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帮我母亲整理我外公的相册和日记时,看到九十多年前一群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办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照片和记录,他们在近百年前所做的一些事情,时至今日想来也觉得很有趣,恐怕还没有过时。从现在国内公开发行的资料来看,都认为中国科学社是在1915年10月25日成立的。其实根据我外公的日记,在1914年6月10日(星期三),这群年轻人在任鸿隽的房间里开会,他们认为祖国之所以孱弱,莫过于科学不发达,由胡达、周仁、赵元任、秉志、章元善、过探先、杨铨(杨杏佛)、金邦正、任鸿隽等9人为发起人,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创办科学社(后改名为中国科学社),并出版《科学》月刊,旨在“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他还特地为这天的日记写了一个标题:“Birth of Science Society”(科学社的诞生),
根据我外公的日记,他们于1914年8月11日晚在他的房间里开会,通过了科学社章程,选举出了董事会成员,由任鸿隽任董事长,赵元任任秘书,秉志任会计,胡明復和周仁为董事。
1914年夏,中国科学社的部分成员于美国纽约州绮色佳(Ithaca,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合影
前排左起: 任鸿雋(3), 赵元任(5), 杨铨(6) 后排左起: 胡适(7)
为了支持科学社和出版刊物,一些发起人需要用从奖学金中特别节省下来的钱。我外公还为此曾参加了由同学发起的吃经济饭比赛,有一段时间,他以汤和苹果饼作午餐,直到得了营养不良症,感冒病倒才终止了比赛。到1914年底,这一民间学术团体的社员已达35人,募集到500元股金。到了1920年左右几乎已能自给自足。他们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及其科学杂志为模式,创办中国的《科学》杂志。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还于1915年9月10日给科学社发来了亲笔签名的祝贺信。
1915年1月首期《科学》月刊在上海出版,发刊词上“科学”与“民权”赫然并列,申明“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后来中国科学社又发行了《科学画报》、《科学译丛》等刊物,在各地成立了图书馆和研究所,传播科学知识和最新的科学动态。1918年,随着大部分活跃的会员学成归国,中国科学社决定将总社迁至中国,并设于南京高师(现名南京大学)。1928年,以中国科学社成员为主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并陆续创办了各研究所。中国科学社作为20世纪前半叶在中国覆盖面最广、参加人最多的科学团体,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系统和奠基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