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 大肚子
东方之河、阿瓜、浏阳知青,你们重义气,讲情义,你们的看望和祭扫,让长眠异乡的知青姐妹不再寂寥,向你们致礼!
我也有一个学姐长眠在了我们下放的地方,08年铜匠和油匠回乡时祭扫了她的坟墓,今将油匠的祭扫文章重新转上,以表达清明节对学姐的悼念。
扫 墓 我随铜匠到永寿村为女知青周晓华扫墓。
周晓华是长沙市十五中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在校入了团,是班干部。她听老师的话从不走样,班上同学给了她一个外号“机械化”。一九六八年,一百七十余知识青年下放在断港头公社,她分派到黄腊溪大队。不久当上民办教师。与永寿大队一位农民结婚后,又调到永寿大队继续当民办教师。后来知青基本都离开了,她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离开,最后因患病医治无效,永远留在了断港头。
我们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扒开高过人头的茅草、茅竹,才找到她的坟茔。
秋风瑟瑟,荒草凄凄。周晓华孤独地长眠在这儿已经十几个冬夏了。我们不知道她在知青都离去后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不知道她在患重病后有着对故乡、对亲人怎样的思念。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她的青春、她的生命都奉献给了她为之奋斗过的这片土地,她与大地母亲融为一体,她应该已经得到了永生!
铜匠与我在墓前肃立、默哀。周晓华,我们的知青姐妹,你知道我们来看你了吗?
祭祀完毕,我们点燃了鞭炮。噼噼叭叭的声响,引来了附近的村民。其中有位年长的女人是周晓华的婶娘。她对我们说 :“晓华她人好,好和气,对那个人都是一样的。病重后,去好多医院看过,诊不好。真的,没得好久身上皮肤就黑黢哒的,人就这样去哒,真造孽。”她说着有些哽咽了。
在这位婶娘断断续续的诉说中,我们得知周晓华有个女儿接了班,分配在桃源一所中学教书,添外孙了。可是外孙没有见到外婆……在墓碑上也清楚的记载着,她的家人早几年曾来祭扫过,后去了牛鼻滩以卖鱼为生……是否就再没来过?不得而知。
我们从周晓华墓地返回,心里都很沉重没说话。我们这代人都是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走过来。虽然清楚路途的艰辛,可有时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怨天尤人的情绪。而周晓华默默地躺在这儿,她是历经过耕耘,却没有见到收获的人。与之相比,我们又是些幸运者。我们更应珍惜余下的好时光,又有什么坎过不去呢!
周小华墓地
|