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春与黄土高原

   春绿大地,春暧花开的夜,一首忧苦的走西口在浅风低吟,即刻,一抹风卷黄沙弥漫心间,黄土山峁浸渍在绿意里,那绿被浸染得浑浑浊浊,旋天旋地的黄土沙尘覆盖了整个湿润的春。
  心走出了绿色的春,走进了那荡气回肠的信天游里, 不是不愿亲近春天,只是那春光太过绚烂,让那骤起的黄风更显了它的狂傲不羁,才感悟那贫脊的土地是怎样孕育了无数倔强不屈的西北汉子。逡巡绿色和黄色之间,最终舍近求远,把整个情绪揽在了走西口的路上,揽在了吴冠中先生以线条勾划的巨幅作品《黄土高原》里。
  那行走的画笔似刀一般刻出苍茫、恢宏的高原,刻出皴裂的坚韧,也把苦难和沉重刻在了西北人那饱经风霜的皱折里。春天来了,可没有春雨的风依旧不绿干渴的地,春天,对于这片土地没有生机的概念。
  四百余年有序无情地演绎着山西人风残凄苦的迁徙磨难历程,一代人沿着一代人的足迹向西艰难跋涉,北上口外,风卷漫长的求生之路扬起的是那希望的灰尘。悲壮的信天游随着猎猎的黄风行走在赤裸的足尖里,渐行渐远,将亲人痛苦的思念天隔一方。
  怀着梦想,执着信念,走西口路上,干渴饥辘,危机四伏,有多少尸骨抛埋黄土,天不洒泪,人泪也干。是春的吝啬?还是春的无情?让那一片死寂般的黄土地深深的浸泡在苦涩里。
  春色真的不曾驻足那里吗?我带着疑问游走在网络里,有文写道:“几千年前,黄土高原气候湿润,草木连天,百鸟鸣翔,群兽游走,充满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在很长一个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有一个数据谈到,秦汉南北朝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还有42%,唐未时期减少33%,明清时期锐减13%,而解放前仅6%,查阅资料,秦晋两省及整个黄土高原曾经森林茂密,诸如:山西遍地林木,一望不彻;陕西:山林柏林,溪谷相接;山西清泉山下溪,阁前竹树尽扶疏。”春天曾经也绿过那片土地,也尽显春的魅力,只是从何刮起了西北风和东南风,久远的积淀了厚层广褒的黄土高原,无情的将春的生机涤荡褪尽,自然灾害像皮鞭抽打着那里的人们,从此,“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含泪送别的“走西口”里载满了那段沧桑的历史。
  绿色的春天,是柔美、艳丽的;而那黄土高原的春天,则是刚毅、冷峻的。人们浓墨渲染春天的魅力,而那片黄土地同样生长着艺术和思想,绽放出如春一般的生命之花。
  先人以不屈的脊梁承受无情的岁月,以生命、血汗开辟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繁荣之路,可歌可泣。而后人秉承了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修建“生态粮仓”,以震山河之气魄正在改变荒凉贫脊。

  走西口的歌声还在春风里迂回,仰望着夜空,扯一把春绿涂抹眼前迷蒙的高原,掬一捧清水洒泼在风干的空间,捎去我春的慰藉。
                                        
                                       写于2011、4、28夜

回复 3# 一年又一年
  谢谢一年又一年,你总是给予热情跟帖,朋友的关注是莫大的欣慰,谢谢你了!

TOP

回复 2# 凭垣晓斟
  谢谢凭垣晓斟,喜欢在这幽静版块里吐放心情,谢谢你的关注!

TOP

什么时候让春之绿覆盖那一片苍黄,N代中国人的愿望就实现了,博主用深情的笔墨,动人的篇章阐述了心底的期盼,为博主的美文赞一个!

TOP

    这样的美文放在这样幽静的灯火阑珊处更具美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