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路 坪
落家山人
那是1970年的一个秋日。落日的余辉映红了天空,队长煌兴急匆匆从邹家团回来,传达大队会议精神,说是要派人修铁路啦!二话没说,我当场就报了名。
当时,县里已成立了湘黔枝柳铁路会战9225工程指挥部,并着手组建三个民兵团。一团去怀化,二团留靖县,我们三团全部由男性基干民兵组成,挥师北上,奔赴麻阳。一路风雨兼程,经堡子脚、连山、会同、洪江、安江、中方、怀化,靠着一双铁脚板,我们不畏艰难,如期赶到目的地麻阳!
连队驻扎的小山村,叫细路坪。
一条小河自东向西蜿蜒而来。小河北岸是一片向阳坡地。老乡们依山傍水,沿着山坡盖起一排排简陋的小屋。河水在村西头的小学那里,拐了一个弯,朝南流去。清晨,河面升起乳白色的轻雾,雾气弥漫缭绕,依恋着小村。偶尔的几声鸡鸣,几声犬吠,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不久,连里任命我为文书,除了工地宣传、编发简报等日常工作,还交给我一个特别任务——迅速组织文艺宣传队,活跃连队文化生活。
天呀!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从小到大,我哪里搞过宣传队呀?但有什么办法?在农民伯伯的眼里,只要是城里来的知青,无论男女,不分大小,就人人能说会道,个个都是文艺尖子。
推辞不掉,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任了。
我们连队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我也不知道谁有文艺细胞,于是发动群众,举贤荐能。
乐群大队的夏海蓝是高三的学兄,听说他会吹笛子。得,乐队就交给他了。他非常能干,一下子就拉起一支由笛子、二胡、锣鼓等组成的“管弦乐队” 。关键时刻,知青们都来帮忙,周穗安、史大明等都成了我的“大腕演员”。亚非虽然不上台,但出了不少好主意。林放、陈干军则跑前跑后,借军帽,找服装,忙些杂事。大伙齐心协力,开动脑筋凑节目———— 不会谱曲,我们就利用老歌重新填词;没有台本,我们自己动手学着写;不会表演,我们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大伙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建设三线,歌唱三线,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土得掉渣的文艺节目。
丑媳妇也得见公婆!我们的首次演出就在一个土台上,就在麻阳县谷达坡公社细路坪小学,就在那个傍着山坡挖出来的土台上隆重上演了!
哇!马灯、汽灯把土台照得雪亮。台下是黑压压的观众,里面除了我们连队的民兵战士,还有许多麻阳老乡。那年月,山村的文化生活少得可怜,有的老乡是早早吃了晚饭,跑了几十里山路,从四里八乡赶来看演出的。
天已黑定,锣鼓响过,乐声大作,我们的演出开始了。
快板、对口词、表演唱、样板戏、器乐表演、诗歌朗诵------几乎每个节目,都获得兴奋的观众热烈的掌声,好多人的巴掌都拍红了。我们看到这欢乐的场景,深受鼓舞,越演越来劲。
演出结束了,连长、指导员走上台来,一个劲地表扬,夸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观众们依依不舍,指指点点,有说有笑。老乡们点起灯笼火把,远远近近,山路弯弯,逶迤而行,慢慢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