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华容 5—在三郎堰拍的几张照片

 

      三郎堰是原东山公社社址,又是现在东山镇镇政府所在地,我们这些东山公社社员理应在此多停留一下。可时间来不及了,必须赶在天黑前回到长沙,我提出的到红旗水库看一看的建议也被否决。只停车匆匆拍了几张照片。

1 000.jpg

 

2 60.jpg

 

3 61.jpg

 

4 62.jpg

 

5 63.jpg

 

6 64.jpg

 

7 65.jpg

 

一张1999年国庆节在三郎堰拍的照片。

 

0000.jpg

TOP

回复 2# 蔡家湾

 

64.jpg

 

 

    三郎堰都如此热闹,还有一条知青路,变化大呀!星移斗转,岁月沧桑,我们老了。

TOP

早晨6点多,我巳开车去过三郎堰。因此当天下午再去时,我坐在车上等候蔡家湾他们。见到马路对面蔡家湾他们在《知青路》标牌拍照时,我好玩顺便问路过的一位乡亲,请问,东山知青路在哪里?他回答不晓得,再问路过一人,仍不晓得。

 

记得早晨,也是在这个标牌跟前,我买两个当地烫饼,吃一留一。返回问及蔡家湾、林毛吃否,都不吃,林毛还补上一句,扔给狗吃。结果路边狗也不吃。

 

《知青路》标牌跟前、知青花钱买的、知青情浓浓的、知青或吃、知青或不吃、知青上山下乡时吃不到的,---《知青标牌饼》(花4元钱买的冠名权),怎么现代乡下狗都不要吃呢?浩宇一定百思不解,我以为。

 

花钱买别墅、花钱买路名,这很正常,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进步表现。长沙不是就有一条三一大道吗?当年筹到4万元,三郎堰买了个路名(巳升值),现再捐10万元,也许可以改为知青大道,再捐上百上千万元,又也许三郎堰满街知青路未尝不可。

 

而沅江胡有这种气魄,但他是商人,要投资回报的,他骨子里需要白花花的银子、而不是路名。


北京有条知春路,大凡在北京问知春路,或者,以及在北京颐和园问知春亭,北京人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随手搜来一帖,是写知春亭的,贴上共赏。

 

人们去游北京颐和园知春亭,有人也想及慈禧,但绝大多数游人看到的想到的,更是眼前秀丽景色及美好河山!

 

附转帖:

 

《“知春亭”前话知春》


几乎每一个来过北京的人,都会去逛逛颐和园。而几乎每个逛过颐和园的人,都曾经在这知春亭边留过影。

 

此亭之所以被唤作“知春”,盖因为传说昆明湖的湖水的解冻最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同时,因为知春亭所在的小岛上有好些个柳树,古贺知章诗歌云: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所以,中国自古有因春风而知春,或者因柳绿而知春的说法。

 

唐朝王勃有诗云:“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可见也有见鸟飞过而知春或者赏鱼戏水而知春的闲情雅致。

 

苏轼肯定是有如此闲情雅致的古代知识分子了,所以他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说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昆明湖里,其实偶尔也能见到野鸭子。但由于湖面太大了,他们自由的游弋飞翔,所以能看到它们也是要有一种缘分的。我们又怎能因无缘见到这些野鸭子就否定春天的来到呢?

 

其实对春天的感知,是直接的,是切身体会着的,不是缘分所到那么麻烦。所以李白在其《愁阳春赋》中说“东风归来,见碧草而知春”。碧草是常见,所以对春天的感知,亦是平常而感人的。

 

平常而切人体肤的,更有春雨,早就有人说过,春雨贵如油。也有诗歌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据说今晚北京就有小雨,或许正在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呢。

 

李白另一句反映春天来临的辞句,是出自《惜余春赋》中的“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其意思是当北斗指向东方时也可知春,这是古人探知春天来临比较原始的方法。在夜晚,用这种方法来感会春天,当是深沉而且智慧的方法。

 

而我认为古人对知春最生动的描述,则在于曹雪芹那部《红楼梦》里面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命名上。所谓知春,不正是元,迎,探,惜这四种情怀吗?

 

这里“元”同“原”,意为最早的最早,那时候对春天的感知当更多是盼望。

 

而到了迎春,必是对春天有些感知了,但感知的定是一点点,所以要张开双臂来迎接。

 

探春,是小心翼翼的,去感受,去知觉,去探会,那种生怕惊扰了的体恤,又是怎样细腻的一种知春情怀呀。

 

惜春,则更有爱怜之意,也有一点惋惜之情,春日苦短的叹息更是知春的喜出望外之余的两行相思泪。

 

其实,何止春天,每每见到漂亮的姑娘,我们谁又不是一番元迎探惜的知春情怀呢。

TOP

回复 1# 蔡家湾

 

62.jpg

 

    “九载勤练桃李争荣当脱颖”那是小学初中一体化。蔡兄:咯东山中学就是原先的三郎堰小学不啰?

TOP

回复 5# 天涯倦客

 

可能是的,小学6年,初中3年。读高中就进华容三中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