎明觉”,养精蓄锐的最佳时刻被他扰黄了,整整一个小时可以安息呀,千仇万恨涌心头!
    列车5:05到了吐鲁番车站。车站的位置在吐鲁番的大河沿镇,一般人把火车站就叫大河沿。早就听说大河沿离吐鲁番市有五、六十公里。出站后,跟着一帮下车的旅客上了接客的中巴车,后来就黑灯瞎火地开往吐鲁番。
    到吐鲁番天还没有亮,在汽车站附近问了几个宾馆,都是客满。只好进到客运站附近的“友家宾馆”,先在大厅的沙发上坐一坐,等8点以后有旅客退房再办入住手续。
    迷糊中觉得大厅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动,似乎有人退房了。于是睁开眼睛,起身办理入住。还行,迷糊的时间不长,效率挺高,一身疲劳尽去,可以开始新的一轮游玩了。
    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是内地连接新疆、中亚,以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既是古时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各种文化遗址和维吾尔古村落很多,还有天下闻名的“葡萄沟”,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当我拿着吐鲁番地图标注那些重要景点时,很清楚,没有二天玩不出个大概。
    按常识,吐鲁番这样的旅游城市搞自助游是很合适的。于是我们请“友家宾馆”的老板帮忙找个小车。按照我圈定的路线和景点,与司机当面约定,一日游,200元搞定。司机姓单,38岁,回族人。
    第一个景点叫苏公塔,就在吐鲁番近郊。是清朝吐鲁番郡王苏来曼秉承遗志为其父额敏所建,故又称额敏塔,距今已有200多年。当我第一眼看到苏公塔时,怀疑这是后来新修的,因为怎么看也像是一个模型。塔身圆柱形,上细下粗,以黄砖砌筑,用拼砖的方式构成各种图案花纹。顶呈盔形。在南方200多年的古塔,塔身总有点草呀小树什么的,而这个苏公塔干干净净。黄砖也像是火候不到的土坯,让人耽心下场雨就把它淋塌了。我专门问了一下守塔的管理人员,这是不是古塔。回答是肯定的。
    吐鲁番太干燥了。记得在乌鲁木齐旅行社看到有人联系到吐鲁番旅游,那位游客说如果到了吐鲁番碰到下雨玩不成怎么办?旅行社的人大笑:到吐鲁番碰到下雨?玩不成?那你可就中大奖了!以吐鲁番的气候条件,塔上不可能成活小草。当然,黄砖也不是土坯,苏公塔就在烈日和热浪中挺立了200多年。
    我们走进塔旁边的礼拜寺,问管理人员能不能让我们上塔去。听说塔内无木料,全凭砖砌成螺旋形中心支柱承担整个塔身重量,至今巍然屹立。管理人员说不行,封塔已经几十年了,连他也没有上去过。我们不甘心,在宽敞、庄严、古朴、带有几分神秘的礼拜寺钻了好几个地方,没有发现可以上塔的路,只好作罢。
    苏公塔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有44米高。我拿着望远镜仔细分辨塔上砌的图案,有三角的,四瓣的,水波浪形的,菱格纹等十多种。这种形式、花纹的古塔我从未见过。就连紧挨着的礼拜寺也奇怪,和塔一样,同样的材料,一样的颜色。以前我见过的清真寺大多色彩鲜艳,就算喀什的大清真寺基调是黄色,但塔楼都砌有琉璃似的彩砖,没有苏公塔这样的清一色。当年苏来曼郡王砌塔时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有什么意义吗?谁也不知道。 
    塔门入口处刻有石碑,记载了额敏郡王修塔是为了报皇恩的缘由。值得庆幸,历经沧桑,在老天的眷顾下,在伊斯兰教的庇护下,苏公塔以及附属的,相邻的建筑都保存下来了。额敏郡王是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领袖,他维护祖国统一,功勋卓著,留下他的纪念塔是完全应该的。同理,无论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只要是为祖国强大,为民族兴盛作出过贡献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都应该为他们树碑立传。只有这些人民英雄,民族先烈的功德碑、纪念塔,几百年,上千年地屹立不倒,受到后人的朝拜和崇敬,才能传承一种国魂,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123、苏公塔

 

 

    SUC58173n.jpg

 

 

    SUC58175n.jpg

 

 

    SUC58177n.jpg

 

4、进葡萄沟的路上,葡萄架下的林荫道,路边有凉房

 

 

       SUC58178n.jpg

 

5、买葡萄

 

 

    SUC58180n.jpg

 

6、葡萄藤编的日常用品

 

 

    SUC58184n.jpg

 

fficeffice" /> 

 

回复 20# 七零后的后生

      衷心感谢七零后的后生欣赏与点评。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有兴趣请看“哈密”篇。谢谢。

TOP

 

 

我那次,在高昌古城里,为了找寻到城北的景教教堂遗址(景教在历史上是基督教的分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还被戈壁滩上的骆驼撞得人仰马翻,头皮也被摔破!看来追寻历史的脚印,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啊。。。呵呵

TOP

 

子耿子师傅,几乎把吐鲁番的精华一网打尽了啊。。。呵呵!

 

很赞同子师傅游记里说的,为所有民族英雄立碑!

 

说到新疆,不得不提子师傅的湖南老乡左宗棠大人,绝对的民族脊梁,没他老人家,西北将是一片萧条,新疆也早已不在中华版图!湖湘子弟,担负天下兴亡,左宗棠是最可称颂的前辈!我是一个浙江人,我为左公曾经也是浙江巡抚,而感到骄傲!

 

 

 

TOP

      谢谢乡音的理解!感谢铁道人,蓝天秋水的欣赏与点评。

TOP

      玩得真好,真自在,真自觉,算得上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我懒,出去的目 ... 笔架山人 发表于 2011-5-19 21:36

 

     我就更是如此了,我是怎么学也学不来的!因此,心里更佩服楼主,你真是我们的“徐霞客”!

TOP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火焰山的烈焰把你俩烤黑了,看了你的游记让我明白了,这一趟新疆游下来,你不变野人,谁变野人!!!

TOP

回复 14# 子耿子

 

子耿子 不要太花时间给人回复 写游记做连环画,很费时费神的。我们大家喜欢看 也很理解你。

TOP

      衷心感谢哥巴,蔡家湾,乡音,残阳如血,笔架山人,呵呵的欣赏与点评。只好努力把游记认真写下去了。

TOP

你们游得最深入,收获最大,也最辛苦!佩服!!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TOP

      玩得真好,真自在,真自觉,算得上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我懒,出去的目的,也就是到处看看、开开眼界而已,没有你这么认真、你这么勤奋,想向你学习,但恐怕短时间之内是学不到的。

TOP

文字、照片都记录得非常详尽,子耿子辛苦了!

 

记得在火焰山跟前一下车,就像有无数把电吹风对着吹过来,我们匆匆忙忙拍几张就赶紧往车子里钻!哈哈!

TOP

好一番高论 旅游就是穿越时空的游戏

 

旅游的乐趣也许就在于此:时空不断改变,情绪不断交替,困境中焦躁,顺利时高兴。就像音乐有不同的音调、节奏和旋律,或高昂,或低沉,抑扬顿挫,时而壮怀激烈,时而舒缓悠扬,韵味十足。

 

非常可惜 粪笋没拍下来 这是难得一见的当地特产呵 ! 记得前年立立、彭老师他们一伙西行,在公私厕所都冒得的情况下,学着当地人,带把铁铲就地掘坑解决问题,那坑都拍出来了。

出了钱专门拍火焰山 焰字还是被当地骆驼“克扣”了。

TOP

一看到有“葡萄”吃 而且是子耿子请 马上抢条小板凳坐下来。

TOP

谢谢子耿子兄又一丰盛的“旅游大餐”,看您的游记长见识,是一种享受。

TOP

回复 6# 子耿子

只吃过吐鲁番的葡萄,还无缘去游一回。对于想去游一回的人来说,子耿子的游记是做“功课”的好材料哦。

TOP

 

 

    我们赶到吐峪沟大峡谷时,日头已经西沉。看山体岩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偏西的光线下更加色彩分明,神奇壮美。看吐峪沟千佛洞,古宗教遗迹“圣人墓”和已逾1700年的古老维吾尔族村落。“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更能发古之幽情。
    按参观券上的介绍,千佛洞始凿于晋代,是吐鲁番地区最大,最早,最有代表性的石窟群。我们想把这个千佛洞与之前看过的做个比较,于是先去看吐峪沟千佛洞。谁知我们走到一个山道上时,听到后面有哇啦哇啦的声音。我们回头看一下,一个满脸胡子的人正对着我们大吼。我们不知怎么回事,没理他,继续往上走。谁知吼声更急更大,转眼间,这个人气势汹汹冲到我们面前,看架势,如果我们再前进一步,他就会和我们打架了。这时我听出来了,这个汉子并不是讲维语,而是个哑巴。怎么回事呀?我们莫名其妙。这时一位在路边沟里摘葡萄的维族妇女对我们说,前面塌方,路不通,不能去千佛洞。原来如此。这位哑巴是怎么回事呢?也许是景区雇用的工人?
    千佛洞看不成了。路边有个树桩上刻了一行字,“中国葡萄发源地”。咦?稀奇事。想想也有可能。葡萄应该是从中亚那边传过来的,说不定第一株葡萄还真是种在吐峪沟我站的这块地方呢。于是花几块钱向那位采摘葡萄的维族妇女买了几串葡萄,算是吃到了中国葡萄的祖宗。
    沿着山道、村巷,经过“天下第一馕坑”,“长寿树”,我们看了吐峪沟霍加木麻扎。传说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其弟子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东行来到吐峪沟。在携犬的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叶木乃哈等6人长住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后来,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即那位牧羊人去世后,被埋在山洞里,就是现在的吐峪沟麻扎,俗称“圣人墓”。吐峪沟麻扎堪称中国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即“中国的麦加”。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
    “圣人墓”地势高。站在“圣人墓”俯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麻扎村,别有一番感受。
    中国古村落不少,有1700年历史的不多见。而吐峪沟麻扎村延续1700年完整保留民族传统和民俗风情,使用古老的维语交流,用古老的驴车代步,居住在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时间在这儿停滞了,简直不可思议。《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因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而麻扎村位于被天山雪水形成的小溪切割而成的大峡谷南出口,交通不能算太闭塞,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在此交融,怎么能千年不变,传统永续?实在是一个谜。
    我望着以清真寺为核心,沿山势连片用土坯建成的小房子,好像真看到了“中国第一土庄”那“黄砧土文化”的光茫。现代人在城市住久了,总想看看“原生态”,而“原生态”并不一定漂亮,也不一定适合现代人生活。麻扎村一片土黄色,与风景秀丽无缘,但能感受到它蕴藏着的那一股原始而生生不已之气。这种气息来自宗教?来自山川大地?来自历史?我无法琢磨。以前看过一些描写时空变幻的电影,只觉得好玩。站在神秘的吐峪沟大峡谷山坡上,回想我这一天参观了的地方,如果像宗教所说,人的灵魂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那我的灵魂今天确实在千年前的时空中穿行、游览、漫步。
    车子返回宾馆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因为时差的关系,天还没有黑,司机小单带我们跑了一天,给游览提供了很多便利。我按约定付车费给他时,他很不好意思地提出能不能加20元。因为我们由着性子玩,他一点也没有催我们,现在早超过游玩时间了。我觉得在情在理,很爽快地付了。我谢过他,并跟他说,我会记住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做葡萄干生意的事。到那时,我一定再到葡萄沟去找他。
    回到宾馆,稍事休整,意犹未尽。我们决定出去吃新疆小吃,顺便看吐鲁番夜景。
    我们在宾馆前小吃街吃了烤羊肉串,吃了灌羊肠,还吃了在伊宁想吃而没有吃的“面肺子”,一种不知怎么把面粉灌进羊肺的小吃,据说这一家是整个吐鲁番最正宗的。夜幕中,吐鲁番广场音乐喷泉如礼花一样绽放,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一派内地现代繁华城市的景像。想起刚才到过的吐峪沟那古老、贫瘠、荒凉的模样,恍若隔世。我想旅游的乐趣也许就在于此:时空不断改变,情绪不断交替,困境中焦躁,顺利时高兴。就像音乐有不同的音调、节奏和旋律,或高昂,或低沉,抑扬顿挫,时而壮怀激烈,时而舒缓悠扬,韵味十足。

 

 

   

2829、吐峪沟古民居

 

 

    SUC58252n.jpg

 

 

    SUC58254n.jpg

 

30、吐峪沟古树

 

 

    SUC58255n.jpg

 

31、天下第一馕坑

 

 

    SUC58257n.jpg

 

32、吐峪沟

 

 

    SUC58260n.jpg

 

 

TOP

 

 

    距阿斯塔娜古墓群不很远,就到了高昌故城,这是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古城遗址。在中国西部,尤其是新疆,有三种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即石窟、墓葬和古城遗址。今天能够在吐鲁番把三种文化遗存一并看到,实属有幸。
    车子刚到高昌故城时,司机指着眼前的土城墙说,里面和这些墙差不多,是不是在外面看一下就行了?印像中古城遗址就是荒草萋萋,残垣断壁,没有什么好风景。看看城墙边乱七八糟的堆积物,我也有点犹豫,打算在城墙边留个影不进去了。但是往城墙边一站,很吃惊怎么城墙这么高大。再看墙体,不同于常见的砖砌城墙,完全是夯筑而成。如此高大的城墙,范围一定不小,里面东西也不会少。要进去!绝不能失之交臂。
    一进高昌故城景区的门,就围上来一些人询问要不是坐驴车游览。我不知深浅,哪敢贸然答应,只说自已走着看,不要坐车。走了一段,在烈日下举目一望,才发现高昌古城规模宏大,十分壮观。如果要走到远处的城墙边,肯定会很辛苦。
    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时期,初称“高昌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古籍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高昌回鹘、火洲等长达1500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与中亚、欧洲的枢纽。经贸活动十分活跃,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遗址是高昌回鹘时期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础上增筑而成的。故城外城墙周长约5.4公里,略呈方形,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内街道纵横,市井分明。据史书记载,高昌城有12个城门,市内房屋星罗棋布,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布局与隋唐时长安城相似。被誉为“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
    我们沿着故城的大道前行,有时则根据景区所立的路标,踏着木板栈道去近距离观看那些依稀可辨的庙宇,佛堂,高大的殿基等等。很多残存的土墙堆积物前都有介绍,例如宫城墙、可汗堡、烽火台、佛塔。其实介绍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看不懂,我们从几堵残破的墙壁或土堆上分辨不出这儿曾经是什么建筑,但是你站在这些残垣断壁前会感到难以名状的震憾,难以言说的感动。这就足够了。
    我们按路标去寻找唐玄奘曾经讲经的大佛寺。高昌故城太大了,有点出乎我对遗址公园的印象。坐驴车的人是有重点地看景点。我们则是一路横扫过去。景点肯定要多看几个,但高昌故城是真正的遗址公园呀,不比圆明园之类的有花有草,有其他的新建筑。除了遗迹还是遗迹,土黄色的或高或矮,或多或少的土堆一个接一个。看来看去,思想麻痹,逐渐累昏了头。
    我们走到维修外墙的一处工地,向施工人员请教怎么走。巧得很,交流间,一位老师傅说他儿子娶的媳妇是位靖县姑娘。这种虽然八竿子也打不着的缘分却让我们一下拉近了距离。他认真给我们指点近路,而且告诉我们,现在大佛寺正在维修,不开放,但是从某个缺口走就可以避开管理人员,进到里面去参观。
    吴承恩真了不起。《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里面的很多情节却是真人真事。唐僧玄奘于贞观年间离开长安,西出玉门关去印度游学取经,途经今日的哈密时,被笃信佛教的高昌王请去尊为国师,继而软硬兼施,执意挽留。最终不能动摇玄奘西行探求真经的宏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他讲经一月后放行。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抱住法师失声恸哭,亲送至100里外的交河城。
    1300多年过去了,世界翻天复地,唐僧讲经说法的寺庙经堂,墙垣高台遗迹犹存。多年前我在西安大雁塔唐僧译经处瞻仰,曾被唐僧不畏艰险的执着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始终弄不明白这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顽强的革命精神。今天站在当年玄奘法师曾经说法一个月的地方,顿觉肃穆神圣。刹时间,只觉得眼前经幡摇动,耳边法器齐鸣。不由顶礼膜拜,聆听唐僧劝善的教诲,度尽苍生,指点迷津。
    返回时,身边不时有坐满游客的驴车驶过,腾起一片烟尘。高昌城始为西汉大将李广利为战争屯田而建,终自蒙古铁骑的围攻与屠杀,焚城。历经千年,战火不绝,兴于战争,毁于战争,这难道是一种宿命?
    太阳渐渐偏西。我爬上一堵残存的高墙放眼望去,城市的布局、形制犹在,当年的繁盛可以想象,但再也见不到人影,不闻犬吠鸡鸣。唯有满目萧瑟与荒凉。从外形上看,高昌故城很像雅丹地貌的“魔鬼城”。“魔鬼城”是自然造化。而高昌故城确实有成千上万悲苦号叫的冤魂。思潮翻滚,当年的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与腥风血雨,狼奔豕突一齐扑到眼前。古老、宁静、残破、悲怆的美更能震撼人心!空间凝固了,时间停止了,大脑空白了,余下一个无法言喻,只能用心灵去感知的世界。

 

 

   

232425、唐僧讲经处

 

 

    SUC58227n.jpg

 

 

    SUC58231n.jpg

 

 

    SUC58233n.jpg

 

26、吐峪沟的伊斯兰礼拜寺

 

 

    SUC58247n.jpg

 

27、中国葡萄发源地

 

 

    SUC58250n.jpg

 

fficeffice" /> 

 

TOP

 

 

    吐鲁番地区的气候挺怪,尽管太阳很大,晒得人像被火烤一样,但吹来的风却是凉的。也许现在是秋天了吧,只要有树荫的地方,就感到很凉快。忘了是在叫“二堡”还是“三堡”的小镇上吃了拌面,喝了水之后,我们继续前往参观阿斯塔娜古墓群。
    阿斯塔娜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首府。因为这一大片墓地位于高昌故城北郊的戈壁荒滩上,而高昌故城是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因此叫阿斯塔娜古墓群。古墓群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保存有西晋初年至唐代中叶古墓葬500余座,占地达几百公顷。此处地势高敞,气候炎热干燥,墓室内形成天然的无菌环境。几乎所有墓中古尸及大量珍贵随葬物品均未腐烂,有的干尸甚至连睫毛和黑白眼珠隐约可见,足可与埃及木乃伊相匹敌。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看了三个墓葬,或者叫墓窟。走在一片热得冒白烟的戈壁滩上,看不到封土堆。没有导游指点,在大片砂土、砾石中,根本看不到墓葬。我们看的三个墓都是沿着斜坡墓道进入土洞墓室。墓室高约2米以上,为平顶或穹窿顶。死者就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上,没有棺椁。墓内有一些模型似的随葬品,还有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物,有的墓室后壁还绘有线条流畅的壁画。
    导游在进洞前交待我们不要拍照。其实他在洞内给我们介绍一下就出去了,墓道也没有门,我们可以自由地参观,想拍照很容易。但我觉得拍干尸并不美丽,也不太吉利,所以没有偷拍。有一个墓室是夫妻合葬,我按导游的讲解仔细观察那二具干尸,的确保存完好。除了干瘦,皮包骨,并不觉得面目狰狞。
    准备出古墓群时,看见司机小单进来了,他说到这儿很多次了,从来没进墓穴看过。他问我怕不怕?我看过的古墓和古尸不算少,但这种原始状态下的古墓古尸合一的墓葬还不多。所以我返身领着他把几个墓穴又看了一遍。没想到,越仔细看收获越大,“高昌的历史档案,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名符其实。
    看到导游和其他工作人员在烈日下走来走去,我说:你们不能想法种些树么,绿化后可以遮荫,不会这么炎热,你们也不会这么辛苦。工作人员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他们说,不是种不了树,是不能种树。种树后温度低了,土壤湿润了,这个古墓的保存也就完了。是啊,是啊!阿斯塔娜古墓群之所以能保存下来,靠的就是干燥高温。想起刚才看到的一幕,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到古墓群园地里的一个厕所去方便。这是一个最普通常见的厕所。木板铺成一格一格的厕位,当入厕者“手拿令牌,足登戏台,眼睛一鼓,把戏出来”时,那排出的“把戏”就会垂直掉到厕底。我无意中看了一下厕所底部,第一印象是干燥,没有溅上来之虞。再仔细一看,发现了奇景。你猜是什么?“粪笋”!

    成因和喀斯特地貌岩洞里看到的石笋差不多。因为高温干燥,落下的大便很快就干涸,甚至不会散动。一个人,二个人;一天,二天,过不了多久,定点落下的大便一层层地叠起来,形成一个至少有一米五高,尖细的“粪笋”。喀斯特洞穴中的石钟乳,石笋要相连,据说要上万年。而这根固定的“粪笋”和每天产生“粪钟乳”的地方相会,估计要不了一个月。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八十年代某年冬天到东北出差。汽车停下后旅客都下车小便。我惊讶地发现,山坡上小便的地方,竟形成了一片黄黄的晶莹透亮的“尿瀑布”。真有趣,寒冷的地方有“尿瀑”,炎热干燥的地方有“粪笋”。我拿出相机想把这奇景照下来,发到湖知网上一定会引起轰动。转念一想,照大便实在太不入流了,非但有伤风雅,还有点下作。思想上斗争了好几个回合。还是收起了相机。结果一出古墓群大门,我就后悔了。以后碰到类似情况,先不问后果,毫不犹豫地“立此存照”再说。

 

171819、高昌故城遗址

 

 

    SUC58213n.jpg

 

 

    SUC58217n.jpg

 

 

    SUC58218n.jpg

 

2021、可汗堡,佛塔

 

 

    SUC58221n.jpg

 

 

    SUC58224n.jpg

 

22、驴车虽环保,可惜有灰尘

 

 

    SUC58225n.jpg

 

 

   

TOP

 

 

    我们赶去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路上要经过火焰山景点,时近中午,艳阳高照,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火焰山的感觉一样,“酷热蒸人”。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是一片东西走向的大山,方圆近千平方公里,虽然不高,但自然面貌奇特。山体呈赭红色,表面寸草不生,大山中的许多沟谷却绿荫蔽日,溪涧潺潺,著名的葡萄沟就是一个典型。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地气炽热,蒸腾燎绕,整座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让人望而生畏,。
    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灭火的故事,这座光秃秃,赭红色的山闻名天下。近年旅游持续升温,火焰山在另一个意义上又着火了。在一处较典型的地段立了唐僧师徒的雕塑,开辟了新的景点。从车上可以看到有不少游人在这组雕塑旁照像。我无动于衷。多年前到云南路南石林,那座被称为阿诗玛的巨石,当时就让我惊呆了。天地造化,神工鬼斧,经过人的想象,可以产生神话和传说。如果想倒过来把神话还原,变得直观可见,选择传媒手段和载体就要慎之又慎。
    “柏孜克里克”在维语中有“山腰”之意,千佛洞就散布在火焰山下河谷西岸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时值正午,千佛洞正在火焰山,这样的时间、地点,真是考验人旅游的兴致。幸好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不同于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供人参观的洞窟都开着门,有工作人员坐在门口值班,游人可以自由地参观。洞外酷热,洞窟内很清凉,热了有个地方避避暑,边纳凉边参观,很是惬意。如果像克孜尔千佛洞那样,要在洞窟外等着开门,酷热烘烤,游客都会变“馕”了。
    吐鲁番的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专家称: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  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曾经是高昌回鹘国的王家寺院,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是研究高昌回鹘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我对洞窟和壁画都没有研究,相比库车克孜尔千佛洞,这儿完整的壁画较多,外行看起来就觉得好看的东西多些。的确,壁画线条简洁流畅,刚劲有力,寥寥数笔,形神兼备。但是否比克孜尔的壁画更进一步,只有专家知道。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像其他石窟一样,也经历了繁荣、衰落的过程。石窟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历经隋、唐、五代、宋、元的漫长岁月,时至今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句话叫时间能改变一切。古董值钱,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它身上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时间长了难免风化瓦解,难免磕磕碰碰,于是有钱有闲的聪明人发明了“残缺美”这个概念,逐渐得到世人公认。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随后的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到了上个世纪初,外国列强的盗劫,给千佛洞雪上加霜,使之面目全非。了解这段历史,看看千佛洞劫后遗物,不由我对“残缺美”感到痛心与悲哀。
    从千佛洞出来,眼前的火焰山似乎真的在燃烧。我一直认为,到一个地方旅游,就要在最具特点的时间,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去玩。比如到东北最好是三九,要去漠河,要体会冰雪严寒;到吐鲁番则要在最热的三伏,要到火焰山。要热得满头大汗,夜里睡不着,要住宿在地窝子里。但是现在这个观点动摇了,旅游不是玩命,九月下旬还热成这样,七、八月来还不要了老命?
    千佛洞旁边也有人立了一块“火焰山”的碑,一些人牵来骆驼,让游客拍照留影。到此一游没有留下“火焰山”几个字,以后吹起牛来难免没有证明,底气不足。于是骑上骆驼留影。尽管明码标价,但是这些人还是变着法子想狠捞一把。在我态度坚定,严辞拒绝下,这伙人倒也没有强抢恶要。可能他们良心发现,觉得不能做西天路上害人的妖精吧。

 

13、火焰山

 

 

    SUC58202n.jpg

 

1415、阿斯塔娜古墓群

 

 

    SUC58205n.jpg

 

 

    SUC58206n.jpg

 

16、高昌故城的古城墙外

 

 

    SUC58209n.jpg

 

fficeffice"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