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
阿根廷人,25岁左右,即将医学博士毕业,和友人(1个比他大)约好共骑一辆破摩托车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向北,准备沿着南美大陆西边一直旅游到委内瑞拉,然后在委内瑞拉找工作。 在路途中,他见到了很多不平事(如:贫苦的印第安人得不到独裁政府的照顾,矿工起义等)。促使他萌生了革命的念头。 最后,到达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时,他的朋友找了一个医生的工作,他却下决心投身革命。 当他得知,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在准备用暴力推翻古巴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他便到墨西哥加入菲德尔的队伍,并跟随他们一起达到古巴,进入古巴后开始游击战,菲德尔和切带领这些部队一边打,一边积累经验,最后推翻了独裁政权,菲德尔最终统治了古巴,而切是开国元勋。
这部在戛纳获得最佳男演员的影片,其导演是好莱坞著名导演索德伯格。德尔特洛凭此片拿到了戛纳的最佳男主角。仅仅4000万美金,总共拍了79天。索德伯格是个成功人士,好好混,去做斯皮尔伯格也不是没可能。但是,索导一心要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为了《切格瓦拉》,他筹备了7年。从《性、谎言、录像带》开始,索德伯格的起步就与其他的好莱坞导演不大一样,虽然拍了大量商业片,甚至还自己主演过一部喜剧,有名有利,但是,索导没有忘了自己最初是要做艺术家。
德尔特洛的表演,基本你看不出他在表演,他就是切格瓦拉本人。哮喘是个外部手段,德尔特洛通过哮喘,进入到人物的身体,最终进入人物的灵魂。拉丁裔,沉稳,充满表现力,真是顶尖级的演员。 美国和古巴复杂的历史和彼此微妙的关系众所周知,作为出生并成长在美国的导演,记者们对索德伯格在影片中倾注的对古巴和切的善意立场表示关注。但是索德伯格并不想把观众关注的视野引入政治讨论中,他说拍摄这部影片,不是古巴这个国家,真正吸引自己的是切-格瓦纳二次放弃属于自己的舒适生活和家庭,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他人幸福的解放战斗中。切-格瓦纳一生经历的丰富和神秘,是每个导演都想要展示的电影题材。同样是这段表述,在中国媒体的转述中成了:索德伯格声称拍摄这部影片,不是为了探讨政治,他感兴趣的是人的故事。
中国媒体故意把“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解放战斗”这样的关键词屏蔽掉了,好像索德伯格是个对政治不感兴趣对人物的精神实质不关心的导演,好像他只是在猎奇地拍这部影片。事实正好相反!
四个半小时的故事,加之完全以西班牙语完成拍摄,记者对影片在美国的发行表示担忧,尤其是观众将不得不面对四个半小时的字幕。而导演索德伯格和制片人透露,剧组曾做过巨大的资料搜集,甚至也有延长至7个多小时的拍摄想法,但是,终于因为要遵守拍摄预定时间,满足影院上映而不得不放弃。对于影片最后的发行形式,现在根据各国国家的情况还在具体讨论中。他希望可以先在放映首周以完整版的形式出现,此后再将上下二部份分开放映。 索德伯格为这部影片筹划了七年,仅仅筹到4000万美金,这在好莱坞,算是小成本制作。如果是一部喜剧片或者科幻片甚至情感片,大导演索德伯格一定可以拿到7000万以上的投资。 这部充满诗意,饱含感情的佳作,足以震撼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内心。然而,我们的《新京报》的报道标题是《索德伯格新片戛纳首映 《切-格瓦拉》遭恶评》,与境外媒体的反应不同,对于这部长达四个小时的影片,赞誉远远多于质疑,最佳男主演的获奖就是证明。中国主流媒体对这部影片的反感甚至害怕,已经溢于言表。 可以肯定的是,引进有汉奸电影嫌疑的《色戒》,引进有台独意识的《海角七号》,广电总局在一片反对声中,顽强地甚至是固执地引进这些有争议的影片,在斯皮尔伯格号召抵制奥运会的情况下,广电总局依然引进斯皮尔伯格的公司制作的《功夫熊猫》。 但是,广电总局不会引进英雄主义的《切格瓦拉》。 《集结号》被精英专家称为写了人性,《色戒》被称为写了人性,但是,真正写了高贵人性的《切格瓦拉》,没有任何国内影视专家写过一片评论。他们在回避这部2008年全球最优秀的影片之一,他们害怕,因为,美国导演索德伯格在这部伟大的影片中写了:阶级斗争! 索德伯格毫不回避地描写了帝国主义对革命的联合剿杀,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写了切格瓦拉在联合国大会上驳斥西方的指责,向帝国主义宣战的豪情。 这样的艺术家,在中国已经绝迹了。 《英雄》《黄金甲》中对权力的畏惧,《集结号》中对革命的消解,整个中国影视界对好莱坞的顶礼膜拜,其实是对美元顶礼膜拜,真正的好莱坞的艺术家在中国却没有市场。 《切格瓦拉》中卡斯特罗说:古巴1%的人掌握了45%的土地,人民生活在赤贫中,我们要拿起枪。 切格瓦拉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在解放古巴以后,你要帮我把革命之火燃遍美洲。 切格瓦拉对农民说:你们的孩子应该去学校,我们将建学校和医院,请你们支持我们。 一个玻利维亚战士说:切格瓦拉本来可以坐着轿车,跟妻子儿女在一起快活地生活,但是他来这儿的丛林,我是一个面包师,我一辈子是个奴隶,但是我最终将获得自由。 看了《切格瓦拉》之后,吓得发抖的中国资改派怎么可能引进这样一部影片呢?
切·格瓦拉小档案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称做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 Guevara),香港译作捷·古华拉。他是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革命。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生平简表 1928年6月14日,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他是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亚·德拉·塞尔纳-德拉·略萨的长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尔维托·格拉纳多斯温游拉丁美洲各国。游历了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然后由委内瑞拉乘飞机途经美国迈阿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学毕业,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国。游历了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来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在危地马拉参加了保卫阿本斯总统政府的斗争,在阿本斯政府被颠覆后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医,后又在心脏病学研究兼职。 1955年,遇见菲德尔·卡斯特罗。加入他的革命队伍,参加"格拉玛"号远征的准备工作。 1956年6月-8月,因加入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远征部队被捕,囚禁于墨西哥城监狱。11月25日,作为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的82名起义者中的一员,乘"格拉玛"号游艇从图斯潘河口出发,前往古巴。 12月2日,"格拉玛"号抵达古巴。 1956年-1958年底,参加古巴马埃斯腊山等地的武装斗争,在战斗中两度负伤。
1957年5月27,28日,参加乌维罗之战。6月5日,晋升为少校,被任命为第四纵队司令。 1958年8月21日,奉命率领"西罗·雷东多"第八纵队进军拉斯维利亚斯省,并被任命为拉斯维利亚斯省城乡起义部队总司令。 10月16日,切的纵队抵达埃斯坎布拉伊山。 12月攻打圣克拉腊市。 1959年1月1日,圣克拉腊城获解放。 1月2日,切的纵队进入哈瓦那,占领卡瓦尼亚要塞。 2月9日,总统颁法令宣布切为古巴公民,享有与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各种权利。 6月2日,同阿来达·马尔奇结婚。 6月12日-9月5日,受古巴政府委派,访问了埃及、苏丹、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印度尼西、锡兰、日本、摩洛哥、南斯拉夫、西班牙。 10月7日,被任命为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工业司司长。 11月,被任命为古巴国家银行行长。 1960年2月5日,出席在哈瓦那举行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扬见面。 5月,切的《游击战》一书在哈瓦那出版。 10月22日-12月9日,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1月18日-12月1日,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周恩来总理及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接见。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为工业部部长和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不久该委员会也归其领导。 4月17日,雇佣军入侵吉隆滩。切负责指挥驻防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6月2日,同苏联签订经济协定。 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乌拉圭埃斯特角举行的泛美社会和经济理事会特别会议。在会上揭露了美国建立"争取进步联盟"的目的。访问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总统和夸德罗斯总统进行了会谈。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为全国领导成员,3月12日被任命为革命统一组织书记处书记和经济委员会委员。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劳动者工会会议上发言,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8月27日-9月3日,率领古巴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继访问莫斯科之后,又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负责领导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1963年5月,由于革命统一组织改组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切被任命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7月,率领政府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庆祝该共和国独立一周年。 1964年1月16日,签署古苏技术援助议定书。3月20日-4月13日,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4月15日- 17日,访问法国、阿尔及利亚、捷克斯洛伐克。11月5-19日,率领古巴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士月社会主义革命周年庆祝活动。12月9日-17日,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在纽约举行的第十九届联合国大会。12月下旬访问阿尔及利亚。 1965年1月-3月,访问中国、马里、刚果(金)、几内亚、加纳、达荷美、坦桑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参加亚非团结组织第二届会议。 2月3日,率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代表团抵达北京,在机场受到了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和北京市市长彭真的热烈欢迎。 2月9日,结束在中国的访问,邓小平和彭真再次亲往机场,为他送行。 3月14日返回哈瓦那。3月15日,向工业部的工作人员报告国外之行的情况,这是他在古巴最后一次公开讲演。 4月1日,给菲德尔·卡斯特罗写了告别信。 10月3日,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切·格瓦拉的告别信。 1966年11月7日,到达玻利维亚尼阿卡瓦苏河畔的游击队营地。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为化名的切·格瓦拉领导游击队(玻利维亚民放解放军)开始军事行动。 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过三大洲会议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发表。 7月29日,拉丁美洲团结组织成立大会在哈瓦那开幕。会议主席团根据许多代表团的建议,宣告象征性地成立"拉丁美洲国",并宣布"敬爱的游击队员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少校为我们共同的祖国-拉丁美洲-的荣誉公民"。 10月8日,尤罗山峡战斗中,切·格瓦拉受伤被俘。 10月9日,切。格瓦拉在依格拉村被"突击队"杀害,时年39岁。 1968年6月,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日记》第一版在哈瓦那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