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湖边的小故事

   当年我们下放的千山红农场属益阳地区,在洞庭湖畔,这里缺的是山,多的是水,紧靠大通湖。说大通湖碧波万顷,不算夸张,它现在的水面有十二万多亩,上世纪六十年代围湖造田之前碧波万顷的更是名副其实。我也知道,湖中水产丰富,鱼类就有百种以上,真是物华天宝,惠及四方。我最初下在四分场,要一睹大湖芳容,得走二、三十里路,到1972年全队搬到五分场,这里与南弯湖农场均是围湖而来,离大通湖就近多了。到74年初我已调五分校,又派到下面七队与九队之间的教学点,此茅草房正处北大堤下,这样登堤成举手之劳,想观水天一色,雄浑壮阔的湖景,算是近水楼台。七四年,我几乎一年如一日,天天会上堤走走看看,美丽的湖光山色浩渺烟波,也让我心旷神怡,宠辱该忘了吧。当然如讲印象最深的事,要算冬天湖上看打野鸭子了,那时农业学大寨开展的轰轰烈烈,农村一派繁忙,故冬天湖上打猎的并不多,靠千山红一线辽阔湖面,我那年只见门爹一人操此营生,门爹已六十开外,瘦而精干,饱经风霜,言语不多。头裹黑毛巾,身系腰围巾,这是当年不少湖乡人的打扮。门爹的拿手好戏是捕鸭而不是打鱼,当然驾船也有绝活。你想不少知青驾鸭筏子都要翻几次水,门爹的船比鸭筏子小多了,不但小且俩头皆平,是为打鸭人量身定做的。要知道想不暴露目标,不惊动乌群,船是越小越好。船小枪却大,具体讲是鸟铳,是特制的一人多长茶杯粗的大铁铳,像炮筒一样直放船上,时节到,雁南飞,水草丰美的洞庭湖区,南来北往的侯鸟何止千万,成群结队,此起彼落,来湖上面觅食游戏,以为到了天堂乐土,门爹抓住时机,顶着寒风,顺水推舟下湖了,离目标越近,,人越小心谨慎,大气不出,小桨不用,身体平卧船板,用冻红的双手当桨轻划水面,让舟缓缓而行,不能性急,小船像无人的木头在湖中移动,神不知鬼不觉的靠近鸭群,终于进入射程之内,船头枪管对准了目标,门爹沉着冷静,果断点火,只听“嘭”的一声巨响,火药闪光,几十粒小铁子飞速出膛四射,群鸟闻声而起,声动湖空,但有的已慢了半步,被击中,应声入水,由天堂一下坠入了地狱,门爹满载而归。可能有的侯鸟也饱经风险,不是笨鸟,警惕性已高,故要恰到好处获得战机也难,努力半天而前功尽弃的事也是有的。一天辛苦下来,船上能装上一二十只野鸭,门爹大概也心满意足了吧。这样看来,打鸟除了枪法、驾船技术外,经验,耐心,意志等综合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门爹可能打了一辈子鸟,但那时也还是贫农一个,不像发财的样子。可见这碗饭也不是太好吃吧。听门爹讲的一句话至今刻,他说:如果把大通湖水抽干在湖上走走,可能遍地都有打散的铁子,这应是大实话。古往今来,先人们为生活奔忙,仅此湖也倾注了多少心血力量,又给侯鸟们带来了多大的惊恐和牺牲啊,真有些不堪回首。这里想一提的是湖中还有鸟叫章鸡子,黑身红嘴,比野鸭小点,但本领也强,它不但能走远高飞,能湖中戏水还能潜入水中,吃湖中草,鱼虾,真是了不得。回城之后,当年曾恨过,怨过,当然更爱过之地城了魂牵梦绕之地,我曾多次回千山红,也不只一个冬日走到北大堤上,旧地重游,感慨良多,湖上硝烟早已散尽,再没见打野鸭的人。这说明环保和护鸟意识早深入人心,但往昔那铺天着地群乌欢腾的景象也少见了,这个中原因,我想都能不言自明。与自然和谐共处,再见“鸟类天堂”也就成我们新的期盼。fficeffice" />

回复 1# 岳麓山人 好文章!拜读了,谢谢!

TOP

回复

     我在五分场二队时,每临冬日,野鸭子成群飞来,北大堤上寒风刺骨,看大通湖烟波浩淼,不时遇见有捕渔者、打野鸭子人路过,门爹我见过,围大头巾、扎头裤,他打的野鸭子我是吃过的,还有更大的、很飘亮的野鹅都买了吃,天晓得这都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要是现在吃一个野天鹅,朋友们可要跟我送牢饭了。

TOP

当年我就在岳麓山人所说的小学校南面七隊的猪场苦力的干活,与学校只有-水之隔。每天都能听到学生郎郎的读书声。想必刮南风时,岳麓山人也能嗅到猪场特殊的气味吧?记得当时学生因人数少,但年級多,老师又只有两个[女老师]教学是采用复式班的模式,即-个教室坐了几个年级的学生,甲年级自习,乙年级做作业,丙年级上课。在那样的条件下从事教学,确实不易!向她们致敬!与小学校毗邻的是防汛隊,当时只有一高一矮两个老倌子长期留守,守防汛器材仓库,看护防汛大堤,不准仼何人动堤上的-草-木。矮个老头姓汤有蛮恶,不好讲话,高个老头不记得姓了,人蛮和善。知青屋建好后,小学校的两位女老师还搬来与七隊的知青们同居过一段时间。后来两人不知是招工还是推荐上学走了。小学校又换了新的老师接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两位老师还好吗?
知足常乐.宽厚待人.常怀感恩之心待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