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高亭乡板梁古村是我国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在这里,有一项大型的民俗宴礼表演仪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亭宴礼,俗称周礼古宴。如今,高亭宴礼已与板梁古村特色旅游紧密联系在一起。高亭宴礼源自何处?是如何发掘整理出来的?宴礼演职人员来自哪里?未来是否存在传承危机?
高亭宴礼的现状与未来
——访“高亭宴礼”传承人王明喜
新报记者 黄孝纪 通讯员 刘承华
生态旅游节推出“金陵农家喜宴”
50岁的王明喜现任永兴县文联秘书长。今年4月,王明喜被我市文化部门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亭宴礼”的传承人。
谈起最初发掘整理“高亭宴礼”文化,王明喜说,那是缘于2005年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的需要。当时,与板梁古村相距不远的悦来温泉是这次旅游节的一个分会场。时任永兴县副县长的邝良桃分管旅游,他认为,一个地方的旅游必须要有地方的特色文化来支撑。而王明喜是该县知名的民俗学家,长期致力与永兴的民俗研究整理。于是,邝良桃点名要王明喜为这次旅游节拿出点有永兴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目出来。
王明喜出生在永兴县高亭乡,曾长期在高亭生活和工作。在历史上,高亭曾是唐宋两朝县治所在地,包括现在高亭乡在内的周边几个乡镇,古称金陵乡。在如今仍然俗称古金陵乡的地域范围内,民间数千年依然流传着一套或繁或简,大致相似的传统红白宴会礼仪。而且王明喜曾多次参与过这种民俗礼仪活动,并长期对此有着研究。如果把这套传统地域礼仪文化发掘整理出来,编排一套完整的宴会礼仪表演节目,不但可以借旅游节展示地方特色文化,说不准还会成为这次旅游节的一个亮点。
王明喜的设想得到了邝良桃的支持。经过深入采风调查,2005年8月,王明喜便发掘整理出来了一套包含司仪和司乐两大部分在内的宴会礼仪,当时命名为“金陵农家喜宴”。接着,王明喜开始物色司仪和司乐人员,组成了一个17人的宴礼表演班子。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排练,2005年9月16日,“金陵农家喜宴”仪礼表演正式亮相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悦来温泉分会场,受到与会的省内外嘉宾一致好评,也成了各级新闻媒体的报道亮点。
板梁古村旅游成“周礼古宴”平台
“金陵农家喜宴”仪礼的首次成功表演,更加激发了王明喜要把这套传统宴礼传承并发扬下去的信心。恰巧,2006年,板梁古村逐渐为外界所知晓,永兴县决策层决定开发板梁古村的古民居特色旅游项目。这项决策让王明喜突然眼前一亮:如果把板梁古村的民居与“金陵农家喜宴”宴礼这个民俗结合起来,岂不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王明喜的建议再次得到邝良桃的肯定和支持。于是,在2006年4月,“金陵农家喜宴”宴礼正式与板粱古民居特色旅游走到了一起。为此,王明喜和他的宴礼班子再次结合板粱古村古民居旅游的实际情况,对宴礼仪式、唱词、赞语进行了丰富和改良,使其更有可视性和针对性。由于这套传统宴会礼仪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朝“三礼”之《仪礼》,并且主要流传于古金陵乡地域,因此,王明喜等人将这套改良后的宴礼更名为“周礼古宴”,亦称“金陵古宴”。
“周礼古宴”是一种综合性的仪礼,融迎客、祈福、音乐、演唱、美食以及排座安客为一体,分别由请客仪礼、接客仪礼、宴客仪礼、送客仪礼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相连成篇。“周礼古宴”的仪礼班子由司礼、司乐两部分人组成,共17人。司礼组9人,其中:司正1人为总指挥,司仪4人,吉祥童子4人;司乐组8人,其中:司鼓1人为乐队指挥,乐手5人,演唱2人。“周礼古宴”仪礼人员的服装为汉服或唐装。司仪人员头戴一字巾帽,身穿酱红宽领右衽长袖衫;吉祥童子身着圆领彩衣。司乐人员身着红色汉族上衣。“周礼古宴”乐队的乐器为打击乐和管弦乐两大类民族乐器。打击乐器为鼓、大钹、小钹、大锣、小锣五样,管弦乐器为唢呐、二胡、京胡、竹笛(箫)、阮(琵琶)六样。“周礼古宴”演唱的乐曲是长期流传在本地的民间小调,其音乐元素是湘南花鼓小调和古昆腔,其曲调有:《巧梳妆》、《游春》、《十打》、《青女赏月》、《魂魄和身》等等。唱腔音乐和伴奏独具乡土气息,其曲调优美,旋律婉转,节奏明丽、悦耳动听,有绵远悠长之感。
几年来,“周礼古宴”成为了板梁古民居特色旅游的一大亮点,深受游客欢迎。省、市和中央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周礼古宴”的演出实况。有关专家也多次来永兴考察这一民俗文化活动。
“高亭宴礼”现状尴尬未来有危机
随着“周礼古宴”的声名雀起,这项民俗文化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2009年,经有关专家评定,这项民俗文化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命名为“高亭宴礼”。
不过,对于目前“高亭宴礼”的现状和未来,王明喜表示有点担忧。王明喜说,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每年演出的场次不乐观,自2006年以来,“高亭宴礼”每年顶多演出8场,17个宴礼演出人员,每次来板梁演出的来回车费、工资等每次大约可得100元左右,而这笔钱完全靠县财政承担,不少时候,王明喜还要先行垫付这笔人工费。换言之,由于来板梁古村旅游的大型客源团体有限,这几年来,都是县里在出钱表演“高亭宴礼”给嘉宾和游客看,并没有形成一种真正的市场需求机制。再一个就是演出人员的传承换代。自2005年以来,除了司仪童子外,其他人员几乎是原般人马,而这些人员多为60岁以上80岁以下,而且班子人员分散在高亭、马田、湘阴渡三个乡镇的农村,没有一个是板梁村的。“如果没有真正板梁村自己人表演的‘高亭宴礼’,‘高亭宴礼’就无法在板梁村生根。”王明喜说,目前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趁着这套宴礼表演班子人员还健在,赶紧在板梁村培训组建一个全部由板梁村人组成的“高亭宴礼”班子。不过,王明喜表示,这个设想短期内恐怕还难以实现,“因为目前要在板梁村里找齐这类人还比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