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们的视野多辽阔 作者:东乡妮娜
赏读湖南知青网精选的《我们的视野》摄影画册,是一刻很愉快的时光。我似乎看见知青网友们端着相机,时尚自信地走进摄影天地,将那一份执着,真诚的心态,寄情于热爱,感恩之间,然后,双手捧出收获,奉献于人前。 人物,是生命的浓缩。 最触动我心的是师嫣老师作品《不再哭泣》,拍摄的是一个捂着一只眼睛的藏族小女孩。她发乱,衣破,脸上伤痕累累,眼角噙着泪水。她的眼神,胆怯又迷离,让人过目难忘,顿生怜悯:她是谁?她在哪里? 这来自孩子的忧伤和困顿,叩击着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灵,苍白的背景,无语地呼唤社会的关注。在无语的寂静中,我似乎听到关注民生,关注贫困,关注未成年人!这人性和良知的呼吁。 浏阳河人的《沧桑》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位扎着头巾的老汉,岁月的风霜在他的脸上刻录出沟壑般的皱纹。端正的鼻梁,紧抿的嘴唇,透析出他的坚韧,感受到他的艰辛,这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有异曲同工之妙。世上的苦有三分,他们却吃了十分。世上甘甜有十分,他们却只尝了三分。父亲两字的含义,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潇雨为画册奉献了一幅《摩棱老人》。她是一位年迈的阿妈,暗红的底色和诸红的袍子,使她浑身笼罩着高原红的神光,这是孕育了生命的慈母,是儿女心中一盏不灭的油灯。 静生于动,静物是沸腾的定格。 难得不糊涂兄拍到的《夕阳下的荷》,美得让人心醉。明黄颜色氤氲在荷上,营造着贵胄般的高雅之气。一种与生俱来的娴静,带着凛然的安详。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虚化的背景,似悠远穿越空间,那池边柳下,留下的是何人的足迹?且怀揣这千古之谜,让思绪纷飞绵长。 他的《浏阳河上》,抢拍到踏着波光飞翔的鹭鸟,实在是人鸟之间的缘分。鹭的勇敢和柔美同时绽放,天与地浑然一体的热爱和感激,凝成华美,定格瞬间,迸溅着快感和爱的甜蜜。 蓝天秋水的《水仙》,花香,叶绿,须白,清丽端庄,大俗大雅。心静如水的拍摄,方能体现出水仙卓尔不群的个性,获得一份可于案头早晚把玩的心情,得以品赏人性花心之善美,岂不乐哉,妙也。 当然,还有知青铜匠的《双牛记》拍出了牛脸神性。蚕宝宝的《妞妞》呈现了孩子与羊羊的吉祥。更有落霞孤鹜的那一幅《垂花梦》,倒挂的桎木花,因了摄者的匠心,可以让我们梦回过去,梦到从前,梦返山村。 无法一一细数了。一组作品看过来,幅幅干净简洁,张张突出了主题。 我的体会是,摄影绝不是对风物简单的复印。不是征服和占有。而是热爱和膜拜。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摄影与之融会贯通之后,对画面的选择会更加单纯,认知会更接近本质。镜头后面,就会有一双慧眼,拍摄出来的作品,必然豁然开朗,令人回味无穷,经过感情过滤,必定脉脉含情,充满温馨。 那么,拍摄者的修养无疑就决定作品的艺术品位。而欣赏者要赏玩认知,学养同样重要。拍摄是创造,欣赏则是再创造。欣赏者根据作品的表现,将一切还原为生活中的场景,借助自己人生体验,去意会画面之外的意蕴和情趣,就是审美。这互动的过程,使作品具有生命的张力,使画面具有了不朽的灵魂。 感谢湖南知青网,使我们在拥有《我们的故事》之后,又有一本《我们的视野》。就像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岸边又新造了一座芳香四溢的果园。《我们的视野》有多辽阔,我们的生活就有多美好!
2011.3.2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