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4# 开山炮
湖南乡勇首次出省作战
清道光帝
江忠源又以新宁团练可用,令其弟江忠淑募选500人赴桂,号称楚勇。这是湖南乡勇首次出省作战,成为湘军的先驱。楚勇初到广西,筑营于永安城外,衣履敝黯,形体短小,绿营官兵窃以为笑。太平军也以为新募之勇不足为战,急往攻扑。江忠源督勇坚壁不出,等到太平军逼近壕外丈余时,突然反击,枪炮先发,刀矛继接,使太平军多有伤亡。这种战法与当时绿营官兵贪生怕死,离太平军很远就乱放枪炮,等到太平军接近时便竞相弃械逃跑,形成鲜明对照。楚勇在广西战场上初试锋芒,打了一些胜仗,江忠源因功升任同知,也给后来曾国藩编练湘军以相当影响。
1852年4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北攻省城桂林。江忠源再募新宁勇1000人自成一军,名“江家军”,驻扎桂林城东鸬鹚洲,曾配合总兵秦定三部进攻古牛山,挫败太平军对桂林的进攻。桂林围解后,江忠源以功升知府。
1852年5月,江忠源率楚勇协同官兵尾追太平军至全州城外。太平军占全州,获得民船数百只,老幼妇女辎重载置船上,准备顺湘江水陆并进,北攻长沙。江忠源生长在湘南,对湘桂边境的地形颇为熟悉,为阻扼太平军北上,决计在蓑衣渡设伏。蓑衣渡位于全州城北10里,为湘江上游一险要渡口,两岸重峦迭嶂,树木参天,河床狭窄,江水湍急。江忠源在渡口北面3里的水溏湾江中密钉排桩,构筑木堰,堵塞河道,又以楚勇在河西岸埋伏,并飞函尾追太平军的总兵和春派兵在东岸阻击。6月5日,太平军夹江而来,船路被堵,江忠源率楚勇呼号而出。太平军仓促应战,以重兵掩护老幼妇女登上东岸,辎重船只一概弃去。楚勇与太平军在西岸激战两昼夜,双方都有不少伤亡,太平军夺舟东渡,江忠源以楚勇力单疲累,未敢涉河进追。宰和春之兵迟滞未到,太平军得以从东岸翻越山岭进入湖南。
蓑衣渡一战,打乱了太平军沿湘江北进攻取长沙的计划。当时大雨连日,江水暴涨,太平军若顺流而北,长沙数日可达。时湖广总督程矞采驻军衡州,闻太平军北来,急忙赶回长沙,江忠忠源楚勇蓑衣渡一战,使清军争取到了时间,长沙得以设防固守。
1852年8月中旬,江忠源率楚勇抵湘南桂阳,与太平军战于州城之下,获得小胜。接著又尾追太平军至郴州。9月1日,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兵2000余奔袭长沙,江忠源偕和春带兵勇1500人赴援。太平军先期占领长沙城南及小西门一带民房,与守城清兵激战。江忠源发现城东南郊蔡公坟一带地势较高,若被太平军占领,将居高临下环攻东南诸城门,长沙必危。他遂与和春并力夺占蔡公坟一带,迫使太平军局处城南一隅,兵力无法展开。
1852年10月5日,江忠源为太平军伏兵击伤小腿,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将他迎入长沙城中,并询问守城方略。江忠源说,太平军聚集城南一处,官兵围其三面,西面又有湘水阻隔,是“自趋绝地”,但它拥有不少民船,可以渡江而西。他建议清兵抢渡湘江,赶在太平军之前扼守西岸土墙头、龙回潭等要地,以便对太平军“渐逼渐进"。张亮基表示赞许。但这时长沙城内外,巡抚,提督、总兵十数人,莫相统属,张亮基调度不灵。10月17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先占西岸,设兵把守水陆洲(今桔子洲),并架浮桥以通东西。11月30日,太平军撤长沙围西走宁乡,北上益阳、岳州,蔽江而下武汉。
追击太平军
江忠源以守长沙之功升任道员。新任湖广总督徐广缙命他追击太平军,但他以当局不能用其谋,怅然不欲往,为张亮基奏留湖南。这年冬天,他到巴陵镇压了晏仲武起义。接著又到浏阳镇压了征义堂周国瑜等人的起事。
1853年2月,太平军弃武昌东下,江忠源到湖北就任按察使,率所部楚勇400人随行,其余1000人由其弟江忠济等人管带,驻长沙,归在籍侍郎帮办团练大臣曾国藩调度。4月,江忠源又将留驻长沙楚勇千人调赴湖北。
1853年5月,江忠源奉上谕自武昌赴江南大营帮办军务。临行时,他上奏朝廷,就当前军务表明了自己的见解。江忠源从广西到两湖,参与对太平军作战大小数十次,对清军积弊、营伍陋习以及太平军的作战特点都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认为清军之所以接连败退,并非由于太平军人众势强,也不是因为敌我智愚悬殊,而是在于清军“法之不肃,谋之不臧”。因此,他向朝廷提出了严法令,撤提镇,汰弁兵,明赏罚,戒浪战,察地势,严约束,宽胁从等八条主张。
江忠源指出,清军营伍的最大弊病在于上下皆持玩心,见太平军则逃避他走,害怕太平军甚于清朝的法律。同时,官兵壅冗,层层牵制,虚糜粮饷。他主张要严肃军法,有功者、尽心尽力者破格赏之,临阵肿逃,故意避战者杀之,将提督、总兵大加裁遣,重用副将、参将等中下级军官;对绿营兵丁也要大加淘汰,去其巧猾怯懦之徒,多用胆气充足,朴实耐苦之人。
江忠源讲究战法的思想是在他考察了太平军和清军双方作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太平军善于因地筑营,深壕厚墙,力能固守,虽清军并力攻坚,惟以扑营逐利为重,往往损伤精锐。太平军行军时善于声东击西,清军多迟缓尾行,根本无法阻扼太平写的前进。太平军进攻时善于分兵数路,正兵应敌,奇兵抄后或直捣中坚,而清军多以一路当之,有时虽分数路,但却各不相顾,所以常为太乎军所乘。江忠源认为,清军要想克敌制胜,必须改变原来的战法。当太平军扎营时,应该扼要以断其接济,严兵以堵其退路:当太平军行进时,应该预择精兵宿将,拦头迎击以遏其锋,沿途设伏以挠其势。
江忠源从广西参战起,便主张围太平军于一地,然后聚而歼之。他历数几年来的重要战事,认为清军不讲地利,经常坐失良机。永安、长沙围三阙一,益阳临资口该守不守,岳州、城陵矾该争不争,使太平军多次处死地而复生,终成燎原之势。江忠源的这种围困歼敌的思想,对付初起的太平军,是比较实际可行的。
至于与太平军争夺民心,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军政措施。由于清军不讲纪律,到处烧杀掳掠,百姓衔恨入骨,而太平军专杀地富,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江忠源认为这是太平军队伍越战越大的重要原因。他提出应对清军严加约束,“将出令而兵不敢哗,兵奉令而民不知扰”,建立起。有制之师”。另外,对新近参加太平军的人也应从宽处理,以便瓦解其军心,削弱其战斗力。
江忠源的上述主张虽未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提供多少新鲜东西,但的确触及了当时清军的要害,得到了咸丰帝的嘉许,并为湘军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因而有人把他看成是湘军的创始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