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辛亥轶事:失而复得的记忆

失而复得的记忆/文   abcd2003 
      

    小时候,我们子妹三个都看过父亲抽屉里面的一个装订本。这个装订本的纸张发黄,大约有今天的A4纸张那么大。这个线装的装订本扉页贴着一张两寸的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那个人胖胖的,面容有些浮肿穿一身解放初期的解放军戎装,笔直的鼻梁下白色的八字形胡须显得十分的威仪。从照片下父亲留下的一行字可以看出,这个胖胖的老头,就是我们的祖父周士仪。装订本的第二页贴着一张祖父用小楷毛笔书写的个人简历,从这张短短的简历纸片上看得出,原来我们的祖父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荣耀只带来片刻的兴奋也就产生了一丝恐惧。那是一个阶级斗争的年代,对过去旧时代的荣耀可能就是灾祸。因此,我们兄妹三人看了这个装订本后,从来不敢向周围的小伙伴们透露半点这方面的信息。这个装订本后面,每张纸页都贴着祖父写给我的父亲的书信,每封信都是用小楷毛笔书写的,字写的是相当的好,令我等晚辈羡慕不已。这个对于我家十分珍贵的老物件,却在一次父亲单位派来的抄家队在抄家的过程中被人抄走,那些信件及祖父的唯一的一张照片永远的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现在想起来是十分的遗憾和痛心,也对于那个毫无人权的时代深恶痛觉。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省里邀请小妹参加辛亥革命百年书画展。作为辛亥革命老同盟会员的后人,需要提供一份老一辈同盟会员革命者的简历。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个短板。因为,我们知道的老资料都被抄家的人员连同父亲的日记都被抄走了。文革后期,他们只归还了日记,那些祖父留下来的资料一直不见踪影。于是,情急之中便上网查找,真是苍天有眼,居然在湖南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的网站上查到了我们的祖父资料。真是大喜过望、喜极而泣。赶紧通知弟妹前来认祖归宗。不孝子孙跪地叩拜,人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遂将祖辈的生平及父辈的口传心授做了一个梳理。

    

    出生入死的同盟会员

      

    我的祖父周士仪1886年出生在朝鲜。其父随曾国藩湘军作战,因功升至提督,后调朝鲜参加对日作战,被封为宣备将军。祖父在朝鲜读书,1902年1月回国在湖南省长沙市福临乡修习国学,1905年1月,考入崇实学校高小部。祖父虽出生在高门大户,但是家教甚严,从小熟读经书、每日闻鸡起舞,深明做人的道理。从哪些写给父亲的书信中,满纸教诲言语、深入浅出、引经注典,让人记忆深刻。我总是记得那段祖父告诫父亲的话:……要不断学习,不可自大,自大多一点就是个臭字……后来,看了曾国藩家书,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祖父写给父亲的那些书信。那些珍贵的家书被他们抄走,真是可惜。祖父是在一种严格家教的传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思想活跃、对进步的、新鲜的事物极感兴趣且好结交朋友,深明大义。常常与同学、朋友集会,或参加各种进步组织,也时常夜不归宿。曾祖父很担心,怕他受到异端邪说的影响。为了让他收心,家人商量,在他十七岁的时候给他说了一门亲范家。范家是书香门第,在长沙县是有着大产业的乡绅。范家小姐比他大一岁。但是,祖父不愿意,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范家的小姐长得不好看。祖父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本人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大帅哥。从他以后娶的几房太太看,一个比一个长得漂亮,最后一个太太还是个长沙唱花鼓戏的名伶。据说父亲就是那个小妈生的,尽管他老人家一直不肯说。曾祖父强行逼他成亲后,祖父就干脆不干了,要去投军,向他的父亲一样在行伍求取功名。1907年8月,他加入陆军第四十九标从军,任二等兵。在新军中,他的进步思想,使他在圈内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之士。他们经常秘密集会,分析时局、探讨变革、思想激进,很快就引起了湖南革命党人的注意。9月,由柳聘农、张柏林等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武昌起义的总指挥部特邀黄兴来汉拜为上将军,任起义军总司令,全面指挥武汉革命军同前来弹压的清军作战。祖父与11月从长沙来到武昌面见黄兴,在其身边任上尉副官,参加武汉战斗。期间,黄经常派祖父到汉阳龟山协助武昌首义炮兵总指挥程潜布防炮阵。祖父就是在龟山作战时,认识了将来长期与之共事的直接长官。在这次武汉战斗中,祖父表现突出,作战勇猛,深得程潜赏识,也与祖父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老人们讲,在这次汉阳的战斗中,祖父撤退是遇到大麻烦,左有长江又有汉江,后面扁担山失守,前面船也未按时前来接应,部队简直无路可走。情急之中,只得顺江而跑,看见船只就往江水里扑,祖父差点被江水吞咽,幸得渔民救起方得带领残部退守武昌。据史料记载:11月26日,湖南援军自行撤退过长江经洞庭湖回湖南,湖北军队也纷纷乘船渡江到武昌。要么战死,要么逃亡,谁愿意被清军抓住?血淋淋的死,还得受尽刑罚屈辱,不战则退,只能如此,只有如此。汉阳陷落,黄兴悲恸万分,大老远地跑来亲历阳夏之战战败,辜负了湖北人对他的期望,也辜负自己对革命的一片忠贞,一番雄心付诸东流,站在鹦鹉洲,看大江滚滚东去,心痛欲裂,一心求死,被跟随身边的田桐拉住,随后被黎元洪派人接到武昌。汉阳守军渡江撤到武昌,包括汉口撤往汉阳的汉口民军。 可见战况之惨烈。
    祖父在83天的武汉战斗中受战火洗礼,更加坚强了他为共和反复辟舍身忘死的革命信心。他的长官黄兴将军经常对他说,革命就是要有“无我”精神,要有点“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人性格。这些话,年轻的周士仪真是听进去了,便有了为革命抱有必死的决心。1913年,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祖父奔向上海,任上海都督陈其美部敢死队队长,在7月进攻兵工厂战斗中作战勇猛,冲在最前面,右肘负伤。这一切都被陈其美看在眼里,十分赞赏。祖父在养伤期间,陈都督亲自来到病榻前以示慰问并与之长谈。当得知我的曾祖父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后,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回复 1# 老灯火

    朝 鲜 将 军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之后,袁世凯不久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湖南乡下,有一个人乐坏了。这个人就是我们的曾祖父周文斋。曾祖父早年加入湘军,是曾国藩的门生。曾祖父周文斋是武备举人出生,不仅功夫了得,而且才学一等,深受曾国藩的赏识。老辈人说曾祖父从来就没有打过败仗,是曾国藩军队里的“常胜将军”,很受曾文正公的器重。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以来,周文斋每战每胜、每胜必升,一路升迁上去,官至提督。据说在清朝,武官升至提督一职就到顶了。要想继续升迁,只能奔文职了,这恐怕是封建社会一贯重文轻武的惯例。民国初期的北洋政府的军政首脑几乎都在我的曾祖父门下供职。袁世凯也不例外。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巨族》一书中就提及:……清廷驻扎高丽的朝鲜将军周文斋……袁世凯当年在他门下当营务,叫他往东不敢往西……听说老帅发话连声说……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袁世凯年轻时曾在曾祖父军中当差,而且,还对他不薄。小时候我们总是逼着娭毑,也就是我们的祖母,湖南人称之为娭毑讲故事。她老人家讲的故事都是些二十四孝的故事,听多了也就厌烦。于是逼着她讲打仗的故事。于是她就讲了一个打仗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早已经忘却,但是马战的一些细节还有点印象,说是马战的时候看见自己的人背后受伤不能够相互提醒。为什么,因为兵勇集中精力打仗的时候,提醒他看见自己背后流血,兵勇马上就会晕血落马,或伤失战斗意志。一个小脚婆婆能够说出这样的细节,一定是当年在周家听过她公公对人家说过。
      曾祖父作为文武双全的有战功的将军,被朝廷派往朝鲜驻防镇守。那个时候,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是她的保护伞,防止外来的国家对她的侵略。朝鲜的邻国日本就是一个强盗国家,总是觊觎别人的领土和财富,随时伺机进犯朝鲜。我的曾祖父领兵进驻朝鲜,就是中国第一批抗日援朝的鼻祖。在朝鲜,曾祖父不辱使命,打出了湘军的威风,杀得日寇片甲不留,威震三千里江山,深受将士及韩国王室的赞赏。听父亲讲,在一次战斗中,曾祖父营救朝鲜国王有功,被朝鲜王室封为宣备将军,并赐金甲一幅。欣然将王室皇族的女子许配给我的曾祖父周文斋。曾祖父吓傻了,真没有想到国王如此皇恩浩荡,便千恩万谢娶了亲,在异国他乡建立家室传承血脉。便有了我的祖父周士仪。
      有一年,袁世凯随部队到了朝鲜。来到半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登门拜访老上级周文斋。当时袁好像只是一个随军营务帮办,离他的远大抱负还差得远。初来乍到,对于当地的情况第一手资料完全要靠周来提供。周对袁有求必应,对袁的帮助很大。袁作为随军参务给主管出谋划策很是得力,日后对他的晋升大有帮助。据老辈人说,袁经常到周府吃饭,曾祖父总是好酒好菜的热情款待。有一次,酒过三巡,周的朝鲜皇室夫人的一位亲戚来周府玩,被袁撞见,很是喜欢。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意安排他们聚会认识。年轻潇洒的袁有意,皇族女子情渎初开,两人你情我有意便有了来往。曾祖父见状便便顺水推舟成全了人家的好事,娶为姨太太。在此之前袁曾经娶过两房。有人说是唐绍仪介绍的,其实,知情人都知是我的曾祖父做的月老。
     后来我的曾祖父从朝鲜回国。其实,自从甲午战争后,中国失去了海上的制海权,作为一个半岛的国家,从军事态势上看,朝鲜已经是守不住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撤退。因为,在日军的着着逼人下,清廷怎么也保不住朝鲜小王朝了。曾祖父回国后便告老还乡解甲归田了。朝廷为表彰他的功劳赐封他为清散议大夫。曾祖父带着家眷回到了老家湖南长沙乡下买田置地修建将军第居家过太平日子了。曾祖父回国后,享有士大夫爵位,过着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很是威风。他在乡下的宅子是高墙大院,几进几出,有很大的几个院子,大门前有个大池塘,院子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有照后有靠”风水很好。这座府邸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匾上书三个大字:将军第。为袁世凯所属。后来,袁世凯写了两幅对子送给曾祖父,曾祖父将这幅对子裱装好后挂在府邸的书房里面一直到解放时期。那副对子我父亲一直记忆很深:一轮明月伏羲皇,四库全书晓周鲁。袁世凯写这副对子给我曾祖父,想必是对我的曾祖父的才学很是钦佩吧,有点马屁之虞。
      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大将军还是韩国的大将军,十分的敬重,并引以自豪。曾祖父死后,埋葬他的那座青山后来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将军壩,以此命名不光是好说好记,更多是借将军的威名庇护保佑乡民,荫庇村民。1994年我们回家乡祭祖,山下仍有村民义务为我家守祖坟。我父亲非常感动拿出了钱给那个老爷爷,那个老人死活不要,说将军威名盖世,我们住在山下举手之劳,将军保佑着我们咧……我们的祖先怎么个保佑他们家,恐怕只有他知道,这钱他老人家就是没有收。
曾祖父的威名怎样,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才恍然大悟: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十万平方公里。一般来说,清朝共在中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就台湾清治时期而言,台湾总兵或台湾镇所辖军队,通常属于福建陆路提督与福建水师提督所管辖。
     听父亲讲曾祖父从朝鲜带回的夫人及跟夫人一起陪嫁过来的朝鲜女仆都不会讲中国话,也闹出不少笑话。有一次,曾祖父看见自己的一个男佣头泡脸肿、嘴唇肿得翻起,老人家嘿嘿地笑着对他说:你偷嘴了吧……男佣痛苦的点着头,很不好意思。在朝鲜进补人参用水蒸煮或炖汤后,只喝汤水,人参本身煮好后要捞出来丢掉。朝鲜夫人不会说中国话,每次将煮好的人参捞出来后放在盘子里叫男仆倒掉。男仆听不懂朝鲜话,看着夫人和善的笑容以为是要他吃掉,于是拿下去躲到一角偷偷的将它吃掉了,还生怕被其他的佣人知道。结果吃了几次后,人就不对劲了。你想呀,这个高丽参是旺火大补的保健品,哪容得白口吞噬,因此落下笑话。据说曾祖父的高丽参很多,与高官的礼尚往来都是赠送尚好的高丽参。后来,我的祖父周士仪在长沙参股世一堂药店就出了很多名贵的高丽老参。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回复 2# 老灯火

    刺 杀 袁 世 凯
    曾祖父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是保皇分子。当得知儿子周士仪跑到武昌参加乱党暴动,就暴跳如雷,认为是祸及九族的大逆不道的行为。必须改弦更张回归正统。派人到武昌找儿子,要赶紧脱离革命党,加入清军剿杀阵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周士仪当然不会听从他的。如今,袁世凯当上了民国大总统,在他看来,自然就是儿子能够回归正统的机会了。说来也巧,正在这个时候儿子周士仪居然也从上海回到了长沙。他是受陈其美的指派想利用周父与袁世凯的特别关系接近袁,利用在袁身边工作的机会干掉这个窃国大盗。周文斋看到儿子回老家并脱离了乱党,心里十分高兴,认为儿子懂事了,知道了是非曲直。当得知儿子的想法和要求后,二话没说赶紧修书一封给大总统袁世凯。在这封信中想必无非都是些祝贺、感叹、叙旧之类的言语,但是信的关键用意就是恳请总统给犬子在北京总统身边谋得一份差事。祖父兴高采烈的拿了这封极其重要的信函,揣在怀里,估计马上就去了北京。
     在北京见到袁大总统后,总统见是昔日老上级的儿子前来求职,二话不说委以重任,周任袁部拱卫军中路统领部中校副官。1914年7月升任上校帮统代理统领之职。谁都知道,这个袁部拱卫军实际就是大总统的禁卫军。主要任务是保卫京城的安全的,是袁世凯最信任的嫡系部队。祖父在大总统的身边,这么快的得以升迁,除了有曾祖父的关系外,还着实依靠自己的力量,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勇猛,浴血战场、不怕牺牲,真是继承了曾祖父湘军敢于打大战、恶战的凶猛,勇猛杀敌,累立战功。1914年年7月,年轻的周士仪率部围剿白狼军,大获全胜,歼敌1600余人。其因作战勇猛,腹部受重伤,经抢救幸得痊愈。次年1月,因功升任署中路少将统领。
     关于白狼军史料这样披露:五省督剿白狼,是民国成立以来北洋政府镇压农民革命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其战区范围之广,作战时期之久,动员兵力之多,都大大超过了对付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之役。白狼军飘忽如风,每天能走一百二三十里,同样路程官军要两三天才能走到。白狼军避实就虚,不打攻坚战,官军也没有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所以兵来“匪”去,兵去“匪”来,两下很难碰头。白狼军攻打某一重要城镇时,往往马不离鞍,兵不卸甲,昼夜趱程,衔枚疾走,使官军猝不及防;而当他们变更战略改向他处活动时,则又悄然不知去向。白狼军仅有一万多人,而官军动员至十多万,段祺瑞、张镇芳、赵倜、王占元、张锡元、王汝贤、陆建章、张敬尧、刘镇华、张凤、倪嗣冲、马福祥、阎锡山这些战将,都曾经是白狼手下的败将。赫赫不可一世的大独裁者袁世凯,被白狼军打得亡魂丧胆,坐卧不安。
     关于祖父舍命剿灭白狼军之说,弟妹有这样的分析;一是出于湖南人“蛮子”的本性,加上曾祖父的湘军铁血精神的遗传,上了战场便刺刀见红;二是把革命任务看得很重,按照陈其美的嘱托,以自己的行动来争取袁的更加信任,以战功封官进爵,走近袁的圈内相机行刺。这种分析无不道理。由于祖父的努力,很快得到袁的赞赏偏爱,并被破格提拔他为少将军,总统行辕行走,时年28岁。在总统府院,周认识了一大批达官贵人,军政重要,也结识了一大批朋友。最重要的是,他再这里认识了蔡锷将军。当时的蔡锷将军,正被袁世凯监视软禁在北京,行动受到袁世凯的限制。但是祖父不知道这些,看到蔡锷将军是湖南老乡便一见如故,结为朋友。熟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年轻人在他乡遇见了知己且志同道合,随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关心更加紧密了。我总是感觉蔡锷将军的出逃跟我祖父的帮助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当时在北京的湖南朋友应该就是我祖父了,又都是同盟会员,而且两个人的年纪相差也不很大,做什么事情相互是很默契的。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载想必那是因为祖父的当时的官阶在京城不算太大,不在史学研究范围里。但是从后面的一些举动中可以看出蔡锷将军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因为在蔡锷将军到达云南后发动“护国战争”,就曾经带信要我祖父去云南参加讨袁行动。当时我的祖父在家养伤未能出行。即使蔡锷将军去世后,我祖父到云南仍然被任命为滇军第六混成旅第一支队少将司令、第二混成旅旅长等职。可见关系略见一斑。
     动手的机会终于来了,1914年8月,陈其美派日本人武田赴京,在中华门至端阳门间设地雷,企图利用袁世凯诞辰日阅兵之机行刺,祖父作为内应将这次活动的地点、时间、车行路线、机关设置,地雷、炸弹一并交给来人,并积极配合,也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据说那天情况一切很顺利,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在鼓乐声中,队伍昂首挺胸,高呼祝福。总统的行辕的车队鱼贯而出,准备检阅受阅部队。那一天,心情最为紧张的恐怕就是我的祖父了,他一身戎装跨马随队而行,作为拱卫军的高级将领,他就在检阅马车的后面。突然“轰”的一声地雷炸开了,车队随即混乱起来。地雷误中副车,未得成功,主车赶紧快马加鞭调头逃跑。混乱之中,总统大人也顾不得什么颜面了,趴在车中不敢露面。祖父一时性急,也顾不得许多了,随即掏出准备好的炸弹,奋力向袁世凯的主车甩去。据说那枚炸弹不偏不倚的落在主车的前面。车夫一看不好赶紧的跳车逃命,祖父盯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当主车碾过炸弹继续向前的时候,祖父的心都凉了,仰天长叹。那是一颗未能爆的臭弹,袁世凯老命不死,逃过一劫。车队有人看到了这一切,即命令部队捉拿周士仪。《巨族》一书110页这样记载:说湖南人是蛮子,其实非也,湖南人干革命是真心实意的。如果有人想混在革命队伍里,干摘桃子的勾当,湖南人的蛮气就会统统表现出来,给他一个难堪……周士仪也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反对袁世凯称帝,在京城向袁世凯投去一枚炸弹……被袁抓住投入死牢……
     投入死牢的日子犹如人间地狱。大总统气急败坏,这么信任的人、这么抬举的人不对他感恩戴德,还恶意谋害他,气不打一处来,要他交出同党。于是,祖父被打得半死,在鬼门关徘徊。史料称:事发后周暴露,被袁世凯下令逮捕入狱,受严刑拷打,过堂达13次之多,备受荼毒,未作屈服。寥寥数句,很高大的衬托了一个革命党人的坚强与伟大。未作屈服,表示了祖父可以为了革命、为了共和甘愿捐躯这一腔热血。这段文字已经铭刻在我的心里。儿子刺袁的事情让曾祖父知道后,大惊失色、气急败坏,面对儿子的死罪,他忧心忡忡,毕竟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于是不容多想,带上家丁日夜赶往京城,凭着自己的老面子四处求人,从中斡旋。期间还登门造访袁世凯给他赔不是,请求总统特赦儿子。为这件事情,曾祖父找到了不少当时北洋政府里面的如国务总理一级的重量级人物帮忙。直到12月,周父邀集徐菊人(徐世昌)、段祺瑞等数十人保释,方获得释放回湘疗伤。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个坚定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为了革命目标矢志不移。按理说他出生在官宦之家,本人在北洋政府军中已经官拜将军,完全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而丧失斗志忘却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他不。他没有忘却自己的理想目标,没有忘记革命党对他的嘱托。而是铤而走险、用命一搏。在古时候有一种人叫“死士”,为了自己的目标任务以死相搏,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英雄气概。我的祖父就是这样的一个死士、革命志士,用血肉之躯来完成革命的事业,从肉体上消灭窃国大盗。他的英雄气概感染者每一个史学研究者,他的故事在湖南广为流传。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回复 3# 老灯火

    湖南省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资料披露:1949年10月,周入湖南军区第十二兵团政治部学习,12月调入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学习,1950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周士仪1954年辞世,享年69岁。
    (转红网历史沙龙  有删节)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二次革命的反袁“死士”周先生名垂青史!

TOP

      灯火光荣家谱,你是将军的后代了。现在可以晒出来了,文革要是查出来那可就不得了。只可惜那珍贵的照片,毁于那个时代了。

TOP

回复 6# 晴天蓝蓝

 

蓝蓝误会了,灯火在4楼巳注明括符内:“转红网  历史沙龙”。放在3楼文后注明可能交代清楚些?灯火祖上近代只出过土财主,听说明代出过什么进士?那曾“阔过”是多少代以前的事了。

不过,灯火对这些辛亥志士充满敬意!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