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西游漫记之二十二 ------ 敦煌

 

 

          10 月 1 日         晴

    讲打仗的影、视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片段:不知是参谋还是警卫员,背着一个装有地图的圆筒,指挥员一挥手,他马上取出来铺开,指挥员在地图上点点划划,前进路线,战斗布署就出来了。旅游和打仗也有点类似的地方,我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首先就是买张旅游地图,对环境,交通和景点方位有个大概的了解。今天也是一样,清早退了房后就买了地图,然后对照地图请教宾馆服务员,基本弄清了怎样游敦煌。
    秋天到了,虽然看不见大雁南飞,但西北荒漠中的敦煌温差很大,早上可以称得上略有寒凉。宾馆边的广场上立有一尊塑像。一位反弹琵琶的“飞天伎乐”,姿势优美,动感特强。看着她,凉意顿失,感觉到的是春风荡漾,万物复苏,生命的微笑,人生的欢乐。我活动一下双脚,真想像她那样也跳起来。这应该是敦煌的名片,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覆蹒跚地走过了几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敦煌依旧辉煌。
    “敦,大也;煌,盛也”。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 区 )交汇处的敦煌,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飞天艺术的故乡,佛教艺术的殿堂。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这处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胜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
    到了敦煌,该看的地方很多很多,因为条件所限,择其精要,决定看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
    在等公交中巴车去莫高窟的时候,我听到有人招呼乘客去敦煌火车站。想起昨夜130公里的惊险路程,我好奇地去询问。一问才知道,坐火车进出敦煌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昨夜到的柳园,一个是新修的敦煌火车站,距市区很近。如果从内地经兰州来敦煌,可以坐兰州至敦煌的往返旅游列车。我还问清了下午7时旅游车开往兰州。只要安排好时间,游览完了可以从容地坐火车离开,哈哈哈,解决了大问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其得名,一说是从大漠高处的石窟“漠高窟”而来。另一说为:佛家认为,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高窟者: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功德了。之所以选择在此处开掘佛窟。据碑文记载,前秦符坚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人陆续修建,千年不绝,,遂成佛门圣地。
    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形如蜂房,异常壮观。窟内有极其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它是世界上少有的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内容极丰富的佛教艺术中心和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近代在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由此衍生出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 —— 敦煌学。这种宝贝地方,自然第一批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像西北地区其它的古代洞窟一样,莫高窟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破坏,面临严重的保护问题。加固洞窟,防止地下水和潮气,用高科技手段保护壁画。。。。。。专家们费尽心机。有的措施却要游客理解与配合。
    汽车到了莫高窟后,游人要下车再徒步行走较长一段沙子路才能到核心景区。这无疑是为了减少汽车废气和震动等影响对洞窟的损害。参观洞窟前,游人必须把照相机,摄像机等都交景区寄存,除了防止闪光灯的危害,不让精美的壁画、雕塑随便春光外泄应该也是一个原因。游客按一定人数组成小团队,每人配发一个与导游相同频率的“耳麦”,跟着导游按秩序一批一批地进洞参观,跟着导游的手电光上下左右听讲解,这可以降低导游讲解的音量分贝与相互干扰,也可以加快参观的进度。—— 当然游客也要注意了,如果脱离了本团队的导游,在黑呼呼的洞里看不到也听不到,那是很麻烦的。—— 门票160元一位,世界级的景区也许是这个价,用高价来限制一下游客数量,保护莫高窟,不知是否定高价的一个合法理由。
    据称莫高窟现有保存较好,自东晋十六国起至元代的石窟492个。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为了均衡参观,不同的团队只能随机参观不同的洞窟。所以落实到每位旅游者,参观的洞窟只是寥寥数个。当然最重要的洞窟一般每个团队都会参观。我们就是从位于崖窟中段那个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有九层遮檐的倚崖高楼里进去开始参观的。里面有一尊30多米高的佛像,高大,端庄,慈祥。进到窟内,心里一震。说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肯定不恰当,我感受到的是佛光普照。我瞬那间好像悟道了为什么从僧人乐尊开凿第一眼石窟起,此后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里,香火不断,朝拜者络绎不绝。
    有人概括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古建筑暂且不表。雕塑,这儿主要指彩塑,确实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洞窟里的彩塑大小不同,姿态各异,有九层檐高楼里的30多米高的巨型大佛,也有十几厘米的小佛。彩塑的形象除了佛之外还有菩萨,天王,力士等,也有供养人。听导游介绍,彩塑的形式有圆塑,浮塑和影塑三种。我听得云里雾里,看得似懂非懂,心里却好像清清白白:彩塑历经千年的劫难,竟能保存如此完好,生动,不是佛法无边,怎么可能!这儿不是寺庙,不能烧香。我还是看到有几位游客在佛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噫!千年前修佛窟是为了宏扬佛法,现在保存佛窟是为了参观和研究。因为各种原因,曾经湮没于尘世的佛窟今天又有人朝拜,莫高窟又回复了本原,难道这就是佛说的“轮回”?

 

   

1、  敦煌街心雕塑

 

 

      SUC58364n.jpg

fficeffice" /> 

2 —— 3 莫高窟景区

 

 

      SUC58367n.jpg

 

 

      SUC58371n.jpg

 

4 —— 6 石窟

 

      SUC58374n.jpg

 

 

      SUC58379n.jpg

 

 

      SUC58381n.jpg

 

 

 

 

回复 15# 铁道人

     衷心感谢铁道人的欣赏与点评。

TOP

敦煌!一个充满了美丽传说的地方!读了你的美文,让我无限神往!!!

TOP

回复 13# 残阳如血

 

      衷心感谢乡音,蔡家湾,常德女孩,笔架山人,残阳如血的欣赏与点评。敦煌莫高窟给人一种千年老者的沧桑感,月牙泉却像一个柔弱而孤独无助的小姑娘,让人对她充满了爱怜。

TOP

这里还没有去过,要静下心来好生领会一下!谢谢子耿子的辛勤劳作!

TOP

      八四年我曾在敦煌住了几天,那时敦煌研究所还没搬到兰州去,看了很多洞窟,震撼非常。但奇怪的是,对月牙泉没一点印象,似乎没去。

      印象深刻的还有,就在洞前不远的沙丘上,有很多坟墓,不大,竖着简陋的木质墓碑,上面写着某某同志、某某同学之墓,立碑者的署名也都是同学同志之类,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敦煌工作人员的墓地。

TOP

回复 10# 蔡家湾 我也是,可惜早不知道有这么好的帖子。
知青网是我家,我爱我家

TOP

 

喜欢看子耿子兄的游记,图文并茂。特别是文,引经据典,夹叙夹议,看后引人深思,久久难忘。

TOP

回复 5# 子耿子

 

看过视频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TOP

回复 4# 子耿子

这一段话 写得很令人感动:“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小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水清澄明,味美甘甜,居然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这才真是无比奇怪。“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黄沙与清泉完美又神奇地结合,险峻的沙山对月牙泉无比温柔的呵护。嘿嘿嘿!无须迁客骚人演绎,自有故事。

 

  看子耿子的文章 除了文好图美外 更有另一个感受 你的家庭生活一定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次都不忘记要带足粮草!

 

TOP

回复 3# 子耿子

 

  为国为家做出过贡献的人 历史不会忘记他!心灵的丰碑,远比那些刻上字或者被点名纪念的碑石伟大!

TOP

回复 2# 子耿子

 

 我以前到一处也喜欢一下火车就买张地图,后来,在某地买到一张过时的地图,坐车吃了点亏 就有点怵。

 这几张在泉边拍的照片,泉的面积似乎不是太大?

 

 

 

继续看

TOP

       发二小段视频,感谢观注。

 

 

 

 

TOP

 

 

    敦煌境内,古迹遍布,莫高窟只是敦煌凝固的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一个缩影。也许上苍垂怜这片热土上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予敦煌厚爱,特别安排了鸣沙山、月牙泉这样颇具神秘色彩和魅力的自然景观来与莫高窟这样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光耀古今。
    鸣沙山景区在敦煌市南郊,我们从莫高窟出来要返回市内乘车的地方,再乘同一路车而不是同一条路线去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从字面理解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山。奇怪是奇怪,但这种自然现象世界各地都有,各地沙山发出的声音还各不相同。敦煌的鸣沙山汉代起就有记载,称在天朗气清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管弦丝竹之音。妙哉,妙哉!但是我以为,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小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水清澄明,味美甘甜,居然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这才真是无比奇怪。“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黄沙与清泉完美又神奇地结合,险峻的沙山对月牙泉无比温柔的呵护。嘿嘿嘿!无须迁客骚人演绎,自有故事。敦煌多了一颗璀璨明珠,鸣沙山“沙岭晴鸣”的美名天下传。
    从家里动身时,听说上沙山要戴鞋套,防止沙子钻进鞋里。我曾剪了两条不用的裤腿做成鞋套。后来觉得大老远带上鞋套走简直笨到极点,到了鸣沙山再临时买也行。到了这儿,望着穿着橙黄色鞋套的游人,我突然改变了主意,来沙山就是要与之亲近,多一层隔离怎么显示虔诚?
    进景区后可以步行,也可以骑骆驼或乘电瓶车去沙山。我们不清楚到月牙泉有多远,于是也买了往返的车票。其实路不远,车子开了一会就到了沙山下。尽管早就熟悉了月牙泉的图片,印象中早就有了月牙泉的模样,心里还是想尽快看到月牙泉。顶着烈日,踩着松软的黄沙,一步一步登上沙山。看到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的泉水,我突然觉得我就是在沙漠中艰难跋涉多日,饥渴难耐,为寻找水源几乎绝望的探险者,现在看到了生命泉,不禁狂喜。不是海市蜃楼,不是沙漠中的幻景,这的确是月牙泉。
    鸣沙山沙丘起伏,金光灿烂,山峰陡峭,势如刀刃。很多游人在攀爬金山,再从山上滑下来。可以想见,登上山顶,极目四望,沙丘如海,沙峰似浪。汹涌澎湃的气势将会让人何等心情激荡。据说游人从山上快速滑下,可听到“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我倾耳聆听,没有听到沙鸣。拿出相机拍一段视频,回放时,隐隐听见相机里除了我的解说,只有呼呼的风声。
    新疆的地貌中戈壁与绿洲共存是一大特色。从沙山上俯看月牙泉,典型的微缩戈壁和绿洲。每天,游人从山上滑下大量的沙子,把沙山踩踏得面目全非,可只要过一夜,沙山平复如初,山下的沙子又回到了山顶。月牙泉水面不大,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驰。眼望鸣沙山和月牙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不知这是梦一般的谜,还是谜一般的梦。
    前几年多次听到媒体报道说月牙泉快干涸了,让我焦急万分。月牙泉如果消失了,我看不到了,那将是终生的遗憾。我们绕着月牙泉转了一圈,一边欣赏奇景,一边计算着黄沙与泉水的距离。月牙泉澄清如镜,水映沙山,蔚为奇观。泉边芦苇茂密,随风摇曳,令人心旷神怡。确实是“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亲眼见了月牙泉,宿愿已了。再看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又奇又险。让我心情无法轻松。月牙泉还能延续千年,让子孙后代不仅仅从文献和照片中才能见此奇景吗?
    据景区介绍,敦煌市已经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于枯竭。国家也下拨了巨款, 将通过“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来解救月牙泉。这一切大规模的,科学全面的综合整治措施都要花钱。我今天购买莫高窟门票和鸣沙山门票共得到老年人的半价优惠140元。我真应该年轻几岁,买全票给敦煌作点贡献。
    围着月牙泉转了一圈后,我们爬上沙坡,来到泉边那组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里。登上“第一泉”塔楼,凭栏四望,思绪迷茫,一时间想不起一句诗来描述眼前的奇景,也想不起有哪句词能形容此时的心境。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尽。没想到沙山环抱的一弯泉水,人迹罕至之处,也建有庙宇。文人墨客,每见好水,必登楼赋诗。“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莫不是以诗、文、赋、联而传世。为什么沙泉共生的奇景却未见绝唱奇韵?古人常在大江大河,大泽大湖旁修建亭台楼阁,以便游人极目赏景。在江河转折激流处建塔,寓以雄雌,“宝塔镇河妖”,防泛滥成灾。我想,此处建“第一泉”塔楼,除了供游人观景兴叹,更是为了阴阳相配,雌雄相悦,以求永久。“妹妹找哥泪花流”,有了雄健的沙山塔楼倾情相伴,月牙泉也一定要“女为悦已者容”。她一定要克服一切艰险,就像携手走过的千年那样,永不干涸,永保青春。
    返回时爬上沙山,回望月牙泉,想起刚才看到的一幅匾额“夕照”,不禁凄然,心里涌上一股恋恋不舍之情。再看前方,一队一队的游客骑着骆驼,在沙丘中慢悠悠地行走,仿佛自汉、唐以来,这丝路上的重镇就从来没有变化过,我似乎又看到了生命的永恒。
    我们下午4时返回宾馆。几经权衡,放弃了游古阳关,玉门关,河仓城等景点的计划。决定赶火车去嘉峪关。我们跟宾馆前台服务员说,想带上一只烤鸡火车上吃,在哪儿买较正宗。她说顺路的旅游饮食区就很好。她又说,敦煌的卤牛肉很有名。我非常高兴。对我来说,揣上一包切成片的卤牛肉,提着一瓶啤酒,边走边吃边看,这是最省时间又最放松的游览方式。她见我们高兴,又推荐说,敦煌有一家店的驴肉黄面很著名,有时间应该去吃一碗。她还告诉了我们那家店铺的具体位置。更让我喜出望外。找到那家店子,知道他们刚出锅了卤驴肉,香味引人垂涎欲滴。40块钱一斤,买了66块钱的。吃黄面时间太紧了,忍痛割爱。有了这一包卤驴肉,配上啤酒,芝麻火烧,在火车上可以尽情享受了。
    到敦煌火车站坐中巴车很快就到了,车站很新,旅客很少。买了19。00开嘉峪关的车票。看到小卖部有“敦煌老酸奶”的介绍,买了几瓶。质量不错,很稠,酸度适中,奶香味很浓。我有点奇怪。在南方气候湿润,吃的水果不够甜,奶也是淡淡的。西北天干气燥,瓜果特甜,牛奶也是浓浓的。莫非是水分少,浓缩出了这些精品?
    火车12点到了嘉峪关站。到市区虽然没有敦煌柳园站那么远,可是也不近。而且也是车走人散,冷冷清清。有“的士”来招揽生意,讲好10元钱送到市内,而且找到宾馆住下为止。几经周折,在市区找到“华电宾馆”住下。是一个套房,就是那种让人打牌、聚会的临时休息的套间,条件还行。写日记的时候才想起,今天是十月一日。哈哈,整日都没有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倒是眼下房源紧张,房价较贵,提醒我们,今天是伟大的国庆。

 

   

17 —— 19 鸣沙山边的绿洲。鸣沙山

 

 

      SUC58434n.jpg

 

 

      SUC58442n.jpg

 

 

      SUC58444n.jpg

fficeffice" /> 

20、敦煌火车站

 

 

      SUC58446n.jpg

 

 


TOP

 

 

    我沿着景区设置的铁栏,望着山崖上的一间又一间洞窟,缓缓走过,就像在轻轻翻动一页一页书。莫高窟建成一千多年了,藏经洞发现一百多年了,敦煌学的研究也有百年了。敦煌有今日的灿烂辉煌,我今天能在敦煌看到这么多精美的彩塑和壁画,有一个人绝不应该被忘记。他就是敦煌文物研究所原所长常书鸿。
    我最初是从徐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知道常书鸿的。
    1935年秋的一天,留学法国的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那位曾在敦煌莫高窟盗买经卷的伯希和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他十分惊奇,原来中国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存在。敦煌在国外引起了轰动,中国人却不知,他内心感到悲哀和震憾。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促使他毅然回国,而且要求到莫高窟进行保护和研究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建议下,经多方努力,促成了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设想。常书鸿首任所长,义无返顾地担负起了拯救和保护莫高窟的重任。
    1943年初,常书鸿靠办展卖画自筹了大部分经费,一行数人,乘破卡车,换骑骆驼,千辛万苦抵达敦煌。看到犹如仙境的宝库,他心情激动,彻夜难眠。接下来却是与法国天壤之别的非人生活。住宿破庙,桌、椅、床都是土堆成。萤火般的油灯,屋内滴水成冰。住所的周围是茫茫戈壁,最近的村舍也在几十里外。大漠风沙,严寒,难以下咽的水和食物。。。。。。就如他日记里写的:“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的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的心头,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但是常书鸿一刻也没有休息,立即组织整理修复,并临摹壁画。
    此后困难和打击接踵而至。经费紧张,发不出工资,无米下锅。成年累月远离人世的寂寞,让常书鸿的前妻无法忍受,不辞而别弃家出走。常书鸿发现后,骑马向玉门方向追去,在途中精疲力竭摔下来,幸亏被玉门油矿的人发现才捡了一命。接着,国民政府教育部来了撤销研究所的命令。。。。。。回天无力呀!常书鸿完全可以知难而退,体面地遵命返回内地。但是他一想到失去保护的敦煌将会重遭被盗劫的厄运,便下决心以服“无期徒刑”的精神坚持不撤。
    解放初期,曾发生过酒泉军分区将敦煌研究所定为特务组织,没收全部财产,查抄常书鸿的小屋,命令他等候处理的小插曲。1962年,甘肃发生了上百万人非正常死亡的惨剧。常书鸿为了保存所里这些好不容易才聚拢来,而当时正普遍得了浮肿病的人才。竟斗胆开大会宣布:如果谁自己有活路,可以请长假暂时离开研究所,工资,粮票按月照发,路费报销,只要能保住一条命,将来回来,就是胜利。文革中,他被批斗,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留所监督劳动,只发生活费。腰部受伤,几乎瘫痪。即使这样,常书鸿仍然初衷未改,痴心不变。
    常书鸿在莫高窟几十年,把全部心血倾注于事业,节食缩衣,默默奉献。组织大家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艺术,敦煌这座人类艺术宝库在浩劫后能得以保存并获新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常书鸿。
    毛泽东在一九三九年号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常书鸿就具有这种精神。屈子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常书鸿就具有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人们把常书鸿誉为敦煌的“守护神”。神?神!纵观常书鸿在敦煌几十年可歌可泣的卓越贡献,哪个凡人能做到?常书鸿就是一位受人崇拜的敦煌神。
    一阵清风吹来,九层檐高楼上的铁马叮当、叮当,悦耳又悠扬。上千年了,它可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它见证着莫高窟发生的一切。无数艺术家和工匠的辛勤劳作,王道士,常书鸿,无数献身敦煌事业的人。铁马应该为他们叮当作响,应该为他们唱赞歌。

 

12 —— 16 月牙泉。泉边的塔楼

 

 

      SUC58418n.jpg

 

 

      SUC58427n.jpg

 

 

      SUC58428n.jpg

 

 

      SUC58429n.jpg

 

 

      SUC58430n.jpg

 

 

 

TOP

 

 

    莫高窟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敦煌壁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当今世界首屈一指。众多五彩斑斓的壁画,把洞窟装点得奕奕生辉,光采夺目。壁画内容包罗万象,可谓无所不及。有佛陀、菩萨、护法神、飞天和供养人的形象;有表现佛教经典的具体内容;有西王母、伏羲、女娲等神话题材;也有佛教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美丽的山水画表现了佛国“极乐世界”;各种装饰图案极富想像力;婚丧嫁娶、耕种收获,酿造饮宴反映了各个朝代当时的生活。其中的一些建筑画,被建筑大师梁思成誉为填补了研究古建筑实物不足的空白。
    敦煌壁画的创作绵延千年,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鲜艳,有的纵马狂奔,有的悠然自得,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只要看一看那在茫茫宇宙中飘舞的飞天,看看那舒展优美的长线,就不能不对理想佛国无比向往,对大漠荒原有如此绝妙的艺术产生崇敬之情。壁画从古代艺术家的笔下一经画出,就有了生命。看吧:脚踏祥云,徐徐降落;昂首挥臂,平空飞腾;飘飘翻卷的彩带,款款摆动的衣裙;轻盈灵巧、妩媚动人。耳麦中传来女导游轻声的讲解,谁都能感受到壁画中的一切都活了,栩栩如生。我不是在看沉寂千年的壁画,而是在看活了千年的生命。千年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比人的生命长得多,壮丽得多。
    洞窟中参观的人群幻化为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和艺术家向我们走来,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当导游把我们带到藏经洞时,初打量一下,洞窟很不起眼,但它背后的故事却使我心情沉重。
    清末,云游到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看到神圣的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几年里,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修复和保护洞窟。1900年,王道士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最大的努力做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提供保护。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仅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1902年,王道士向新上任的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去莫高窟察看后,除了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只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不甘心。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可那位道台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虽然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可他也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1904年,省府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可是这一决定与汪知县当初的说法有何两样?王道士无法可想,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密报信。然而,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不管老佛爷还是王爷,高官,谁也顾不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07年,在中国新疆进行测绘和考古活动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了敦煌,知道了藏经洞的事。他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最后以敬奉唐玄奘的名义,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让王道士感动了。从王道士手上廉价骗购了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虽然王道士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是保护莫高窟要钱,修道观要钱,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让了步。此后清政府官方仍然毫不在意。致使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来到莫高窟,从王道士手中买走大量更有价值的写本运回法国。日本人,俄国人,美国人也先后从莫高窟买走了不同数量的经卷。但从来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1908年底,斯坦因回到英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也广为世界所知。此时,清朝的官僚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一时间偷窃成风,有人拿着求官,有人拿着卖钱,有人纳入私囊。敦煌经卷遭遇空前劫难。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经卷全部运往北京保存。运送途中,到一处“失窃”一部分,最后敦煌经卷几乎损失殆尽。呜呼!哀哉!呜呼!痛哉!
    敦煌经卷流散于国外,自然伤了国人的心,从民族利益的角度去看,这是一个损失。但是,一个无法抹煞的事实是:“敦煌盗宝第一人”斯坦因之流骗去的文物,都由国家级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得到妥善保护,无一损坏。反观国内,“十年浩劫”中敦煌本地就曾有一捆捆经卷在抄家时被抄了出来,散失的经卷下落可想而知。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记录了王道士对他说的一段令人深思的话:“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结果,这次斯坦因又在王道士手上买了大量的经卷。
    我痛恨盗买中国古文物的外国窃贼,但一些不容深思的事实也动摇着我。中国的普氏野马回归中国;中国的麋鹿回归中国,哪个不是经历了被盗国外又回归的曲折过程!陈景润被邀参加国际数学大会时,他蜗居的只是六平米的居室。当外国研究沈从文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时,中国相当一级的文学机构竟不知沈氏是何许人。圆明园的牛头马面有花重金从国外购回的必要么?买回来了就是爱国么?国内太多的地方,凭一句“发展,改造”就可以砍掉大量古树,拆毁大量古建筑;又仅凭一句“发展旅游”,就可以建起很多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这种不负责任,只追求所谓政绩,劳民伤财的咄咄怪事,何时才能停止?
    王道士因为发现了“藏经洞”和卖了经卷给外国人而誉毁参半。究竟是谁爱护、保护敦煌经卷,又是谁损害了敦煌经卷,王道士的所作所为表明了他的看法,回答了人们的问题。当我来到王道士的徒弟给他修的墓塔前,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问。以卑微的道士身份,孤立无援,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我理解他,我向王道士致敬。

 

7 —— 11 鸣沙山,月牙泉

 

 

      SUC58392n.jpg

 

 

      SUC58394n.jpg

 

 

      SUC58397n.jpg

 

 

      SUC58402n.jpg

 

 

      SUC58411n.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