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5# 采青
3.武汉长江大桥:70多次撞击仍无恙
坚强理由:追求坚如磐石,工艺先进,修建时属世界领先。它的工艺被比喻为“栽牙齿”,先在河床岩石表面钻空,随后立柱,再用混凝土将其包裹。
一个多月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一次撞击事件,让钱学新有些紧张。钱是中铁大桥局工程师,曾参与过大桥建设。
撞击发生在201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撞上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这是10余年来,长江大桥发生的最大一起桥墩遭撞击事件。
撞击后,大桥7号桥墩西侧有明显白色、黑色擦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问题。
这座大桥竣工于1957年10月,当时就有设计者说:“无论是工艺还是修建质量,武汉长江大桥都是当时世界领先的”。
各路精英齐聚修桥
钱学新回忆,当初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几乎集结了国内各个领域的精英,并有苏联专家提供支持。
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成立于1955年2月,主任是茅以升,委员包括罗英、陶述曾、李国豪、张维、梁思成等。
而有关武汉长江大桥坚固性的论证,当时的苏联专家西林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我们的设计前提是假设由二列都是双机牵引装满货物的火车,向同一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开向桥中央,在同一时间内,来个紧急刹车;假设在这一时间,公路桥排满了汽车,也来个紧急刹车;假设在这一时间内,武汉发生了地震,江上刮起了八级大风,又有具有三百吨的水平冲力船碰到桥墩上,大桥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钱学新讲述,当年建桥,所有建筑材料都有严格的甄选标准:选材来自外省工艺较好的地方;水泥选取至少是500号以上的标准,强度大,而当时普通建筑均为300号左右;砂石会先运回工地试用观察,合格后再做采购;工人一定要用小锤子敲击钢梁上每一颗铆钉,总数达好几万颗,苏联专家还会对此进行抽检。
每10年全身“体检”
当时的苏联专家西林摒弃采用了100多年的“气压沉箱法”,提出一个前无古人的设想:管柱钻孔法。
钱学新描述,就像给人栽牙齿一样,10多根柱子栽到江底下,让它牢固地“长”岩石上,再形成桥墩。
中铁大桥局称,保证和延长大桥使用寿命,一是靠养护,二是靠管理。
相关部门每隔10年要对大桥作一次全面“体检”,而每年有一次普通检查。
2002年时,武汉市曾投资1000多万元对桥面进行大“整容”。
经过50多年的运行检验,虽因大桥曾遭受撞击多达70多次,但桥的稳定性良好,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4]
4.兰州中山桥:历经百年铆件无锈蚀
坚强的理由:部件全部进口,从德国运来,仅运输部件一项,就历时两年、耗资十余万两白银,其100多年前使用的钢材,和现在A3钢材标准一样。
兰州中山桥又名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彩虹状的钢铁桥身跨河而立,将兰州市城区南北相连。
黄河铁桥修建于1909年清朝末期,已历经百年。百年来,这座铁桥遭遇地震、洪水、战乱、轮船撞击依旧完好无损。
所有部件德国制造
在黄河铁桥修建前,当地只有一座镇远浮桥连接城市南北。据史书记载,这座浮桥由25条大船为底,船上铺就木板为桥面,船与船之间铁索相连。
但因桥身不稳,时常发生桥毁人亡事件。至晚清末年,受洋务运动影响,建造铁桥的呼声日益增多。
第一个提出在黄河上修建铁桥的是左宗棠,但因洋人要价过高而搁置。
第二次提出造桥的陕甘总督升允,1905年,他发现德国人造桥的要价仅为左宗棠时代的三分之一,遂决定与德国人合作造桥,1906年和德国人签订建桥合同。
黄河铁桥从建造到落成耗时三年。桥上所有部件均由德国运往兰州,仅运输部件这一项,就历时两年、耗资十余万两白银。
修建铁桥的人员由德商招雇,共69人。其间有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和华工刘永起等人。彼时,黄河边第一次出现了蒸汽机以供修桥使用。
为解决运输问题,修建者在两侧河水中,树立起两座高出水面的三角形工程架,工程架顶端一条钢丝绳穿越南北两岸,以此牵引河面上的工程船往来。
浇筑桥墩时,工人先将开口式箱子沉到河底,再竖上铁管、钢筋,由起重机吊运水泥砂浆进行浇筑。大桥共计四个桥墩,依先南后北再中间的顺序浇筑。
4个桥墩,设计荷载8吨。德国商人声称,将保障大桥80年内无质量问题。
历经战火洪水地震
铁桥1909年建成,随后便开始经历坎坷岁月。
在抗日战争中,大桥频遭轰炸,所幸无直接命中。解放战争中,桥面因战事起火,横梁和拉杆等钢制材料被烧红,发光。
1981年,黄河铁桥遭遇洪灾,暴涨河水数次漫过桥面。8年后,一艘自重260吨的轮船失控,撞到大桥,导致桥身严重受损。
上述磨难并没有摧毁这座铁桥。自1931年起至今,大桥已经过17次维修,现仍然承担着兰州市黄河两岸的运输任务。
一座铁桥因何百年不倒,这座大桥有何特殊之处。上述问题在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桥梁管理维修所所长董擎的经历中得到了答复。
董擎3次参与大桥维修工程。他用两个不可思议概括了这座铁桥。
第一、修桥时,他们截取了部分杆件送到兰州交通大学做力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桥梁所用的钢材和现在的A3钢材的标准一样。
100年前这些从德国进口的钢材竟然和现代使用的没什么两样。可见,当时对桥梁材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二、他们打开杆件上的铁铆发现,铆钉和杆件结合面光亮如新,没有一点锈蚀。
“起初我们以为一百年了,铆合处多少会有些锈蚀,可当我们将铆件启开后发现,里面完全是簇新的,也就是说一百年也没有任何空气和水分进入而造成锈蚀。当时使用炭火和锤具等简单工具,能达到如此工艺令人匪夷所思,很难想象。”董擎说。
2004年,兰州又投资500万修桥。兰州市的一位官员说,“现在大桥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