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父亲出生于1933年12月16日(农历),今年(庚寅年)七十七周岁了。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我却于十多年前,抛下父亲,背井离乡讨生活,一年只回家一两次看望父亲及亲朋好友。在老家虽说有哥哥嫂嫂,妹妹妹夫照顾父亲,但是,我自己没有尽到孝心,总觉得愧对他老人家。唯一的弥补方式就是勤打电话,让他在电话里享受女儿带给他的一点快乐。
每当想到父亲,我总会想起他风里来雨里去,忙忙碌碌干农活的样子;每当想到父亲,我就会想到我家祖屋的墙壁上挂满的奖状和斗笠,这些都是他工作出色的见证。
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本分的农民,是一名党员。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他一直担任生产队队长。二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经历了农村的风风雨雨,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比如兴修水利,接自来水,架高压电,修建小学校等等。在任期间,父亲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他不仅在各方面对家人和社员要求很严格,更是从严要求自己,干农活更是一把好手。因此,他每年都会被公社和大队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双抢积极分子”,“优秀党员”……。于是,就有了我家祖屋墙壁上的各种奖状和奖励给父亲的斗笠。很可惜,当年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的珍贵性和纪念性,没有用相机拍摄下来。现在祖屋早已倒塌,没处去寻早父亲的成绩了。
父亲没有上学,没有什么文化,所以他当了二十多年的生产队队长,却连个大队干部都没有“混上”。我曾问过他,为何伯父可以读书,以致后来混了个一官半职,他却连小学都没有上。父亲说,当时家里不怎么富裕,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令我感到奇怪的是,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他却能记笔记,能把上级的会议精神清清楚楚地传达给乡亲们,能记录生产队的情况,能管理好队里的一切工作,还会说开会的一些套语。每当队里开会,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喜欢去凑热闹,每当听到父亲说着一句句的套语,我们就忍俊不禁,还调皮地学父亲说话呢。就此我也问过父亲,原来他是在衡阳市的某钢铁工厂呆过几个月。一次在家里,我还发现了父亲在工厂里学习的笔记本,后来就再也没有见着了。父亲当时不知为何不辞而别,离开了工厂,就这样在家务农几十年。
父亲自己没有文化却把我们五个兄弟姐妹都送入了学堂,这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是很少见的。哥哥高中毕业后去参军,复员后在县城工作;我和弟弟考上大学;两个妹妹因为不忍心看着年迈的父母辛苦劳作,放弃了升学机会,回家帮父母干活,养家活口,供我和弟弟上大学。
我们村以种植西瓜,生姜,辣椒等经济作物闻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民们除了种植谷物外,就大面积地种植经济作物,开荒种水果。这时,父亲已经卸任了。他虽然年纪大了,但雄心不减当年,也种植西瓜,生姜和辣椒来增加家庭收入。父亲是一个讲究慢工出细活的能手,他种植的西瓜,辣椒和生姜年年大丰收。当时村里没有通公路,父亲就靠肩膀把这些东西一担一担地挑到县城去卖。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继续靠种植经济作物供弟弟上完大学。现在回想起来,父亲挑西瓜,辣椒,生姜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生性开朗,幽默。以前在田间劳作,总能听到父亲和乡亲们说笑,逗乐,从而忘记疲劳。后来家庭情况逐渐好转,父亲更乐观了。现在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都还过得去,父亲在生活上也能跟上时代。我们还带他去各地旅游,让他增长见识。他平时生活很有规律,上午买菜,下午打牌或打麻将,晚上看电视,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祝愿父亲更健康,更快乐!安享幸福的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