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 日 睛
“听说长城万里长,头连东海尾西疆。几千百万劳动者,建筑斯城镇一方”。这是我上初中历史课时,学到的越南胡志明主席《咏万里长城》诗,我把它记在了小本子上。后来我游过山海关,游过北京的几处长城,也到张家口,山西大同等地看过长城。曾听报道说,有人从东到西徒步游长城,让我又冲动又丧气。我是没法完成这类壮举的。唉!不能走全程,就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关城,或者把最西边的嘉峪关看一看,游了长城的一头一尾,也好厚着脸皮欺欺自已。 说到嘉峪关,有两个意思。其一,它是关名。是明长城西端的起点。其二,它是以关命名的城市。在发展旅游的今天,以中外闻名的景点命名建市大有好处。起码可以让人很快找到它。当年“张家界公园”的所在城市叫“大庸北”,让想游“张家界”的旅客买车票时煞费气力。八十年代中,我到了张家界后想去“猛洞河”玩。打听了半天,才知道要在“罗依溪”下车。现在要游雄关“嘉峪关”,只须简单明了地坐车到嘉峪关市就行了。 我们上午9点退了房,存了包,然后坐4路公交车去嘉峪关城楼。 很早就从图片中熟悉的嘉峪关城楼高高耸立,老远就能看到。也许雄关太有名了,也许我想瞻仰它的心太迫切了。到了景区门口,不知怎么想的,竟有点踟蹰不前。于是到景区前的公园里去转了转,在林则徐塑像前照了像,把激动的心平静下来,这才振衣整冠,买票进嘉峪关景区。 嘉峪关景区实行套票,除了关城,还可以在二日内游第一墩和悬壁长城。我们问了一下,这三个景点一天都可以游完,其中也没有什么后来修的仿古建筑。为节省时间,我们买了套票。当然,我又受到了半价优待。省了钱,两张精美的门票图案也不同,以后收藏起来就多了一种。 进嘉峪关景区后,首先看到的是大片长满了芦苇和各种野草的沼泽湿地。起初有点惊讶,与想象中的戈壁雄关不相吻合。但是看一眼远处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恍然大悟:有皑皑雪山提供水源,在此建关实乃绝佳之地。 明长城的很多关隘,如山海关,居庸关等,都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敌人。嘉峪关却是为了防止西部的入侵。从长安开始的古丝绸之路,漫漫几千里,到了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的河西走廊,道路本来就很艰难,而嘉峪山地段,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加凶险。古代西域,即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有许多在绿洲上发展起来的“小国”“城邦”,对内地汉族政权时叛时依。到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于是,嘉峪山隘口这个丝绸古道的必经之地就成了汉政权的必守之地。 明朝初,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在此选址建关。关城始建距今已630多年。史料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如玉,绵延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相峙,雄踞河西。关城居中,伸出两臂,横穿戈壁,与两山相连。左右逢源,依山傍水,扼守住这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雄关,长城,讨赖河谷的天然屏障,烽燧、墩台、纵横交错的城壕,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就有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嘉峪关因为建在荒漠里,参观主要以关城的内城为主,不像八达岭长城那样要攀登高山上的烽火台。也因为嘉峪关矗立于大漠里,显得格外威武,对敌寇 —— 当然也对我们游客,有非凡的震撼力。 嘉峪关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我们也就钻城门,上城墙,沿着城上的马道把那些内城、瓮城、罗城、城壕,以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还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走了一遭。把那些有关传说的遗物遗迹,如“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都看了一遍。 太阳高照,晃得人睁不开眼。远眺银光闪闪的祁连山,关城延伸两翼的长城似游龙蜿蜒于戈壁瀚海间。近看雄壮的城楼巍然不动,景区为游人照像准备的那些刀枪剑戟,寒光闪闪,战旗猎猎,迎风招展。城门楼上“天下第一雄关”六个雄浑的大字,掷地有声,响遏行云!
我努力倾听城外戈壁滩上骆驼商队的悠扬铃声,又努力搜寻大漠中冲天而起的狼烟。嘉峪关建成后,此处便成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明军曾与吐鲁番来犯之敌在城外多次激战。“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有此古代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有备无患。壮哉,此关!我脚踩女墙箭垛,手搭凉棚,摸了摸腰间,可惜没有三尺龙泉,没法“栏杆拍遍”。 走出西关罗城,眼前一片荒凉。除了几位牵马招揽游客的本地人,就是一些嬉笑拍照的游客。西关罗城是对敌的前沿阵地,这儿以前应是古丝绸之路的正道,也许曾经是古战场。几百年过去,驼铃声久违,硝烟厮杀不再,只有远处的祁连雪山和戈壁砂砾见证着这儿发生过的一切。我抬头仰望西关城墙正中门楣上的“嘉峪关”三个大字,陷入沉思。 嘉峪关建成历时160多年,耗费人力钱财无数。数百年间,雄关发生过什么事?雄关捍卫边防作出过什么贡献?除了门楣上的“嘉峪关”记得,其它恐怕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远在万里之外与之遥相呼应的“山海关”,那个“天下第一关”,却因为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而天下闻名,被不光彩地记录在史册里。马其诺防线可以绕过去使它不起作用,山海关可以开关纳降不攻自破。此“天下第一雄关”,能否真正起到什么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作用? 孟子在论述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时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他继而得出结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武备当然不能幼稚地放弃,但最重要的是“得道”,即得天下的民心。古时那些改朝换代的历史教训不说了,新中国建立的历史,就雄辨地证明了这个真理。
1——2 嘉峪关
3、沼泽,远处是祁连山
4、嘉峪关
5、明代的古城墙
6、城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