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摘自读书杂谈>大浪淘沙话林彪(二)

大浪淘沙话林彪(二)  

(三)“忠与不忠
  

  毛泽东的待人之道,也颇有患难见真情的意思。看他晚年对党外章士钊的投桃报李,对邓小平的网开一面,都是这种情结的流露。章有解厄之济,邓有患难之情,而林彪对毛在困境时的支持,更远过于此二人。毛泽东平生有两大挫折,一是江西苏区的挨整,二是长征时与张国焘的分裂,林都鼎力关怀并支持,因此毛一向将林视为亲信中的亲信,两人的关系在中共党内是人尽皆知的特殊关系。林彪对毛的忠诚是无疑,最后二人的分裂可谓石破惊天。由此也衍生出对林最负面的评价:一是出事前林的忠诚表达方式过于露骨,像个阿谀的小人,且有借此向上爬的味道;二是如果毛治国算是倒行逆施,那么林颇有助纣为虐之嫌;三是未能忠于到底,叛逃导致林以前的所为过于虚伪,人品颇受质疑。今天,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

  
  专制的文化,具体到上下级的关系上是一种效忠的文化,没有人能特立独行;而专制又是一种除了皇帝而人人自危的文化,首先要保全自己,然后才能谈别的。如果一个领导很信任你,有时比不信任你更麻烦。因为不信任你至少可以靠边站,和他不过事,想得罪都没有机会;但信任就意味着你必须去迎合他,如果不迎合就是辜负的问题,很有可能和背叛联系上,这就是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在这种环境下,想要干事业,首先不能让上面怀疑自己的忠诚,否则什么也干不了。彭德怀倒台后,林出山主管军队,毛的用意很明显---把军队交给一个最可靠的人,不许别人染指。在这个前提下,林无论是出于个人情感还是政治责任,都必须满足毛这个要求,满足不了他就是第二个彭德怀。而彭的下场历历在目,要说资历与功劳,彭德怀不比林彪差哪去,但一封信的事就可以让他身败名裂,伴君如伴虎,哪个不晓得?既然毛是好大喜功,那只有投其所好,既然毛满腹狐疑,那只能无限奉承,除非你不干这个活。而gcd的文化,又岂是一个想不干就不干所能容的?

  
  拍马屁也有两种,一种是不计后果地拍,另一种是利用可以做事,至少在治军上,林是后一种。后人极力批评林在军队突出政治的举措,导致神化了毛泽东,最终成就了文革。窃以为,这个问题应该客观地看。论及古今中外,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最应该具备什么?武器固然重要,而为何而战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装备不太好的军队,信仰和精神力就显得更重要了。二战的日军如此彪悍顽强,最重要的是他们信奉天皇到了迷信的地步。林彪经历过抗战,了解日军的作风,又在苏联呆过,见过苏军为斯大林而战的狂热,而当时的中国对外四面树敌,内部民不聊生,科技与生产水平和美苏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如果要御敌,或让敌人知难而退,不靠那种类似武士道的精神靠什么?既然要提倡精神,不靠神化毛泽东思想靠什么?既能提高部队的精神力,又能讨好毛泽东,使之放心,可谓一箭双雕,他林彪为什么搞?实际上,在林彪主管军队期间,解放军的战斗力并未因突出政治而削弱,1962年的中印边境之战是被公认为建国以来打得最漂亮的战争,这里面肯定有林的功劳。

  
  但无论林出于何处目的,过于神化毛泽东的后果是严重的,是要被历史谴责的,谁叫毛制造出了中国历史的最大灾难?但这种谴责只能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纵向地评价,而横向则无从比较。最先神化毛的是少奇同志,对毛始终亦步亦趋的是周总理,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要为提高地位或保全自己去讨好毛,无非是各人表达的方式不同,而获得的收获也不同。当彭德怀为民请愿而遭厄运之时,所有的革命家们都在落井下石以讨好领袖,却没人真正关心路有饿殍;而在三年后的七千人大会上,再表现出的良心无疑太晚了,也难怪毛不屑一顾。

  
  忠与不忠到了毛的晚年已经失去了意义。林的真正悲剧在于他面对的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一个因对权力的垄断而心理不太健全的xxx。这是xxx的通病,越是大权独揽,越担心失去,从而不信任任何人,HitlerStalin无不如此。尤其是到了晚年,雄才大略反而会产生副作用,生理的衰退更加导致对丧失权力的恐惧,中国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唐太宗、康熙都不约而同地废掉过接班人,林彪的出事是早晚的问题。但更悲剧的是林大概是看出了这个规律,但又无能为力。他是读了不少书的人,自然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也深谙侍君不易,所以解放后称病不出,是打算潜而勿用的。不得以出山之后,已是骑虎难下之势,一方面要谨小慎微的服从,以打消毛的疑虑,另一方面则要步步紧跟,搞不过你,就和你同流合污,让你即便想翻脸,也要考虑成本。我们必须承认,从保身的角度出发,未必有比林更高明的方法。但这种保身的成本自己也要支付,那就是历史的评判。东晋的陆喜谈在极端专制下国士的分品,第五等(最下等)是温恭修慎,不为谄者,林温恭修慎是够了,但不为谄者差得太多。即使从没有不说话的权利的角度来辩护,其实谀辞也可以说得少一些,后人的诟病也会轻一些。

  
  然而,他也未必是高华先生所批评的丧失了爱国军人立场的民族败类。内战英雄的问题姑且不论,他在中共九大时流露出结束文革、搞经济建设的观点,在庐山上,亲自对毛所宠信的江青集团发出挑战,仅用争权夺利来解释这一切是不公允的。同样是接班人,其实他同刘少奇差不多,都是顺从了多年后,最终无法忍受毛的治国方法。他们的结局是相同的,都最终被自己曾极力效忠过的主人搞得粉身碎骨;而他们的结局又不同,一个已被重新请回了神龛,一个仍未揭下那个特定时代的替罪标签。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fficeffice" /> 

    (四)性格悲剧
  

  关于林彪的倒台,官方的说法是个人野心膨胀,现在看来说服力不够,客观些的说法是源于与毛泽东对文革看法产生分裂,而个人的看法是性格的问题。

  

  不错,毛泽东对林彪的怀疑起于中共九大的政治报告,还有以林为主的军队势力在党内的膨胀,但仅凭这两点还不足以废掉林的政治生命,与林长期的合作关系、党内外舆论的投鼠忌器,都会使毛在处理林的问题慎而慎之。即使真要拿掉林,未必非要像刘少奇那样置其于死地,打入冷宫足矣,毛能容邓小平,为何不能容一林彪?毛在九届二中全会上为国家主席问题向林发难,未必是洞察到林的野心。毛固然有了消弱或剪除林彪党羽的决心,但对于林个人而言,他还要观察林的态度再做决定。或许他是借此机会向林表明,只有他毛泽东才是一言九鼎的权威,只有他才能让任何人贵之贱之,你永远健康的林彪我想打倒也能打倒。直到他一年后的南巡前,他也没有置林彪于死地的决心,毕竟此事影响太大。毛的举动更多地是在展示威望的同时,等待林的彻底臣服。那是毛所期待的古代政治那种雷霆雨露,皆是春风式的臣服,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式的臣服,嫁接到中共文化,就是让林彪学会周恩来擅长的那种不停地检讨自己的乖巧,或许还有邓小平那种远谪在外,而心在朝阙的顺从。但林彪始终没有满足毛的期望,最终激化了矛盾,这是因为他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在林身上真是再确切不过了。
  
  通常而言,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内心世界丰富,较难受外界的影响,常常会认死理,不通融,而林彪无疑是这样的人。林性格孤僻,而此类人一旦身负绝技,又常常将孤僻转化为孤傲。林在党内自视甚高(吴法宪语),难得对人青眼有加,身体不好和不善交际,成了他孤傲性情的最好掩护。他与历史上的韩信相似,才能和功绩使之有资格睥睨当世,而一旦有所挫折,他绝对是羞与绛、灌等列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林无疑是日夜怨望,居常鞅鞅。从远的说,他自认为对毛泽东的忠诚是经得起考验的,历史上几次在毛逆势之时挺身支持,是符合他板荡识忠臣的做人原则的;从近的说,庐山上的发言,之前他曾征求过毛的意见,毛首肯,他才谈,不想反遭清算,无论如何他是不服气的。他了解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性格,为此多年谨小慎微;而在另一方面,他对与毛的特殊关系抱有期望,这使他觉得毛那种反复无常的性格或许对他有一定的例外。然而下庐山之后,面对毛的咄咄逼人,他才发现自己是一厢情愿。

  
  巨大的失望与失落激发了林彪孤傲的个性,从后来近一年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他是以沉默来对抗毛的压力,邱会作的回忆录里曾经很鲜明地揭示了林当时的态度。事情的背景是邱等几员大将为了缓和林毛之间的矛盾,建议林向毛作检讨,而林的回复值得玩味:

  
  第一,自我批评是我党的正常生活,只要有缺点、有错误就应该批评,但对庐山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自责的,全会开幕的讲话,毛主席是同意的,讲话的要点他是同意的;第二,他们妄想要从我们的自我批评中得到什么,这是不可能的,在庐山兴师动众了几天,还不是就得到了天才论和设国家主席这两个问题,前者是老掉牙的问题,我是提过天才论的观点,难道我连要提个人观点的权利都没有了?第三,庐山问题不是自我批评可以了结的问题。(《邱作会回忆录》)

  
  据邱作会言,这是叶群传达给他们的,时间大约在下庐山后不久。尽管缺乏其他资料的证明,但从林庐山会议后的举措,这条史料还是可信的。从林的这个态度,我们可以看到林彪因为孤傲性情发作,情绪化多了起来。第一,既然你林彪了解毛泽东的性格,那么对于毛反复无常的政治手腕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又何从谈起我应该自责或是不自责?第二,面对毛这样独裁者,还有必要提什么个人观点的表达权利吗?如果要是有这个权利,那彭德怀、刘少奇情何以堪?第三,既然明白庐山会议不是自我批评所能了结,那是悟出了毛削其兵权乃至换马的意图,既如此,又何必用上两条表明自己的无辜?

  
  林的革命生涯是很顺的,在党内,由于他是打仗专家,谁上台都要用他,他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作风,对谁也谈不上威胁,因此在历次党内斗争中他都毫发无损,相对干净的历史成为口碑极好的人。他的清白不容玷污,他的性格接受不了羞辱,尽管他对黄、吴、李、邱说大不了做第二个彭德怀,但实际上他不可能去做彭德怀。他是个精于算计的军事家,一定权衡过反抗毛的成本,他会发现,实际上他并没有可以真正依靠的亲信和军事力量,对于毛泽东神一样的政治地位,任何揭竿而起的反抗都是以卵击石。因此,与其亲手打破自己一手塑造的毛神,不如以静制动,等待毛的处理。他赌毛在一损俱损的压力下会放他一马,或许也期望毛会因念旧而改变初衷。由于有所期望,在19701971年的一年中,期间他也有所动摇,释放过一些和解的信号,如他曾在与毛有限的见面机会时,含蓄地表达了自我批评的意思。但他失望了,而每一次失望更激发了他孤傲的个性,就像夫妻吵架,有理的一方表示服软后没有得到对方的理解,反而会更加暴怒,而林也步入这种情绪的循环,反而以更赌气的方式来对抗。只是他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他忘记了他代表的不只是个人的利益,更有家族的利益,他可以凭资格、凭交情去与毛冷战,可以以静制动地将毛的军,但他的家人不一定能忍,尤其是他年轻气盛又野心勃勃的儿子---林立果。

  
  现在还很难说林立果的政变程度到底有多深,但林彪事先的不知情是极有可能的。唐代武则天死后,韦后弄权,危及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为此发动宫廷政变,在发动之前,有人劝李隆基与父亲通个气,李隆基说请而从,是王与危事;不从,则吾计失也。林立果不妨也会有这种心态:如果与林彪挑明,让他参加风险太大,不参加,就会阻止自己的行动,所以不告诉他最好。或许,林立果也盼望行动成功后,林彪会像李旦那样赞许自己赖汝以免,不然,吾且及难吧!父子俩都有一种说不清的英雄情结,逆来顺受的本领都不高。只是,儿子的阅历和心思缜密远不及父亲,最终坏了大事。其实只要你不搞什么政变,和毛泽东耗着,即使被废黜,也不至于家破人亡啊!如果幸运的话,能熬到毛死后,又谁敢说林元帅不能来个东山再起呢?又谁敢说他不能拨乱反正呢?

 

   (五)若不身死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至今扑朔迷离,最大的悬案是林彪到底为什么逃走的?最合情理的解释是林立果自作主张,反毛不成,反而露出马脚,只能向林彪摊牌,告诉他家族株连难免,不可坐以待毙,林只有携家一跑了之。毕竟朝鲜、越南党内斗争失败的老革命家也往中国跑过,而林在苏联住过很长时间,更了解另一个被毛泽东逼跑到苏联的政敌---王明,苏联人养着他,还能写回忆录,下场比彭德怀强万倍。

  
  如果林彪不跑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可以饶有情趣地分析一番,因为林当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

  
  如果林彪不跑,从最坏的方面想,如果毛了解到林立果确实有暗杀的行动,即使林自己确实不知道,又有大义灭亲的表示,那么彭德怀第二肯定是跑不了的。因为林无法证明自己与之没关系。当年陆定一的老婆写匿名信攻击林彪,事发后,陆说不知道,而林彪在中央会上破口大骂你们夫妻天天一块@#%,你能不知道?毛泽东一样可以这样反驳林彪,而以毛主席深厚的语言素养,肯定会比林骂得更深刻、更意味深长。什么是党内政治斗争?就是你倒霉时为你分辨的人不会多,但靠落井下石以证明自己清白的人极多,对此林彪不必抱幻想。而林的身体又不好,绝对活不过彭德怀。理想的结局是选择自杀,符合他孤傲的性格,尽管自杀也会是反革命,但至少可以少受些苦头。

  
  如果林彪不跑,林立果的事情又不像后来公布的那么严重,而毛从两个人那种情绪对抗中冷静下来,开始回忆起林在历史上的功绩。但林靠边站是肯定的,现成的例子有朱德、陈云。当然,对老百姓要有个交代,官方发表一个林彪同志因身体问题辞去某某职的声明足矣,政治上不会有过多的动荡。毛若对他严重一些,也可以实施小平式的流放,将林放到外地的一个小工厂,林也可以就此踏出林彪小道。这就像如放风筝,线在毛主席手里,收还是放,取决于政治形势的需要。

  
  如果林彪不跑,而他的身体又能撑到毛去世后,那么即使他是个靠边站的过气人物,在新时期也一定会发生作用。陈云能,他为什么不能?他是反江青集团才下台的嘛!他若活着,华国锋就不会找叶剑英去商量解决四人帮,用林彪这牌子多硬?而他在军队的影响力远不是小平所能比的,他的年龄又远比叶、徐、聂三帅年轻,甚至小平同志能不能成为二代会有悬念。

  
  如果林彪不跑,又幸运地成为第二代的核心,那么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一样会进行下去,因为历史既到了这一步,换谁都要顺着走下去。就林个人而言,早在1969年的九大就流露出结束文革搞经济建设的思想,近年的史料也披露,林在世时并不反对中美和解。而他对老干部的感情也不比别的革命家浅,从他在文革中接见张霖之的家属的事(《邱回忆录》),就可以看出他对老干部的态度了。那么对毛泽东呢?他是相信中国政治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毛泽东的真实态度,如果他一旦得势,否定毛的那一套是肯定的。但出于他所信奉的旧道德,他会对毛留有余地,实际上他在世就说过,自己若真上了台,就让江青当宋庆龄,不许她干涉政治(见《心灵的对话》程光),如此说来,江青若是等到林彪来执政,还算是件幸运的事。然而天才的林立果是个麻烦,搞不好中国成了朝鲜,总感觉林的封建意识远超过共产主义。不过国门一旦真向外开放了,外面的信息涌进来,政治强人也不能想怎样就怎样。退一步讲,就算有了林二世,别忘了林公子在文革那样封闭的时代,居然能搞出反个人崇拜、反专制五七一工程,一下子启蒙了无数中国人的思想,思想觉悟可不是那朝鲜胖子可比的,他若真接了班,谁知道会不会是另一个蒋经国呢?

 

    (六)军人之哀
  

  历史没有如果,林彪毕竟是跑了,并成为清算那个时代罪恶的靶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跑,却是下下策。也许毛泽东不会有任何仁慈的可能,但林彪身为一名职业军人,军人所特有的荣誉、形象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没有在九一三事件中体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一大的悲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