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点点初舞《白毛女》

—回忆《彭某和他的文艺宣传队》之二

 

(六)

 

 

 

  请稍等,脑筋急转弯,转过去,绕过来,有了。只有现身说法,才最有说服力。
  我想起两年前在高山水库,登台为民工们拉琴的那回事。冬修水库当然是整天挑土,但那次挑土,我的体会,与这次有所不同。那次高山水库工地上喇叭里放的乐曲有些出新,不像东山水库工地喇叭里成日是语录歌及好人好事。那个喇叭里每天竟多次播放一首二胡齐奏曲《北京有个金太阳》。这是一曲熟面孔,我在文革中就拉过。文革后期无事可干了,我主持编辑了一本油印本的《笛子、二胡独奏曲集》,其中就选了这首乐曲。作曲并领奏者是中央音院的大二学生蒋才如先生。
  有一天,逮住一个机会,我溜到广播室,看到了这张唱片,是最新出炉的密纹塑料唱片,很小很薄的一张,它却承载着如此大部美妙的音乐,并不时传递给我。当时我几乎动了将其偷走之念头,但这念头仅存在了一瞬间。
  挑了一小段时间的土,又被抽去排节目,要我出了一个二胡独奏,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这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拉这个曲目于我来讲是轻车熟路,于未来听者来说则有耳熟能详之效果。三天后登台演出了。
  那是一个寒夜,洞庭湖畔,长江边上的寒夜有点刺骨的。北风在人群的缝隙里钻来钻去。舞台搭建在水库工地上,汽灯挂在台的四周,台上台下气氛热烈,农民弟兄也需要精神粮食啊。
  记得那晚我穿着那件约有十几个洞,棉花都飘飘欲出的烂棉衣,腰上还扎一根草绳,提着那把龙头二胡登台了。
  放眼台下,黑压压一片,少说也有一二千人。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人越多越兴奋。反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台下一片“胡”盲也。于是乎《北京有个金太阳》的二胡声透过麦克风,从高音喇叭中传出。曲毕,台下已是掌声一片。我又很得意地应邀奏了一曲《红军回来了》(文革中将“哥哥”两字去掉,大约是避讳哥呀妹呀什么的)。又赢得了一片掌声。演出完 ,退场时,我们也混在民工群中一起走,听见后面的民工议论刚才的节目,一个人讲得头头是道:“啊格儿,你们晓得不,今天咯个拉琴子的人是特意从北京赶来的,就是喇叭里那个拉琴子的。”
  以此类推,我告诉点点,你往台上一站,就当自己是样板戏里的那个喜儿。要晓得台下一整场舞盲,你怎么跳都是好,怎么跳都是对。
  点点就是点点,一点便通。刹那间她完成了由质变到量变的演绎过程,马上由黄牛变成了马。
  按说点点也出身名门,其父(不是舞台上的杨大爷)曾任地下党的湘北工委书记,华容正在其辖区内。他当年曾领着杨大爷这样的穷棒子和当局斗,应是功劳大大的有。不过世易时移,沧海桑田,此时,其父却被自己的当局关进了“牛棚”。故而,此时的点点也并不羞于与我等为伍了。排练之余我曾大声调侃着:“这是第三次国共合作。”正因为此,点点也以“在野”的高干子女身份与我等在当时土砖搭建的舞台上“合作”,你说冤不冤?
  通过一段时间排练,节目日趋成熟,庄弟得空时提着那把小三弦也来帮忙。塔市的古鸣兄也挟着一把旧小提琴加入了进来。天晓得,他是帮我们的大忙,还是帮自己的忙。古鸣兄与庄弟同班,上课时我们俩班仅隔一堵墙。此兄长得高大英武,为人则忠厚老实。先人早有训示“老实人做扎实事”。原先我将信将疑,后来则全信不疑了。古鸣兄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不远十多里。由塔市来到东山,每次排练时都是将那把旧提琴从琴盒中取出,慢条斯理地将松香擦足,在演奏过程中都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过完,一丝不苟,扎扎实实。但我们总觉得提琴之外,还另有故事。什么故事呢?搞不清楚,也没有发狠去搞清楚。
  几年以后,我们方才模模糊糊地晓得了这回事。那是古鸣兄广而告之要娶老婆了,老婆即是当年和他一起到东山宣传队帮忙的头号美女王惠玲学妹。大约再过了三十多年,我们又听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后,我与庄弟等人方才真正恍然大悟。

(诸位欲知后话,且听下回分解)

TOP

 

    我的思绪随着文章回到了桃花山那飘雪的水库工地,人道是彭某的二胡拉得墙壁都颤动。学长、学友们的二胡声曾经是那样地震撼过我们的心灵,对我们进行着音乐启蒙,以致影响了我一生。我至今喜欢听《三门峡畅想曲》《北京有个金太阳》《金珠玛米赞》《红军哥哥回来了》……
    想找蒋才如先生演奏的《红军哥哥回来了》MP3,但要插入广告,煞风景。于是在网上找了个视频。

TOP

彭某文章在华容大有读者,描写的都是熟悉的面孔,把思绪带到那个风雨年月,先要赞一个,不插其他话。

TOP

赞一个

TOP

    华容栏目排节目,昔日战斗在水库工地上的文艺轻骑兵若能再次悉数集结在彭队长麾下,那可是一股中坚力量哟。

TOP

点点初舞《白毛女》

—回忆《彭某和他的文艺宣传队》之二

 

(七)

 

 

  大约再过了三十多年,我们又听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后,我与庄弟等人方才真正恍然大悟。那个故事网上公布过,华容版块的驴友都晓得,叫做四帅哥横渡滔滔长江,四美女空守一堆衣服。虽然都是二中同学,但男女之间并不认识,泳者在监利一夜未归,回来后便要找回衣物。守衣者责任心强,也千方百计要送回衣物,中间演绎出一些美好的情节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当然这些我都是无缘看到的。对此,早几天笨笨牛兄在一则回贴中极精辟地说出“当年这四条汉子中有一位懂事一些的,终于俘虏了其中的一位女孩子,其余三位啊,不敢恭维。”写到这里,不说明,大家也都清白,懂事一些的,古鸣兄也。到底大两岁,不然怎么会叫“学长”呢?
  这样看来,“横渡长江,空守衣物”是故事的上集,“同赴东山,拉琴跳舞”应属下集了。两集演完,老婆到手了。
  哈哈,过去了的日子,不管是苦是甜,总有一些故事发生,没有故事,那段生活便会索然无味。在宣传队这段日子,我们忙忙碌碌地编着、导着、练着、唱着、跳着、奏着、演着……。
  待到树倒猢狲散时,仅赚了几个月便宜工分而已。古鸣兄却革命、生产两不误,悄悄然抱得美人归,让我等艳羡不已。大家都在心中祝福着他们。
  正式演出大获成功。近四十年过去了,详情已记不太清。《白毛女》是整台演出的精华,点点扮演的喜儿却是精华中的精华了。在高小林调教下,邓作涛舞技日趋成熟,大春哥的独舞及双人舞颇具阳刚之气。金世雄同学饰演的黄世仁更是入木三分,画龙点睛之处是那“色迷迷”的双眼,观其演技不起鸡皮疙瘩算你刀枪不入了。世雄同学小名“金瓜”,他很有文学才能,能歌善舞会演,亮点是扮相俊美,一个活脱脱的正面人物形象,只可惜本剧缺了黄世仁一名,派工至其身上,让他委曲求全,不料他却演得惟妙惟肖。金瓜离开我们四年多了,现在他正在天堂内看着我们,关心我们。高小林饰演点点她爹——杨大爷。高同学不愧为文革后期二中宣传中舞蹈队的台柱子。当年在舞剧《收租院》中他演活了那位受尽磨难的瞎老头,当他由小孙女扶出,一亮相整个舞台便活了起来。
  上次大队部兄讲的199班饶世璜的竹笛演奏《我是一个兵》,秦碧良同学女声独唱《边疆处处塞江南》就是这个文宣队的故事。高小林这次演的杨白劳比《收租院》的瞎老头更加成熟了。有此一批“名腿”烘托,点点要风得风,唤雨雨来,她确实舞出了几分灵气,看得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自讨苦吃又吃尽了苦头的我端坐于乐队中,面对这支七拼八凑不洋不土的,配置混乱不堪的“乐队”,我苦笑。拉琴不累,组建乐队,捏合乐队却是苦不堪言。总算将这台节目的伴奏混完了。不过苦虽苦,却也能找出几个值得回味的亮点来。庄弟比较准确地弹奏完了那段三弦独奏,虽不能吹捧为“大珠小珠落玉盘”却是铿锵、圆润、韵味十足。古鸣兄十分努力地把玩着那把小提琴,精力集中时拉得很精彩,一但被台上分神,调子便会小跑,不过不必担心,跑几步又会跑回来,总不能老牵挂台上吧。蔡栋才执弓操琴,其摇头晃老,俨然一付二彭某派头,此公之尊容让一彭哭笑不得,他心中暗暗嘀咕:娘的,为何会克隆出这样一个怪物?
  演出几场后,文宣队大幕终于徐徐降下。把戏不可久玩,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光了。我们是靠雇佣军打天下,雇佣军一开拔,天会垮一半。此时恰到好处,真是善始善终、善哉善哉。
  彼宣传队(由杨头命名,正版)已曲终人散,但命却没有此宣传队(也是正版,小聪哥补第一口锅的地方)的命好。此宣传队当年是浩浩荡荡的班师回朝,惊动了二中朝野、教育局长、学校书记、副校长、团委书记。民兵营长纷纷作亲切状慰劳我们,并在凯旋门摄影社与我们合影,立此存照。彼宣传队虽然也是大功告成,却未见得一位领导。只有孙院长高喊一声: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就像在队上出工完了,队长高喊一声:收工了,你们都回去散六(华容土话吃饭的意思)。散朋了却未留下任何印记,十分遗憾。因为三郎堰于无凯旋门,无法留此存照。
  三十多年后,一次返乡活动时住在华容县城。我在街上闲逛时看到了一家凯旋门开在华容的分店,一时竟然倍感亲切。因为上班时当过一任芝麻官,长沙的凯旋门即在我的辖下。但时光不能倒转,无法补回彼宣传队的那张“立此存照”来,唉!
  虽无领导之青睐,无“立此存照”,但斩获依然不少。比如水库工地上油印快报的表扬报导。两小报之主编分别为今日之浩宇兄及庄弟兄。当时此二公常以看望老同学为由关顾宣传队,玩弄名为联络感情,实为顺便蹭饭吃之把戏。以我为首的几个好吃鬼也便千方百计陪他们打牙祭,一起吃过大盆狗肉,也吃过香喷喷的土鸡。当然原材料中不乏偷鸡摸狗之作品。常言道吃人的嘴软,于是区区几篇表扬稿件便轻轻地摇了出来。
  宣传队里短暂的春秋眨眼间就过去了近四十年。历史往往在螺旋似地前行,我们仿佛如同当年下放华容一样地又相聚在湖知网华容版块。自从脱离潜水生活,在版块上行走一来,鞋总是合脚,天凉了,也无人强行发给帽子戴。此地“和谐”得很。此类“和谐”当然自有很多道理,我以为除却这些道理外,可能与“吃”有很大关系。“吃”者“饮食”也,“饮食”是个很有文化内涵,很有感情内涵的怪物。它不但是人类传宗接代生存的武器,还是一种潜在的战略武器。比如当年在“彭某和他的文艺宣传队”中,我们即用大盆狗肉及香喷喷之土鸡摆平了现今的超版浩宇兄和庄弟兄,足见咱家意识的疯狂超前。更有后来者,如小聪哥的腊肉,浩宇兄的土水鱼之辈,直吃得赴餐者红光满面,热汗直冒,让旁观者口水直滴,欲火中烧,此种美食不产生和谐之音才怪。

                  

     

 

 

                          彭某
                         2011-12-3

TOP

  “就像在队上出工完了,队长高喊一声:收工了,你们都回去散六(华容土话吃饭的意思)。”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起来。因为我差点把这“单词”给忘了。可能读成“上楼”(长沙话)音调更接近些。和谈天所说的“筑蚊烟”应该意思差不多。

TOP

过去了的日子,不管是苦是甜,总有一些故事发生,没有故事,那段生活便会索然无味。不知彭某兄的肚子里还有多少故事,希望我们还能继续看到彭某写的故事。太精彩了。

TOP

回复 28# 天天

 

       彭某兄真是天才, 彭某兄和他的东山水库宣传队故事在我们每天的迫不及待的心态下终于看完了,看得真是过瘾,还余兴未尽咧,当时的宣传队员除了金大哥在天堂看着我们笑外,其余个个都活跃在湖知网上,什么时候彭某兄又来一次大集合啰,等待着、、、、、、

    也真的很想红一线的故事、江永农艺队的故事有人能以这样的手法系统的写出来,好让我们看过够,当年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能够回味、沉侵在当年那苦中作乐,能赚工分又不费力的宣传队日子里,在如今也很是享受哦。

朵朵的网易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tandasan67890/朵朵的我乐地盘http://xiaoduoss.56.com/搜狐博客像册--湖南老知青的花园http://pp.sohu.com/member/yianhuashengkai

TOP

 

   看得真是过瘾,的确余兴未尽。谢谢彭某。

TOP

就没有下回分解了????唉

TOP

    我们这些台下观众都纷纷举手积极参加讨论。主要演员点点也上台发个言?

    我每天像看中央十套《百家讲坛》一样准时打开电脑听彭兄讲评书。不知系列之三会在啥时开播?翘首以待!

TOP

点点是我们大旺青山最漂亮、最守规矩的女伢,我们看得很紧,从不让她乱跑。没想到被彭某的一把破二胡勾引去了文艺宣传队,还搭上黑皮妹妹,我们妒忌死了,恨不得把那两根筋的家伙砸个稀巴烂。好不容易等到彭某的文艺宣传队散了六,以为兔子要回窝了,没想到她们在外面走穴惯了,不是几天不见人,就是引来那帮在台上狂奔乱跳的小子,折腾了几个月,我们那个失落感啊......

TOP

彭某的记心,文采,策功非常了得。2006年金瓜走后,我写过一段当年文艺宣传队的文字:【公社文艺宣传队】 七一年秋,正是全国大唱革命样板戏的时候,华容县塔市公社也成立了一支以长沙知青为主的文艺宣传队。当时我和金瓜都有幸参加了文艺宣传队,成天唱唱跳跳还拿工分,在我们知青生活中也算一段快乐的时光了。当时我们主要排演音乐舞蹈样板戏“白毛女”,金瓜饰演地主黄世仁,他把地主逼债抢喜儿一节演得活灵活现,宣传队还在东山水库工地上和彭某的东山公社文艺宣传队合作为大坝的建设者奉现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金瓜的演技得到老乡的一致好评。

TOP

东山公社的“白毛女” 1111.jpg 和塔市公社的白毛女 未命名.jpg

TOP

就没有下回分解了????唉 小聪哥 发表于 2011-12-9 19:02

   代预告:

   这一章七节讲完了彼宣传队的故事,下一章就将开讲此宣传队的故事。

   小聪哥莫急,会有你的好戏看,我们看官其实表面不急心里还是急的。

   

TOP

      因忙于个人家事,几天没有到这个大家园来,今日得闲,很高兴地看完了彭某兄的大作,很高兴地看到了古鸣、杨头、蔡兄、朵妹、两个天姐的跟帖,小聪哥一言九鼎,彭某的另一个系列也会被顶出来的,只是帖名要改“xx的宣传队了”......

     我们砖桥公社,公社的一些大队也有“乌兰牧骑”,小聪哥应该是集成的头,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故事嘛也是不少的......

     我们红旗除了有自己的宣传队,参加公社会演后,很多八多人又一个过河(新开的长江航道),上了公社宣传队的台阶,只可怜三毛弟弟车祸早逝,只可惜那些当年的队员不上网或不发言,亦如彭某宣传队的一些人......

   

TOP

彭某兄要么不写,一写就不可收拾,洋洋大作真让人看得舍不得动身,急待看下文。

彭某虽说是写的“点点跳白毛女”,却让人的回到了知青岁月中难得的欢愉时候,让人想到了许多……

当年修东山水库,我们集成公社社小人员少,根本组织不了一个文艺宣传队去工地演出,社队干部只好小打小闹搞个板报、写写广播稿,算是宣传报道鼓劲。没想到好事也会落到我头上,大队干部有时让我停工半天,专门去写稿办板报,乐个轻松休息半天。

 

不过当年集成公社红旗大队也办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也是以长沙知青为主体,上县城比赛还得过奖啊!

2888777685981564496.jpg (9.46 KB)

2888777685981564496.jpg

2205637917505117421.jpg (129.02 KB)

2205637917505117421.jpg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册网址是:http://8800784.photo.163.com

TOP

红旗大队一直是集城公社知青工作的先进单位,而他们大队知青和当地社员结婚的最多. 我们集成大队确实也搞个宣传队,我冒参加,当时我们十二队[五岭队]在村口建了一个纪念亭,队长要我把主席语录和中央委员名单写在亭内,我整整写了半个月. 毛先生这张照片很珍贵哦.

TOP

回复 38# 毛先生

 

请问毛先生,照片前排右一那位是叫刘岳玲吗?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